一种光伏导水槽的连接固定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756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导水槽的连接固定组件,包括光伏水槽本体、第一外斜侧板、内斜侧板、第二外斜侧板、翻折固定板、外沿压块、光伏内连接件、V型斜面、内沿卡脚和光伏组件固定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导水槽的连接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得到显著提升,导水槽不易变形漏水,安装固定效果好,结构合理,安装操作方便,利于提升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提升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提升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导水槽的连接固定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的
,特别是一种光伏导水槽的连接固定组件的


技术介绍

[0002]光伏发电也称作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并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光伏板,再配合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光伏发电由于具有无环境污染、无枯竭危险、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以及能源质量高等优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利用太阳能代替常规能源满足建筑物对电力的要求即为太阳能建筑,太阳能建筑将成为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之一。光伏板在铺装时,为了方便排水,会在两个光伏板连接缝底部设置中空导水槽,方便光伏板在雨天的排水,但是由于中空导水槽的强度有限,导致导水槽的支撑力度有限,长期使用后容易发生变形,特别是在大风天气,强风可能会掀翻导水槽上固定的光伏板,从而导致导水槽严重变形,影响导水槽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光伏导水槽的连接固定组件,能够使导水槽的连接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得到显著提升,导水槽不易变形漏水,安装固定效果好,结构合理,安装操作方便,利于提升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光伏导水槽的连接固定组件,包括光伏水槽本体、第一外斜侧板、内斜侧板、第二外斜侧板、翻折固定板、外沿压块、光伏内连接件、V型斜面、内沿卡脚和光伏组件固定块,所述光伏水槽本体的整体结构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光伏水槽本体的底板外侧连接设置有第一外斜侧板,所述第一外斜侧板的顶部连接设置有内斜侧板,所述内斜侧板的内侧连接设置有第二外斜侧板,所述第二外斜侧板的顶部连接设置有翻折固定板,所述翻折固定板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所述翻折固定板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外沿压块,所述外沿压块的横截面形状为Z形,所述外沿压块的顶边卡设在内斜侧板的外侧面上,外沿压块的顶边弯折处与内斜侧板的最外端相抵触,所述光伏水槽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光伏内连接件,所述光伏内连接件的整体结构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光伏内连接件的侧面设置有V型斜面,所述V型斜面的最外端间距尺寸大于第二外斜侧板的底端开口尺寸,所述V型斜面的下部间距尺寸小于第二外斜侧板的底端开口尺寸,所述V型斜面的底部设置有内沿卡脚,所述内沿卡脚的外端卡设在内斜侧板的内侧面,所述外沿压块和内沿卡脚的卡接位置内外对应,所述光伏内连接件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光伏组件固定块。
[000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外斜侧板、内斜侧板、第二外斜侧板和翻折固定板为一体式弯折成型结构。
[0006]作为优选,所述光伏内连接件为中空连接件,所述光伏内连接件的内部设置有若
干结构强化槽,所述光伏内连接件的底部设置有梯形凹槽,所述光伏组件固定块为加厚固定块。
[0007]作为优选,所述内沿卡脚为加宽加厚卡脚,所述内沿卡脚的最外端尺寸间距大于第一外斜侧板底端开口尺寸。
[0008]作为优选,所述光伏水槽本体的弯折处设置有倒圆弧。
[0009]作为优选,所述翻折固定板的L形上部斜向内侧设置。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光伏水槽本体、第一外斜侧板、内斜侧板、第二外斜侧板、翻折固定板、外沿压块、光伏内连接件、V型斜面、内沿卡脚和光伏组件固定块结合在一起,经过试验优化,外沿压块和内沿卡脚互相配合可以从内外两侧同时对光伏水槽本体进行限位支撑,能够使导水槽的连接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得到显著提升,导水槽不易变形漏水,安装固定效果好,结构合理,安装操作方便,利于提升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0011]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一种光伏导水槽的连接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

光伏水槽本体、2

第一外斜侧板、3

内斜侧板、4

第二外斜侧板、5

翻折固定板、6

外沿压块、7

光伏内连接件、8

V型斜面、9

内沿卡脚、10

光伏组件固定块、11

结构强化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阅图1,本技术一种光伏导水槽的连接固定组件,包括光伏水槽本体1、第一外斜侧板2、内斜侧板3、第二外斜侧板4、翻折固定板5、外沿压块6、光伏内连接件7、V型斜面8、内沿卡脚9和光伏组件固定块10,所述光伏水槽本体1的整体结构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光伏水槽本体1的底板外侧连接设置有第一外斜侧板2,所述第一外斜侧板2的顶部连接设置有内斜侧板3,所述内斜侧板3的内侧连接设置有第二外斜侧板4,所述第二外斜侧板4的顶部连接设置有翻折固定板5,所述翻折固定板5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所述翻折固定板5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外沿压块6,所述外沿压块6的横截面形状为Z形,所述外沿压块6的顶边卡设在内斜侧板3的外侧面上,外沿压块6的顶边弯折处与内斜侧板3的最外端相抵触,所述光伏水槽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光伏内连接件7,所述光伏内连接件7的整体结构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光伏内连接件7的侧面设置有V型斜面8,所述V型斜面8的最外端间距尺寸大于第二外斜侧板4的底端开口尺寸,所述V型斜面8的下部间距尺寸小于第二外斜侧板4的底端开口尺寸,所述V型斜面8的底部设置有内沿卡脚9,所述内沿卡脚9的外端卡设在内斜侧板3的内侧面,所述外沿压块6和内沿卡脚9的卡接位置内外对应,所述光伏内连接件7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光伏组件固定块10,所述第一外斜侧板2、内斜侧板3、第二外斜侧板4和翻折固定板5为一体式弯折成型结构,所述光伏内连接件7为中空连接件,所述光伏内连接件7的内部设置有若干结构强化槽11,所述光伏内连接件7的底部设置有梯形凹槽,所述光伏组件固定块10为加厚固定块,所述内沿卡脚9为加宽加厚卡脚,所述内沿卡脚9的最外端尺寸间距大于第一外斜侧板2底端开口尺寸,所述光伏水槽本体1的弯折处设置有倒圆弧,所述翻折固定板5的L形上部斜向内侧设置。
[0015]本技术通过将光伏水槽本体1、第一外斜侧板2、内斜侧板3、第二外斜侧板4、翻折固定板5、外沿压块6、光伏内连接件7、V型斜面8、内沿卡脚9和光伏组件固定块10结合在一起,经过试验优化,外沿压块6和内沿卡脚9互相配合可以从内外两侧同时对光伏水槽本体1进行限位支撑,能够使导水槽的连接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得到显著提升,导水槽不易变形漏水,安装固定效果好,结构合理,安装操作方便,利于提升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0016]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导水槽的连接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水槽本体(1)、第一外斜侧板(2)、内斜侧板(3)、第二外斜侧板(4)、翻折固定板(5)、外沿压块(6)、光伏内连接件(7)、V型斜面(8)、内沿卡脚(9)和光伏组件固定块(10),所述光伏水槽本体(1)的整体结构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光伏水槽本体(1)的底板外侧连接设置有第一外斜侧板(2),所述第一外斜侧板(2)的顶部连接设置有内斜侧板(3),所述内斜侧板(3)的内侧连接设置有第二外斜侧板(4),所述第二外斜侧板(4)的顶部连接设置有翻折固定板(5),所述翻折固定板(5)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所述翻折固定板(5)的底部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外沿压块(6),所述外沿压块(6)的横截面形状为Z形,所述外沿压块(6)的顶边卡设在内斜侧板(3)的外侧面上,外沿压块(6)的顶边弯折处与内斜侧板(3)的最外端相抵触,所述光伏水槽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光伏内连接件(7),所述光伏内连接件(7)的整体结构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光伏内连接件(7)的侧面设置有V型斜面(8),所述V型斜面(8)的最外端间距尺寸大于第二外斜侧板(4)的底端开口尺寸,所述V型斜面(8)的下部间距尺寸小于第二外斜侧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舰冯剑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泰阳光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