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下隔震装置及隔震层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7461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安全设施技术领域,尤其为墙下隔震装置及隔震层结构,所述减震垫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墙,所述墙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铰链,所述铰链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减震座,所述减震座的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墙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辐条,所述辐条的末端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杆的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墙体带动铰链进行位移,铰链带动减震座对弹簧进行压迫,再通过固定座带动滑块在滑杆的表面位移对压簧进行压迫,从而达到了灵活控制整体装置,加强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能,改善了传统的墙体在受到震动时减震效果不明显,容易发生塌方等情况发生的效果。容易发生塌方等情况发生的效果。容易发生塌方等情况发生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墙下隔震装置及隔震层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安全设施
,具体为墙下隔震装置及隔震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地震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90%甚至更多源于建筑物倒塌所致,因此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做好工程抗震减灾工作,致力于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水平,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基础隔震技术是采用具有承载力的隔震材料,也世界地震工程界推广应用较多的成熟的高新技术之一,被美国地震专家称之为40年来世界地震工程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基础隔震技术的使用使建筑在地震中不倒塌真正成为可能,使其成为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隔震是指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耐震形式,通过在房屋的某层柱顶设置隔震垫,阻止地震作用向上传递,从而达到减弱结构地震反映的效果;
[0003]现有的隔震方式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传统的墙体在受到震动时减震效果不明显,容易发生塌方等情况,继而更加容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墙下隔震装置及隔震层结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墙下隔震装置及隔震层结构,包括墙体,所述墙体包括水泥层,所述水泥层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墙,所述墙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铰链,所述铰链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减震座,所述减震座的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墙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辐条,所述辐条的末端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杆的表面,所述滑杆的表面套接有压簧,所述滑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块的表面开设有穿插孔,穿插孔的口径大于滑杆的直径,最大限度加强了对整体装置的控制能力,保证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簧的末端安装在滑块的内侧表面,同时压簧的长度为滑杆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有效的加强了对各个构件的稳定性,同时加强了对整体装置的支撑力度。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块安装在滑杆的末端左右两侧表面,同时安装块的末端安装在位于下方的墙体的表面,更好的保护了整体装置的使用不受影响,加强了对整体装置操纵的实际性。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辐条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固定座与滑块的末端表面,同时辐条的角度呈四十五度斜角相对分布,更好的加强了整体装置的平衡性,有效的增强了整体装置的使用灵活性。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铰链安装在位于上方的墙体的下表面,且铰链与弹簧均处于同一垂直线上,更有力的增强了整体装置的可操作性,保证了在使用过程的牢固与稳定性能。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的末端安装在位于下方的墙体的上表面,且弹簧的上端套接在减震座的表面下端,最大程度的增加了工作人员对于整体装置的控制性,提高了整体装置使用的体验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座难度。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铰链的位置处于固定座的外侧,同时安装块的位置处于铰链与固定座的中间,有效的加强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能,拓展了整体装置的能动性。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墙下隔震装置及隔震层结构,通过墙体带动铰链进行位移,铰链带动减震座对弹簧进行压迫,再通过固定座带动滑块在滑杆的表面位移对压簧进行压迫,从而达到了灵活控制整体装置,加强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能,改善了传统的墙体在受到震动时减震效果不明显,容易发生塌方等情况发生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墙体结构剖析直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减震座结构直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中:1、墙体;101、水泥层;102、盖板;103、减震垫;104、底板; 105、外墙;2、铰链;3、减震座;4、弹簧;5、固定座;6、辐条;7、滑块; 8、滑杆;9、安装块;10、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实施方案中:墙下隔震装置及隔震层结构,包括墙体1,墙体1包括水泥层101,加强了对整体装置的控制能力,水泥层1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板102,加强了对各个构件的稳定性,盖板1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垫103,加强了整体装置的灵活性,减震垫1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 104,加强了整体装置的使用效果,底板10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墙105,保护了整体装置的使用不受影响,墙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铰链2,加强了整体装置的平衡性,铰链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减震座3,增强了整体装置的可操作性,减震座3的表面套接有弹簧4,增加了工作人员对于整体装置的控制性,墙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5,加强了整体装置的实用性能,固定座5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辐条6,稳定了所有结构共同运行时其位置与角度的范围,辐条6的末端活动连接有滑块7,加强了整体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机械势能,滑块7滑动连接在滑杆8的表面,增强了整体装置的灵活性,滑杆8的表面套接有压簧10,加强整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协调性能,滑杆8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9,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
[0021]本实施例中,滑块7的表面开设有穿插孔,穿插孔的口径大于滑杆8的直径,通过整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匹配对整体装置的各个部件进行磨合,加强整体装置使用的协调性;压簧10的末端安装在滑块7的内侧表面,同时压簧10的长度为滑杆8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更大程度上加强了整体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的配合强度,避免了整体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部件匹配不对称的情况;安装块9安装在滑杆8的末端左右两侧表面,同时安装块9的末端安装在位于下方的墙体1的表面,根据现有结构共同对整体装置进行支撑,加强整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协调性能,加强了整体装置使用时的耐久性;辐条6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固定座5与滑块7的末端表面,同时辐条6的角度呈四十五度斜角相对分布,借助对整体装置的灵活控制能力的加强,继而削弱了在使用过程中整体装置出现故障的概率;铰链2安装在位于上方的墙体1 的下表面,且铰链2与弹簧4均处于同一垂直线上,更好的增强了整体装置的灵活性,保证了在拆卸后再次安装时仍然能够正常使用;弹簧4的末端安装在位于下方的墙体1的上表面,且弹簧4的上端套接在减震座3的表面下端,利用这些结构共同进行机械运动,从而保证了整体装置在运行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将可能发生的故障性降到最低;铰链2的位置处于固定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墙下隔震装置及隔震层结构,包括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包括水泥层(101),所述水泥层(1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板(102),所述盖板(10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垫(103),所述减震垫(1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104),所述底板(10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墙(105),所述墙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铰链(2),所述铰链(2)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减震座(3),所述减震座(3)的表面套接有弹簧(4),所述墙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5),所述固定座(5)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辐条(6),所述辐条(6)的末端活动连接有滑块(7),所述滑块(7)滑动连接在滑杆(8)的表面,所述滑杆(8)的表面套接有压簧(10),所述滑杆(8)的末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块(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下隔震装置及隔震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7)的表面开设有穿插孔,穿插孔的口径大于滑杆(8)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下隔震装置及隔震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簧(10)的末端安装在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晓绿高鹏
申请(专利权)人:科宁工程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