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浪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736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33
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包括第一浪板、第二浪板、第一太阳能板及第二太阳能板。第一浪板具有第一底板、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位于第一底板的两侧。第二浪板具有第二底板、第三承载板及第四承载板。第三承载板与第四承载板位于第二底板的两侧。第二承载板与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凹槽。第一太阳能板位于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上。第二太阳能板位于第三承载板及第四承载板上。部分重叠的第二承载板与第三承载板可加强第一浪板与第二浪板之间的结构稳定度,可提高光电浪板系统的使用寿命。电浪板系统的使用寿命。电浪板系统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电浪板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光电浪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一般而言,传统的太阳能系统的安装工程通常需要先在建筑体(例如屋顶)上铺设浪板。在浪板上组装支架后,接着将太阳能板安装于支架上,增加了铺设浪板与组装支架的安装成本。举例来说,这样的配置需耗费大量人力与施工时间先在浪板与支架上进行钻孔,并且使用大量螺丝及压块进行点锁附,因此提高了安装太阳能系统的材料成本并增加了建筑体的负载重量。此外,在安装太阳能板后,由于太阳能板与支架仅使用螺丝及压块进行点锁附,因此当强风吹向太阳能板与支架时,强风的负风压易破坏太阳能板与支架之间的结构稳定度,导致太阳能系统损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电浪板系统,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0004]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包括第一浪板、第二浪板、第一太阳能板及第二太阳能板。第一浪板具有第一底板、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位于第一底板的两侧。第二浪板具有第二底板、第三承载板及第四承载板。第三承载板与第四承载板位于第二底板的两侧。第二承载板与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凹槽。第一太阳能板位于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上。第二太阳能板位于第三承载板及第四承载板上。第一太阳能板、第一底板、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间。第二太阳能板、第二底板、第三承载板及第四承载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二空间。
[0005]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凹槽为V形槽或U形槽。
[0006]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光电浪板系统还包括黏胶材料。黏胶材料位于凹槽中。
[0007]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分别具有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第一太阳能板与第二太阳能板分别位于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上。
[0008]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光电浪板系统还包括双面结构胶带。双面结构胶带位于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第三承载板及第四承载板上。
[0009]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光电浪板系统还包括胶黏剂。胶黏剂位于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与第一太阳能板之间,以及位于第三承载板与第四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与第二太阳能板之间。
[0010]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其中一个与太阳能板之间的距离在3cm至20cm之间。
[0011]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太阳能板的个数为两个。两个第一太阳能板之间的距离在1cm至20cm之间。
[0012]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距离与两个第一太阳能板的其中一个的纵向长度的
比例在1%至20%之间。
[0013]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两个第一太阳能板的缆线以串联方式连接。
[0014]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两个第一太阳能板的缆线集线至走线槽。
[0015]本公开的另一技术方式为一种光电浪板系统。
[0016]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包括第一浪板、第二浪板、第一太阳能板、第二太阳能板及两个钢体。第一浪板具有第一底板、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位于第一底板的两侧。第二浪板具有第二底板、第三承载板及第四承载板。第三承载板与第四承载板位于第二底板的两侧。第二承载板与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凹槽。第一太阳能板位于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上。第二太阳能板位于第三承载板及第四承载板上。第一太阳能板、第一底板、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间。第二太阳能板、第二底板、第三承载板及第四承载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二空间。两个钢体锁附于第一浪板与第二浪板的底面。两个钢体之间的钢构间距在50cm至200cm之间。
[0017]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太阳能板的纵向长度与钢构间距的比例在50%至200%之间。
[0018]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浪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两个钢体的其中一个的长度方向。
[0019]在本公开上述实施方式中,光电浪板系统具有第一浪板及第二浪板,且第一浪板的第二承载板与第二浪板的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凹槽。部分重叠的第二承载板与第三承载板可加强第一浪板与第二浪板之间的结构稳定度,使强风吹向第一浪板及第二浪板时,不易破坏第一浪板及第二浪板,可提高光电浪板系统的使用寿命。此外,光电浪板系统的浪板(例如第一浪板与第二浪板)可预先在工厂进行组装,并且将第一太阳能板及第二太阳能板预先组装于第一浪板及第二浪板上。钢体由于光电浪板系统的组装大部分皆可在工厂预先完成,因此可减少在建筑体上安装光电浪板系统的施工时间,可提升整体作业效率并同时节省人力与安装成本。
[0020]本公开的一技术方式为一种光电浪板系统。
[0021]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包括第一浪板、第二浪板、第一太阳能板以及第二太阳能板。第一浪板具有第一底板、第一承载板以及第二承载板。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位于第一底板的两侧。第二浪板具有第二底板、第三承载板以及第四承载板。第三承载板与第四承载板位于第二底板的两侧。第一浪板的第二承载板与第二浪板的第三承载板接合,且第二承载板与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倒U形凹槽。第一太阳能板位于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上。第二太阳能板位于第三承载板与第四承载板上。
[0022]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其中一个具有加强肋。加强肋的顶面较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其中一个的底面靠近第一太阳能板与第二太阳能板的其中一个。
[0023]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其中一个具有承载部。承载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个凸肋。
[0024]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光电浪板系统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位于承载部的两个凸肋之间。
[0025]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光电浪板系统还包括双面结构胶带。双面结构胶带
位于第一太阳能板与第二太阳能板的其中一个的底面上。
[0026]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太阳能板与第二太阳能板的其中一个的边缘与双面结构胶带之间的距离小于7毫米(mm)。
[0027]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光电浪板系统还包括胶黏剂。胶黏剂位于第一承载板与第一太阳能板之间,并且位于第四承载板与第二太阳能板之间。
[0028]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包括第一浪板、第二浪板、两个第一太阳能板以及两个第二太阳能板。第一浪板具有第一底板、第一承载板以及第二承载板。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位于第一底板的两侧。第二浪板具有第二底板、第三承载板以及第四承载板。第三承载板与第四承载板位于第二底板的两侧。第一浪板的第二承载板与第二浪板的第三承载板接合,且第二承载板与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倒U形凹槽。两个第一太阳能板位于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上。两个第一太阳能板之间的距离在1厘米至20厘米之间。两个第二太阳能板位于第三承载板与第四承载板上。两个第二太阳能板之间的距离在1厘米至20厘米之间。
[0029]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浪板,具有一第一底板、一第一承载板及一第二承载板,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一第二浪板,具有一第二底板、一第三承载板及一第四承载板,其中所述第三承载板与所述第四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一凹槽;以及一第一太阳能板及一第二太阳能板,所述第一太阳能板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及所述第二承载板上,所述第二太阳能板位于所述第三承载板及所述第四承载板上,其中所述第一太阳能板、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承载板及所述第二承载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间,所述第二太阳能板、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三承载板及所述第四承载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二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V形槽或U形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黏胶材料,位于所述凹槽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分别具有一第一承载部与一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一太阳能板与所述第二太阳能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双面结构胶带,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三承载板及所述第四承载板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胶黏剂,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太阳能板之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三承载板与所述第四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太阳能板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太阳能板之间的距离在3cm至20cm之间。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能板的个数为两个,且所述两个第一太阳能板之间的一距离在1cm至20cm之间。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与所述两个第一太阳能板的其中一个的纵向长度的比例在1%至20%之间。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太阳能板的缆线以串联方式连接。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太阳能板的缆线集线至走线槽。12.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浪板,具有一第一底板、一第一承载板及一第二承载板,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一第二浪板,具有一第二底板、一第三承载板及一第四承载板,其中所述第三承载板与所述第四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一凹槽;
一第一太阳能板及一第二太阳能板,所述第一太阳能板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及所述第二承载板上,所述第二太阳能板位于所述第三承载板及所述第四承载板上,其中所述第一太阳能板、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承载板及所述第二承载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间,所述第二太阳能板、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三承载板及所述第四承载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二空间;以及两个钢体,锁附于所述第一浪板与所述第二浪板的底面,其中所述两个钢体之间的一钢构间距在50cm至200cm之间。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的纵向长度与所述钢构间距的比例在50%至200%之间。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浪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两个钢体的其中一个的长度方向。15.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浪板,具有一第一底板、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伟薛嘉贤林宏洋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