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壳体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729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壳体及电池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包壳体包括通过密封件隔开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上壳体具有上凸缘,在上壳体上设有抵压在上凸缘上的加强部;下壳体具有下凸缘,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穿设在加强部、上凸缘和下凸缘中的连接件相连。同时,在加强部上设有导电板,该导电板通过导电连接件与下壳体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包壳体,通过设置抵压在上凸缘上的加强部,能够提高上壳体上凸缘处的刚度,可提高上凸缘与下凸缘之间的密封性能,同时也可防止高温气流和火焰从上、下壳体之间喷出;另外,通过在加强部上设置导电板,并使该导电板通过导电连接件与下壳体相连,可满足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等电位连接。接。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壳体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包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包壳体,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电池包壳体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日益增长,电池包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其主要包括电池包壳体,以及设置在电池包壳体内的电池模组。而电池包充电状态和放电状态都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当热量过高时,容易发生热失控而从防爆阀喷出高温气流和火焰。因此,为防止高温气流和火焰从电池包的上、下壳体之间喷出,通常在上、下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垫,该密封垫会对上壳体形成反向作用力,易导致上壳体变形。当高温气流和火焰的喷射速度较大时,极易从上、下壳体直接喷出而引发安全事故。另外,为提高安全性,电池包的上、下壳体一般需要进行等电位连接,并同时需要等电位连接位置满足防锈要求,以避免等电位连接位置发生锈蚀,而影响上、下壳体之间的等电位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壳体,其不仅能够满足等电位连接,而且能够提高上壳体的结构强度,可有效防止高温气流和火焰从上、下壳体之间喷出。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电池包壳体,包括壳体本体,所述壳体本体包括通过密封件隔开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具有上凸缘,所述上壳体上设有抵压在所述上凸缘上的加强部,所述下壳体具有下凸缘,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穿设在所述加强部、所述上凸缘和所述下凸缘中的连接件相连;
[0006]所述加强部上设有导电板,所述导电板通过导电连接件与所述下壳体相连。
[0007]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板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0008]进一步的,所述加强部包括沿所述上壳体的边缘间隔设置的多个加强板,各所述加强板沿所述上凸缘的长度方向延伸;
[0009]至少其一所述加强板呈L形,且所述加强板具有与所述上凸缘抵接的第一板体,以及与所述上壳体的侧壁抵接的第二板体。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与所述上壳体焊接相连,和/或,所述导电板与所述加强板焊接相连。
[0011]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本体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加强部相邻设置的第一加强单元,所述第一加强单元具有与所述上壳体的外侧壁抵接的上加强梁,以及与所述下壳体的外侧壁抵接的下加强梁。
[0012]进一步的,所述上加强梁的顶部与所述上壳体的顶部平齐。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内设有第二加强单元,所述第二加强单元包括与所述下加强梁垂直布置的梁体,所述梁体靠近所述下加强梁的一端抵接在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壁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梁体具有伸入所述上壳体内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靠近所述上加强梁的一端抵接在所述上壳体的内侧壁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梁体靠近所述下加强梁的一端设有限位凸起,所述下壳体内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限位凸起抵接,以限制所述梁体向远离所述下加强梁一侧移动。
[001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0017]本技术所述的电池包壳体,通过在上壳体上设置抵压在上凸缘上的加强部,能够提高上壳体上凸缘处的刚度,可提高上凸缘与下凸缘之间的密封性能,同时也可在电池包内部发生热失控时,防止高温气流和火焰从上、下壳体之间喷出;另外,通过在加强部上设置导电板,并使该导电板通过导电连接件与下壳体相连,又可满足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等电位连接。
[0018]其次,导电板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可使导电板在无涂层防护时满足防锈要求。将加强板设置成L形,可使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能够进一步提高上壳体的强度。
[0019]此外,通过设置第一加强单元,并使第一加强单元具有分别与上壳体抵接的上加强梁,以及与下壳体抵接下加强梁,有利于同时加强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结构强度,从而使得壳体具有更好的抵抗碰撞变形的效果。将上加强梁的顶部设置为与上壳体的顶部平齐,有利于保护上壳体,防止上壳体的变形。
[0020]另外,通过在下壳体内设置第二加强单元,且第二加强单元内的梁体一端抵接在下壳体的内侧壁上,有利于对下壳体进一步的支撑,从而加强下壳体的强度。在梁体内具有伸入上壳体的凸出部,且该凸出部一端抵接在上壳体的内侧壁上,有利于支撑上壳体,避免上壳体的变形。通过在下壳体内设有凸筋,凸筋与梁体垂直布置,有利于进一步限制梁体的移动,并可将碰撞力分散到下壳体上。
[0021]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设有如上所述的电池包壳体。
[0022]本技术所述的电池包与上述电池包壳体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壳体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M部分的放大图;
[00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3中N部分的放大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视角下的第一种电池包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视角下的电池包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壳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图7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32]图9为图8中的B处的放大图;
[0033]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视角下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视角下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上加强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下加强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视角下的第二种电池包壳体的整
[0039]体结构示意图;
[0040]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另一种视角下的第二种电池包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1]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种电池包壳体的局部结构剖面图;
[0042]图18为图17中C处的放大图;
[0043]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下壳体与第二加强单元的装配示意图;
[0044]图20为图19中D处的放大图。
[0045]附图标记说明:
[0046]1、壳体本体;
[0047]101、上壳体;1011、上凸缘;10111、上连接孔;10112、导电板;10113、加强板;
[0048]102、下壳体;1021、下凸缘;10211、下连接孔;10212、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壳体,包括壳体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1)包括通过密封件隔开的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所述上壳体(101)具有上凸缘(1011),所述上壳体(101)上设有抵压在所述上凸缘(1011)上的加强部,所述下壳体(102)具有下凸缘(1021),所述上壳体(101)和所述下壳体(102)通过穿设在所述加强部、所述上凸缘(1011)和所述下凸缘(1021)中的连接件相连;所述加强部上设有导电板(10112),所述导电板(10112)通过导电连接件与所述下壳体(102)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10112)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包括沿所述上壳体(101)的边缘间隔设置的多个加强板(10113),各所述加强板(10113)沿所述上凸缘(1011)的长度方向延伸;至少其一所述加强板(10113)呈L形,且所述加强板(10113)具有与所述上凸缘(1011)抵接的第一板体,以及与所述上壳体(101)的侧壁抵接的第二板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10113)与所述上壳体(101)焊接相连,和/或,所述导电板(10112)与所述加强板(10113)焊接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岗袁小龙李金鹏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