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检测装置、方法以及系统及非暂态电脑可读取纪录媒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7189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视力检测装置、方法以及系统及非暂态电脑可读取纪录媒体,其中该视力检测装置包括:一中空壳体;一会聚透镜,配置于该中空壳体内,且包括一会聚焦距;以及一发散透镜,相对该会聚透镜间隔配置于该中空壳体内,且包括一发散焦距,该发散透镜与该会聚透镜的光轴相互重叠,该发散焦距部分重叠该会聚焦距;其中,该视力检测装置以该中空壳体邻近该发散透镜的一端贴附该显示装置所显示的该检测视标,该发散透镜对该检测视标缩小成像于该会聚焦距之内的一第一虚像,该会聚透镜再将该第一虚像放大成像一第二虚像以进行视力检测。测。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视力检测装置、方法以及系统及非暂态电脑可读取纪录媒体


[0001]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视力检测技术,尤指一种视力检测装置、方法以及系统及非暂态电脑可读取纪录媒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装置逐渐朝向多功能以及容易携带发展,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长,且开始使用电子产品的年纪越来越低,青少年近视的问题越趋严重,且罹患近视之后容易出现视觉性疲劳,如果近视后不矫正,长时间看物体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等症状,且近视严重程度过高还会提高眼部疾病的发病机率。所以在近视早期或者视力疲劳引起的短期性视力下降时,能即时地对视力级别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知道自己的眼睛健康状态非常重要。
[0003]然而,目前若想要知道自己的视力状况,一般人都是要去医院或者眼镜行等专业视力与光学检验机构,利用电脑验光仪等专业设备进行验光。每次测试前往检验机构皆需相当的时间、交通成本与检测费用,使视力受验者无法方便、随时地掌握视力级别的变化趋势。
[0004]为此,如何使视力受验者减少或免除时间、交通成本与检测费用的花费以及能方便、即时地掌握视力级别的变化趋势的技术问题,乃为本案专利技术人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揭示的一实施例是关于一种视力检测装置,包括:一中空壳体;一会聚透镜,配置于该中空壳体内,且包括一会聚焦距;以及一发散透镜,相对该会聚透镜间隔配置于该中空壳体内,且包括一发散焦距,该发散透镜与该会聚透镜的光轴相互重叠,该发散焦距部分重叠该会聚焦距;其中,该视力检测装置以该中空壳体邻近该发散透镜的一端贴附该显示装置所显示的该检测视标,该发散透镜对该检测视标缩小成像于该会聚焦距之内的一第一虚像,该会聚透镜再将该第一虚像放大成像一第二虚像以进行视力检测。
[0006]本专利技术揭示的另一实施例是关于一种双眼视力检测装置,包括: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揭示所述的视力检测装置,其中每一该视力检测装置的中空壳体外围设置有一第一卡固结构;一辅助支架,具有一第二卡固结构,该辅助支架经由该第二卡固结构卡合该第一卡固结构而结合该些视力检测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揭示的实施例关于一种视力检测方法,配合如本专利技术揭示的实施例所述的视力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所述视力检测方法包括:一显示装置以一缩放手段对具有预设像素尺寸之一基础视标进行图像处理并产生多个与5*5像素尺寸呈倍数关系及非5*5像素尺寸能整除的检测视标,并对非5*5像素尺寸能整除的该些检测视标做图像补偿,使每一该检测视标之间的像素尺寸具等差数列关系;显示装置依据受测者的受测视力级别显示所对应的该检测视标;将所述视力检测装置贴附该检测视标进行视力检测;该显示装置接收受测者的一回应信息进行视力级别判断。
[0008]本专利技术揭示的实施例是关于一种非暂态电脑可读取纪录媒体,用以储存一程序,当一显示装置载入该程序后将可执行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揭示所述的视力检测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揭示的另一实施例是关于一种视力检测系统,包括: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揭示所述的视力检测装置以及一显示装置,用以执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揭示所述的视力检测方法。
[0010]为此,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视力检测装置、方法以及系统及非暂态电脑可读取纪录媒体,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需要固定场域、不方便携带且无法方便、即时地掌握视力级别的变化趋势的技术问题,达到不需要固定场域、可方便携带且能够即时地掌握视力级别的变化趋势的目的。
[0011]进一步地,通过利用对基础视标进行图像处理并产生具有像素尺寸等差数列关系的多个检测视标并对该些检测视标中非5*5像素尺寸能予以整除者做图像补偿,则有效降低对显示屏幕解析度的高要求标准,更可将视力检测装置应用于各种不同解析度等级的显示装置上。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视力检测系统的系统及视力检测装置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视力检测装置的系统成像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视力检测装置的光路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视力检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专利技术视力检测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专利技术双眼检测视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为本专利技术视力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及
[0019]图8为本专利技术视力检测方法的检测视标图像补偿示意图。
[0020]其中,附图标记:
[0021]1:视力检测装置
[0022]10:中空壳体
[0023]11:遮光罩
[0024]12:目视筒
[0025]13:第一卡固结构
[0026]20:会聚透镜
[0027]30:发散透镜
[0028]40:光栏
[0029]50:贴附层
[0030]51:钩扣结构
[0031]60:显示装置
[0032]70:辅助支架
[0033]71:第二卡固结构
[0034]72:底板
[0035]73:上盖
[0036]L:光轴
[0037]f1:发散焦距
[0038]f2:会聚焦距
[0039]obj1:检测视标
[0040]img2:第二虚像
[0041]img1:第一虚像
[0042]S1~S5:步骤
[0043]S51~S53: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45]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视力检测系统以及视力检测装置1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视力检测系统包含视力检测装置1与显示装置60,显示装置60可以为智慧型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平板电脑或其他具有显示屏幕的电子装置;所述视力检测装置包括:中空壳体10、遮光罩11、目视筒12、会聚透镜20、发散透镜30以及光栏40;于视力检测时将视力检测装置1贴附于显示装置60进行检测。所述中空壳体10可由半透明或透明等透光材质所制作,使内部透光而能接收外部环境光线以符合视力检测时的室内空间照度要求。
[0046]所述遮光罩11连接于中空壳体10一端且邻近发散透镜30,所述遮光罩11内呈锥状贯通结构且朝发散透镜方向渐缩,使发散透镜30与显示装置60的显示画面之间保持固定距离如30mm,且可用以消除反射或折射而来的光线,必要时可进一步于内部设置特定纹路如阶梯状、喷砂多凹凸状等方式使内部表面粗化加强消除反射或折射的光线;所述目视筒12连接于中空壳体10的另一端且邻近所述会聚透镜20,用以供受测者的眼睛与所述会聚透镜20保持固定的距离。
[0047]进一步而言,在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第一实施例中,为了使视力检测装置1能稳定贴附于所述显示装置60的显示区内,所述遮光罩11一端开口周围可增设贴附层50,所述贴附层50可为一硅胶层、一静电玻璃贴或一化学黏胶层者等任一者,其中所述硅胶层藉由高摩擦阻抗、所述静电玻璃贴藉由静电吸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中空壳体;一会聚透镜,配置于该中空壳体内,且包括一会聚焦距;一发散透镜,相对该会聚透镜间隔配置于该中空壳体内,且包括一发散焦距,该发散透镜与该会聚透镜的光轴相互重叠,该发散焦距部分重叠该会聚焦距;一光栏,设置于该中空壳体内并位于该会聚透镜与该发散透镜之间且邻近该会聚透镜;以及一遮光罩,连接于该中空壳体一端且邻近该发散透镜,该遮光罩内呈锥状贯通结构且朝该发散透镜方向渐缩;其中,该视力检测装置以该中空壳体邻近该发散透镜的一端贴附一显示装置所显示的一检测视标,该发散透镜对该检测视标缩小成像于该会聚焦距之内的一第一虚像,该会聚透镜再将该第一虚像放大成像一第二虚像以进行视力检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会聚透镜为平凸透镜,该发散透镜为平凹透镜,且该会聚透镜的平面与该发散透镜的凹面相互面对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视力检测装置具有为彼此邻近间隔设置的二发散透镜,且每一该发散透镜为平凹透镜,且该些发散透镜的凹面均面对该会聚透镜的平面配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会聚透镜与该发散透镜的放大倍率乘积为10~15;所述视力检测装置的长度为190mm~13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遮光罩的外围设置有用以贴附该检测视标的一钩扣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空壳体为半透明或透明材质,该遮光罩一端开口周围设置有一硅胶层、一静电玻璃贴或一化学黏胶层中任一者。7.一种双眼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二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视力检测装置,其中每一该视力检测装置的中空壳体外围设置有一第一卡固结构;一辅助支架,具有一第二卡固结构,该辅助支架经由该第二卡固结构卡合该第一卡固结构而结合该些视力检测装置。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眼视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固结构为设置于该中空壳体两侧的多个平行沟槽,该辅助支架具有一底板及一上盖,该第二卡固结构为分别设置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福陈成雄
申请(专利权)人:艾明康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