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升搬运台车的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7171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举升搬运台车,配备有:台车框架,所述台车框架被插入于搬运对象车辆的下部;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在利用臂支承多个轮胎的每一个之后,使台车框架升降,以使车辆升降;以及台车主体,所述台车主体能够使台车框架任意地移动。台车框架包括主框架、以及被接合于主框架的后端框架。后端框架由一对纵梁和第一、第二横梁构成矩形形状。后端框架包括从第一横梁向前端侧突出的第一加强梁、以及从第一横梁向后端侧突出的第二加强梁。并且,第一加强梁被接合于主框架的一部分。第一加强梁被接合于主框架的一部分。第一加强梁被接合于主框架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举升搬运台车的框架结构


[0001]本公开涉及搬运车辆用的举升搬运台车的框架结构的技术。

技术介绍

[0002]在日本特开2019

78099中,公开了一种关于能够支承车辆并进行升降、搬运的举升搬运台车的技术。该技术的举升搬运台车,在将台车框架插入到车辆的下部的状态下,利用臂部支承各个轮胎。利用基端升降部和前端升降部使台车框架升降,对车辆进行升降。台车主体被连接于台车框架。台车主体配备有驱动轮单元和搬运控制部,向任意方向搬运车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支承轮胎的臂部被支承于台车框架。由于在对作为搬运对象的车辆进行升降的情况下,臂部承受车辆的负荷,因此,要求台车框架具有支承车辆的负荷的强度。但是,由于有必要使台车框架插入到车辆的下部,因此,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受到制约。因此,对于举升搬运台车,要求在有限高度的空间中用于确保支承车辆的强度的框架结构。
[0004]本公开是鉴于上述课题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有限高度的空间中确保用于支承作为搬运对象的车辆的强度的举升搬运台车的框架结构。
[0005]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将本公开应用于举升搬运台车的框架结构。举升搬运台车配备有:台车框架,所述台车框架从车辆前后方向插入到搬运对象车辆的下部;多个臂,所述多个臂构成为,在支承状态下,在搬运对象车辆的多个轮胎的接地部的前后,从台车框架分别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能够支承多个轮胎的每一个;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通过在支承状态下使台车框架升降,而使搬运对象车辆升降;以及台车主体,所述台车主体连接于台车框架的前端侧,在支承状态下,能够任意地移动台车框架。台车框架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从前端侧向后端侧延伸;以及后端框架,所述后端框架在台车框架的后端侧接合于主框架,多个臂分别设置于主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和后端框架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后端框架包括:一对纵梁,所述一对纵梁的宽度比主框架的宽度宽;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一对纵梁中的前端侧的端部接合,主框架接合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以架设的方式将一对纵梁中的后端侧的端部彼此接合起来;第一加强梁,所述第一加强梁以从第一横梁向前端侧突出的方式接合于第一横梁;以及第二加强梁,所述第二加强梁以从第一横梁向后端侧突出的方式接合于第一横梁。并且,第一加强梁与主框架的一部分接合。
[0006]在本公开的举升搬运台车的框架结构中,第一加强梁和第二加强梁也可以构成为被一体化了的一个加强梁。在该情况下,第一横梁在中央的断开部被断开成两个,加强梁被接合在断开部之间。
[0007]在本公开的举升搬运台车的框架结构中,也可以为,第二加强梁延伸至与后端框架的第二横梁接触的位置,第二加强梁接合于第二横梁。
[0008]在本公开的举升搬运台车的框架结构中,主框架也可以包括:方形闭合截面的一对纵梁,所述方形闭合截面的一对纵梁左右并列地排列配置;以及底板,所述底板接合于一对纵梁的下侧。并且,第一加强梁也可以接合于底板。
[0009]在本公开的举升搬运台车的框架结构中,主框架也可以包括顶板,所述顶板接合于一对纵梁的上面侧。并且,也可以为,在顶板中,在与第一加强梁重合的位置,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贯通孔,经由一个或者多个贯通孔将第一加强梁与顶板接合。
[0010]在本公开的举升搬运台车的框架结构中,也可以为,底板延伸至与第一横梁重合的位置,底板接合于第一横梁。
[0011]根据本公开,配备有从第一横梁向前端侧突出的第一加强梁,第一加强梁被接合于主框架的一部分上。根据这种结构,不增大台车框架的厚度,就能够对主框架与后端框架的结合部进行加强。由此,能够在有限高度的空间中确保用于支承搬运对象的车辆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12]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的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上的意义,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部件,其中:
[0013]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举升搬运台车10的立体图。
[0014]图2是举升搬运台车10的俯视图,表示在支承车辆的动作中,第一臂组211及第二臂组212处于释放状态的情况。
[0015]图3是举升搬运台车10的俯视图,表示第一臂组211及第二臂组212处于支承状态的情况。
[0016]图4表示举升搬运台车10的侧视图,表示将搬运对象车辆1抬起的动作的例子。
[0017]图5表示举升搬运台车10的侧视图,表示将搬运对象车辆1抬起的动作的例子。
[0018]图6是举升搬运台车10的俯视图。
[0019]图7是在图6的A

A处截断举升搬运台车10并从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0020]图8是举升搬运台车10的后端框架40及其周边的俯视图。
[0021]图9是从斜前方观察主框架30与后端框架40的接合部的立体图。
[0022]图10是从斜后方观察主框架30与后端框架40的接合部的立体图。
[0023]图11是从车辆下面侧观察主框架30与后端框架40的接合部的放大立体图。
[0024]图12是在图6的B

B处截断台车框架200并从斜上方观察的立体图。
[0025]图13是从斜前方观察变形例的举升搬运台车10的主框架30与后端框架40的接合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参照附图对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在下面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提到各个部件的个数、数量、量、范围等数字的情况下,除了特别声明的情况或者在原理上其数字明显被确定的情况之外,本专利技术并不受所提及的数字的限制。另外,在下面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等,除了特别声明的情况或者从原理上明显被确定的情况之外,对于本专利技术而言并非是必须的。
[0027]1.举升搬运台车
[0028]图1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举升搬运台车10的立体图。举升搬运台车10配备有台车主体100和台车框架200。台车主体100被连接于台车框架200的前端侧。举升搬运台车10沿着台车框架200的长度方向行进。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举升搬运台车10的行进方向(车辆前后方向)定义为X方向,将举升搬运台车10的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定义为Y方向,将举升搬运台车10的上下方向定义为Z方向。对于举升搬运台车10的行进方向,将车辆前方方向定义为+X方向。
[0029]台车主体100包括:提供举升搬运台车10的行驶功能的行驶装置110、以及提供台车框架200的升降功能的升降机构120。行驶装置110通过由促动器对驱动轮进行驱动,使台车框架200以及载置于台车框架200的车辆移动。对于行驶装置110的驱动机构没有限制。另外,行驶装置110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通过遥控操作或者自主行驶来任意地移动。
[0030]升降机构120典型地借助于促动器进行动作。对于升降机构120的结构没有限制。例如,可以利用液压缸来实现台车框架200的升降,也可以利用空气压来实现台车框架200的升降。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举升搬运台车的框架结构,所述举升搬运台车的框架结构配备有:台车框架,所述台车框架从车辆前后方向插入到搬运对象车辆的下部;多个臂,所述多个臂构成为,在支承状态下,在所述搬运对象车辆的多个轮胎的接地部的前后,从所述台车框架分别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能够支承所述多个轮胎的每一个;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通过在所述支承状态下使所述台车框架升降,而使所述搬运对象车辆升降;以及台车主体,所述台车主体连接于所述台车框架的前端侧,在所述支承状态下,能够任意地移动所述台车框架,其中,所述台车框架构成为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从所述前端侧向后端侧延伸;以及后端框架,所述后端框架在所述台车框架的所述后端侧接合于所述主框架,所述多个臂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框架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和所述后端框架的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后端框架包括:一对纵梁,所述一对纵梁的宽度比所述主框架的宽度宽;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一对纵梁中的所述前端侧的端部接合,所述主框架接合于所述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以架设的方式将所述一对纵梁中的所述后端侧的端部彼此接合起来;第一加强梁,所述第一加强梁以从所述第一横梁向所述前端侧突出的方式接合于所述第一横梁;以及第二加强梁,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岛敏树渡边纪尚中村裕梶田直哉中野贤二三宫孝文清水尉匡安田广平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