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豆连续式自动沉淀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694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红小豆连续式自动沉淀分离器,涉及沉淀分离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分离罐体,分离罐体内固定安装有缓冲罐体,缓冲罐体内部形成第一沉淀腔,缓冲罐体外壁与分离罐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沉淀腔,第一沉淀腔的下端与第二沉淀腔相连通,缓冲罐体上端的侧壁上设有溢流口,溢流口的高度高于分离罐体的顶部,分离罐体的顶部设有溢流堰,溢流堰底壁的高度低于分离罐体的顶部,分离罐体的底部安装有沉淀出管,缓冲罐体内固定安装有进料筒,进料筒的下方设置有导流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立式的沉淀分离罐体,不仅实现了对红小豆的连续式自动沉淀,提高了红小豆的沉淀效率和沉淀效果,而且还减小了红小豆沙生产的场地成本。而且还减小了红小豆沙生产的场地成本。而且还减小了红小豆沙生产的场地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小豆连续式自动沉淀分离器


[0001]本技术涉及沉淀分离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红小豆连续式自动沉淀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由红小豆制作豆沙时,首先将优质红小豆进行反复多次的清洗和烘干,对烘干后的红小豆进行粉碎处理,然后将粉碎后的红小豆粉进行浸泡处理后,将红小豆粉连同浸泡的水一起进行蒸煮,之后将蒸煮后的红小豆进行沉淀,去除上清液,最后对得到的红小豆沉淀进行压滤即可得到红小豆沙。
[0003]目前,最常用的红小豆沉淀方法是静置沉降法,将红小豆粉与蒸煮水一起通入到沉淀池内进行静置自然沉淀,沉淀完成后将上层清液和下层的红小豆沉淀分别抽出沉淀池,该沉淀方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该方法需要将蒸煮后的红小豆全部倒入到沉淀池内才能进行沉淀,沉淀的效率非常慢;同时在抽取清液的过程中,还容易出现因抽力过大而将红小豆抽走的情况,影响了红小豆沉淀的效果;而且该方法中沉淀池的占地面积非常大,增加了红小豆沙生产的场地成本。
[0004]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红小豆连续式自动沉淀分离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红小豆连续式自动沉淀分离器,采用了立式的沉淀分离罐体,不仅实现了对红小豆的连续式自动沉淀,提高了红小豆的沉淀效率和沉淀效果,而且还减小了红小豆沙生产的场地成本。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红小豆连续式自动沉淀分离器,包括分离罐体,所述分离罐体内固定安装有一缓冲罐体,所述缓冲罐体内部形成第一沉淀腔,所述缓冲罐体外壁与所述分离罐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沉淀腔,所述第一沉淀腔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沉淀腔相连通,所述缓冲罐体上端的侧壁上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分离罐体的顶部,所述分离罐体的顶部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底壁的高度低于所述分离罐体的顶部,所述分离罐体和缓冲罐体的底部共同连接有一沉淀出管;
[0008]所述缓冲罐体内固定安装有一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上端伸出所述缓冲罐体的顶部,所述进料筒的下方设置有一导流锥。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料筒的下端部安装有一喇叭状筒体,所述喇叭状筒体设置于所述导流锥的上方。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离罐体的外壁上安装有一检修平台,所述检修平台包括呈环形设置的平台框架,所述平台框架呈环形设置于所述分离罐体的外侧,所述平台框架的外壁上固定有竖向设置的平台护栏。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平台框架上铺设有扁豆花纹板。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离罐体下端的侧壁上安装有一视镜。
[0013]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由于红小豆连续式自动沉淀分离器包括分离罐体、缓冲罐体、溢流堰、进料筒和导流锥,在本技术中,工作人员通过进料筒向缓冲罐体内的第一沉淀腔内缓慢通入蒸煮后的红小豆,在导流锥的导引作用下,落到导流锥上的红小豆会被分散开,同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红小豆迅速下降并沉淀到分离罐体的底部,蒸煮水会向上逸出形成清液,当清液的液位到达溢流堰的高度时,清液向外溢流到溢流堰内,之后再通过管道排出,相较于将蒸煮后的红小豆全部通入到沉淀池内进行静置沉降的沉淀方法,本技术采用了立式的沉淀分离罐体,减小了沉淀分离器的体积,从而减小了红小豆沙生产的场地成本;同时通过不断向分离罐体内缓慢添加红小豆的方式来进行沉淀,沉淀后得到的清液到达溢流堰的高度后会自动流出分离罐体,实现了对红小豆的连续式自动沉淀,有效提高了红小豆的沉淀效率。
[0015]由于缓冲罐体内部形成第一沉淀腔,缓冲罐体外壁与分离罐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沉淀腔,第一沉淀腔的下端与第二沉淀腔相连通,在本技术中,当红小豆沉淀的高度低于缓冲罐体下端部的高度时,第一沉淀腔和第二沉淀腔内的液位高度相同,清液的液位达到溢流堰的高度后,上层的清液就会溢流到溢流堰内,当红小豆沉淀的高度高于缓冲罐体下端部的高度时,沉淀出的清液会先在第一沉淀腔内向上逸出,第一沉淀腔内清液的液位达到缓冲罐体的顶部后,上层的清液向外溢流到第二沉淀腔内,第二沉淀腔内靠近溢流堰的清液再向外溢流到溢流堰内,延长了清液在分离罐体内的停留时间,避免了溢流堰内的清液中含有极少量红小豆的情况出现,从而保证了红小豆的完全沉淀分离,进而提高了红小豆的沉淀效果。
[0016]由于分离罐体的外壁上安装有检修平台,在本技术中,工作人员可以爬上检修平台,站在检修平台上对分离罐体内部进行观察和检修。
[0017]由于分离罐体下端的侧壁上安装有一视镜,在本技术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视镜来观察红小豆在分离罐体内的沉淀情况。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0021]其中:1、分离罐体;2、缓冲罐体;3、第一沉淀腔;4、第二沉淀腔;5、溢流口;6、溢流堰;7、沉淀出管;8、进料筒;9、导流锥;10、喇叭状筒体;11、检修平台;12、平台框架;13、平台护栏;14、扁豆花纹板;15、视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红小豆连续式自动沉淀分离器,包括分离罐体1,分离罐体1内固定安装有一缓冲罐体2,缓冲罐体2内部形成第一沉淀腔3,缓冲罐体2外壁与分离罐体1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沉淀腔4,第一沉淀腔3的下端与第二沉淀腔4相连通,缓冲罐体2上端的侧壁上设有溢流口5,溢流口5的高度高于分离罐体1的顶部,分离罐体1的顶部设有溢流堰6,溢流堰6底壁的高度低于分离罐体1的顶部,分离罐体1和缓冲罐体2的底部共同连接有一沉淀出管7,在本技术中,当红小豆沉淀的高度低于缓冲罐体2下端部的高度时,第一沉淀腔3和第二沉淀腔4内的液位高度相同,清液会直接向外溢流到溢流堰6内,当红小豆沉淀的高度高于缓冲罐体2下端部的高度时,第一沉淀腔3内的清液会先通过溢流口5向外溢流到第二沉淀腔4内,之后第二沉淀腔4内靠近溢流堰6的清液再向外溢流到溢流堰6内,从而延长了清液在分离罐体1内的停留时间,避免了溢流堰6内清液中含有极少量红小豆的情况出现,保证了红小豆的完全沉淀分离,提高了红小豆的沉淀效果。
[0024]缓冲罐体2内固定安装有一进料筒8,进料筒8与缓冲罐体2同轴设置,进料筒8的上端伸出缓冲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红小豆连续式自动沉淀分离器,包括分离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罐体内固定安装有一缓冲罐体,所述缓冲罐体内部形成第一沉淀腔,所述缓冲罐体外壁与所述分离罐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二沉淀腔,所述第一沉淀腔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沉淀腔相连通,所述缓冲罐体上端的侧壁上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高度高于所述分离罐体的顶部,所述分离罐体的顶部设有溢流堰,所述溢流堰底壁的高度低于所述分离罐体的顶部,所述分离罐体的底部安装有一沉淀出管;所述缓冲罐体内固定安装有一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上端伸出所述缓冲罐体的顶部,所述进料筒的下方设置有一导流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小豆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国廷姜思磊陈洪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和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