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快充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6924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设备及其快速充电电路,旨在提供一种快速充电的电池包,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智能快充电池包,包括外壳、充放电路PCB和电池组,充放电路PCB上设有主控制芯片、快充芯片和升压芯片,主控制芯片上设有LED电量显示灯和电源按键,快充芯片输入端设有Ty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快充电池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属于电子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智能快充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快充电池包是一种移动电源,是一种可随身携带,自身能储能充电的便携充电器,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用作电能存储的电池,稳定输出电压的电路(直流

直流转换器),绝大部分的行动电源带有充电器,用作为内置电池充电,其工作原理为在能找到外部电源供应的场合预先为内置的电池充电,即输入电能,并以化学能形式预先存储起来,当需要时,即由电池提供能量及产生电能,以电压转换器(直流

直流转换器)达至所需电压,由输出端子(一般是USB接口)输出供给所需设备提供电源作充电或其他用途。
[0003]目前,市场上的电池包虽然能满足充电功能,但是当设备充满电时,电池包会继续对设备进行充电,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当设备充满电时可自动休眠的智能快充电池包,包括外壳、充放电路PCB和电池组,充放电路PCB上设有主控制芯片、快充芯片和升压芯片,主控制芯片上设有LED电量显示灯和电源按键,快充芯片输入端设有Type

c接口,升压芯片输出端设有输出接口,输出接口为金属触点,充电时,Type

c接口接电源,快充芯片用于将电能快速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于电池组中,主控制芯片可控制快充芯片启停;放电时,电池组将储存的化学能释放转化为电能,升压芯片用于将输出电压提高至6V输出。
[000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Type

c接口连接电源作为电能输入端,电能流入快充芯片转化为化学能输出至电池组内,快充芯片的设置不再需要外接专用充电器,锂电池保护芯片可检测电路中电压,当电池组充电饱和时,可将信号反馈至主控制芯片,主控制芯片控制快充芯片输入端关闭,进入休眠状态,保护电池组不被过量电能损坏,电源按键可手动控制充放电路的开闭。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主控制芯片为一电源管理单元U3,电源管理单元U3包括GND端口、VDD端口和P端口,GND端口和VDD端口之间设有退耦电容C20,P1.5、P1.2、P1.1和P1.0共4个端口均连接有白灯,P0.5端口设有开关S1,通过电源管理单元U3中的ADC模块采集电池电压和其引脚控制放电输出使能,用于充放电电量显示和充放电状态切换。
[000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退耦电容用于滤除电源的杂波和交流成分,压平滑脉动直流电,储存电能,P端口连接用于指示充电是否进行的指示灯,指示灯还可以显示电池组内储存电量,电源管理单元U3中的ADC模块采集电池电压通过控制P0.5端口设置连接的开关S1来控制充放电状态启停。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快充芯片为一电源管理单元U4,其输入端连接有第一MOS管,输出端连接有电感L1,电源管理单元U4包括LED端口、VBUS端口、VOUT端口、CC1端口、CC2
端口、VCC端口、BST端口、SW端口,第一MOS管漏极作为输入端与VOUT端口相连,SW端口所为输出端连接有电感L1,BST端口与电感L1之前设有电容C11,CC1端口连接去耦电容C2接地,CC2端口连接去耦电容C3接地。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MOS管为电源管理单元U4的“开关”,通过判断VGD来控制电路开闭,2.2uH功率电感L1和输入MOS管Q8 组成快速充电电路,实现对电池快速充电,不再需要外接专用充电器,LED端口连接有充电指示灯,可实时传递电池电量信息,SW端口连接的电感L1与滤波电容组成振荡回路,BST端口为振荡回路供电。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升压芯片为一电源管理单元U2,电源管理单元U2包括IN端口、EN端口、LX端口、FB端口和NC端口,IN端口和LX端口并联连接电感L2,LX端口与二级管D7阳极连接,二级管D7阴极连与Header2的1脚相连,其公共连接点连接有稳压管ZD2,Header2的2脚连接有第二MOS管。
[00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一个U2放电升压芯片,包括10uH功率电感L2,反馈电阻R10和电阻R13实现将电池电压转换为恒压6V输出,还通过MOS管控制升压芯片开关。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锂电池保护芯片包括IC、电容和第三MOS管,锂电池保护芯片IC用于通过电容取样电池电压,然后发出指令控制第三MOS管关断从而保护电池包。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锂电池保护芯片及电路利用升压模块升高驱动模块的输入电压,使驱动模块稳定在最小导通内阻的工作状态,提高驱动模块的控制精度,从而使驱动模块的发热量稳定在最小值,提高驱动模块的使用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且通过增加设有反馈稳压模块,使检测控制模块更加精确控制升压模块升高驱动模块的输入电压,提高驱动模块的使用安全性。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Type

c接口包括一枚电源管理单元J4,电源管理单元J4包括GND端口、VBUS端口、CC1端口、CC2端口和SHIELD端口,第一MOS管源极作为输入端与电源管理单元J4上的VBUS2端口连接,漏极所为输出端与电源管理单元U4上的VOUT端口连接,其间设置有耦合电容C17。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Type

c接口将供电的最大容许规范提升来到20V/5A,供电100W,Type

c 接口具有上下中心对称的引脚,可以实现正反插,MOS管作为开关可通过检测电路内电压大小来实现电池包充放电。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快充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快充芯片的电路图;图3为升压芯片的电路图;图4为主控制芯片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照图1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智能快充电池包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18]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
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0019]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20]下面结合图1至图4详细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一种智能快充电池包,包括外壳、充放电路PCB和电池组,充放电路PCB上设有主控制芯片、快充芯片和升压芯片,升压芯片为一电源管理单元U2,电源管理单元U2为SY7208芯片,包括IN(输入)端口(引脚5)、LX(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快充电池包,包括外壳、充放电路PCB和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路PCB上设有主控制芯片、快充芯片和升压芯片,主控制芯片上设有LED电量显示灯和电源按键,快充芯片输入端设有Type

c接口,升压芯片输出端设有输出接口,输出接口为金属触点,充电时,Type

c接口接电源,快充芯片用于将电能快速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于电池组中,主控制芯片用于控制快充芯片启停;放电时,电池组将储存的化学能释放转化为电能,升压芯片用于将输出电压提高至6V恒压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快充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芯片为一电源管理单元U3,电源管理单元U3包括GND端口、VDD端口和P端口,GND端口和VDD端口之间设有退耦电容C20,P1.5、P1.2、P1.1和P1.0共4个端口均电性连接有白灯,P0.5端口设有开关S1,通过电源管理单元U3中的ADC模块采集电池电压和其引脚控制放电输出使能,用于充放电电量显示和充放电状态切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快充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充芯片为一电源管理单元U4,其输入端连接有第一MOS管,输出端连接有电感L1,电源管理单元U4包括LED端口、VBUS端口、VOUT端口、CC1端口、CC2端口、VCC端口、BST端口、SW端口,第一MOS管漏极作为输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众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