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6894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桩结构,包括形成主杆部的桩体和与桩体的一端连接的打孔件,桩体的相对靠近另一端的一侧上设置有能够产生驱动力的调节机构,桩体的相对远离另一端的一侧上开设有通孔,桩体内设置有与通孔对应设置的摩擦件;其中,桩体内还设置有传动机构,调节机构和摩擦件之间通过传动机构彼此连接,传动机构用于将调节机构所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摩擦件,使得摩擦件经过通孔伸出至桩体外,或缩回至桩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基桩结构插设在固定井内时,基桩结构与固定井内壁之间的结合稳定性较低的问题。性较低的问题。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桩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基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建筑建设中,基桩得到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基桩固定方式是将基桩的桩体直接埋设在地面设置的固定井内,但是由于基桩的桩体时刻会受到来自于基桩顶部建筑物的压力,进而使得埋设在固定井内的基桩在负载的情况下,基桩外壁与土壤间发生滑动,导致基桩下沉,很难维持基桩在固定井内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桩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基桩结构在固定井内很难维持稳定状态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桩结构,包括形成主杆部的桩体和与所述桩体的一端连接的打孔件,所述桩体的相对靠近另一端的一侧上设置有能够产生驱动力的调节机构,所述桩体的相对远离所述另一端的一侧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桩体内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设置的摩擦件;其中,所述桩体内还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和所述摩擦件之间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彼此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所述调节机构所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摩擦件,使得所述摩擦件经过所述通孔伸出至所述桩体外,或缩回至所述桩体内。
[0006]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沿所述桩体的周向方向开设的腰型通孔和穿设在所述腰型通孔内的调节杆,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沿所述桩体的轴向方向设置的螺纹轴和与所述螺纹轴螺纹配合且周向方向的活动被限制的活动块,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斜杆,所述斜杆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所述活动块的外侧壁和所述摩擦件上;其中,所述调节杆连接在所述螺纹轴上以能够旋转所述螺纹轴,所述活动块随着所述螺纹轴的旋转在轴向方向上与所述螺纹轴产生相对位移,所述斜杆随着所述活动块的相对位移推进或拉回所述摩擦件。
[0007]优选地,所述活动块的外侧套设有限位管道,所述限位管道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沿所述限位管道的轴向方向形成的滑槽,所述活动块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限位管道上开设有沿所述限位管道的轴向方向形成的滑孔,所述斜杆经过所述滑孔与所述活动块进行活动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摩擦件包括面向所述通孔的第一表面和背向所述通孔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部,所述斜杆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表面上。
[0009]优选地,所述腰型通孔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沿所述桩体的轴向方向开设的延伸孔,所述延伸孔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桩体的所述一端。
[0010]优选地,所述桩体的所述另一端上设置有承载台。
[0011]优选地,所述打孔件包括多个针柱,每个所述针柱的外侧壁上套设有固定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基桩结构插设在固定井内时,可以伸出摩擦件来提高
固定井内壁与基桩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固定井与基桩结构之间的结合稳定性,以此来缓解基桩结构下沉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3]图1和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基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0016]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0017]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及的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实施例。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桩结构包括形成主杆部的桩体1和与所述桩体1的一端连接的打孔件2。其中,所述桩体1的相对靠近另一端的一侧上设置有能够产生驱动力的调节机构3。所述桩体1的相对远离所述另一端的一侧上开设有通孔11,所述桩体1内设置有与所述通孔11对应设置的摩擦件4。所述桩体1内还设置有传动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3和所述摩擦件4之间通过所述传动机构5彼此连接。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5用于将所述调节机构3所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摩擦件4,使得所述摩擦件4经过所述通孔11伸出至所述桩体1外,或缩回至所述桩体1内。当本实施例的基桩结构插设在固定井内时,可通过所述调节机构3使所述摩擦件4伸出至所述桩体1外,以此来提高固定井内壁与基桩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固定井与基桩结构之间的结合稳定性,缓解基桩结构下沉的问题。
[0021]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沿所述桩体1的周向方向开设的腰型通孔31和穿设在所述腰型通孔31内的调节杆32。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沿所述桩体1的轴向方向设置的螺纹轴51和与所述螺纹轴51螺纹配合且周向方向的活动被限制的活动块52。所述传动机构5还包括斜杆53,所述斜杆53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所述活动块52的外侧壁和所述摩擦件4上。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32连接在所述螺纹轴51上以能够旋转所述螺纹轴51,由于所述活动块52的周向方向的活动被限制,因此当所述螺纹轴51旋转时,所述活动块52只能产生轴向方向上的位移,所以所述活动块52随着所述螺纹轴51的旋转在轴向方向上与所述螺纹轴51产生相对位移。而且,所述活动块52与所述摩擦件4之间通过斜杆53彼此连接,因此当所述活动块52与所述摩擦件4之间的相对高度发生变化时,所述斜杆53会随着所述活动块52的相对位移推进或拉回所述摩擦件4,从而实现所述摩擦件4的伸出(如图2所示)和收缩(如图1所示)。
[0023]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块52的外侧套设有限位管道54。
所述限位管道54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沿所述限位管道54的轴向方向形成的滑槽(图中未示出)。所述活动块5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块(图中未示出),所述限位管道54上开设有沿所述限位管道54的轴向方向形成的滑孔54a,所述斜杆53经过所述滑孔54a与所述活动块52进行活动连接。此外,所述斜杆53以铰接连接或者球状关节的方式与所述摩擦件4和所述活动块52活动连接。
[0024]较佳地,为了提高所述摩擦件4与固定井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摩擦件4包括面向所述通孔11的第一表面和背向所述通孔11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凸起部41,所述斜杆53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表面上。
[0025]此外,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斜杆53与所述摩擦件4之间还可以设置加强筋结构来增加所述摩擦件4被推动时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结构为由不锈钢制成的可伸缩结构。
[0026]实施例2
[0027]在实施例1所示出的基桩结构基础上,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腰型通孔31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沿所述桩体1的轴向方向开设的延伸孔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桩结构,包括形成主杆部的桩体和与所述桩体的一端连接的打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的相对靠近另一端的一侧上设置有能够产生驱动力的调节机构,所述桩体的相对远离所述另一端的一侧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桩体内设置有与所述通孔对应设置的摩擦件;其中,所述桩体内还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和所述摩擦件之间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彼此连接,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所述调节机构所产生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摩擦件,使得所述摩擦件经过所述通孔伸出至所述桩体外,或缩回至所述桩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沿所述桩体的周向方向开设的腰型通孔和穿设在所述腰型通孔内的调节杆,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沿所述桩体的轴向方向设置的螺纹轴和与所述螺纹轴螺纹配合且周向方向的活动被限制的活动块,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斜杆,所述斜杆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所述活动块的外侧壁和所述摩擦件上;其中,所述调节杆连接在所述螺纹轴上以能够旋转所述螺纹轴,所述活动块随着所述螺纹轴的旋转在轴向方向上与所述螺纹轴产生相对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秀岚孙永辉沈有国沈德林原李晓峰康睿张勃晏华斌雷文君李显文马玉彪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黄河光伏系统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