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热炉电极电流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683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矿热炉电极电流测量装置,包括3个变压器侧控制箱和1个主控制箱,每一变压器侧控制箱内设有每根铜管测量装置、相电流测量装置、3路积分器及电压电流转换器、1路加法器和采集模块,每根铜管测量装置包括17根第一罗氏线圈,相电流测量装置包括2根第二罗氏线圈;17根第一罗氏线圈测量的原始铜管电流、变压器进线侧相电流、变压器出线侧相电流以及短网总电流经加法器相加后通过采集模块转为485信号输出并远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相互独立的两套测量系统,可以避免因某单根铜管电流测量的误差和单根铜管线圈安装方向错误造成变压器总相电流测量的不准确,也可以简化相电流测量电路。相电流测量电路。相电流测量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热炉电极电流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极电流测量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矿热炉电极电流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矿热炉供电系统如图1所示,整个供电由三台单相变压器组成,三个电极、、构成星形接法,变压器通过短网及同名端铜柱与电极相连。其中,A相变压器的a相与电极相连,x相与电极相连,B相变压器的b相与电极相连,y相与电极相连,C相变压器的c相与电极相连,z相与电极相连。
[0003]常规的矿热炉电极电流测量方式都是采用将变压器的每根铜管用一个罗氏线圈进行测量,然后将这个测量出的信号积分总加后得到变压器侧总电流,进而求得短网总电流,再矢量求和得出电极电流。该测量方式存在如下问题:会因某单根铜管电流测量的误差和单根铜管线圈安装方向错误造成变压器总相电流测量的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矿热炉电极电流测量装置,采用相互独立的两套测量系统,可以避免因某单根铜管电流测量的误差和单根铜管线圈安装方向错误造成变压器总相电流测量的不准确,也可以简化相电流测量电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矿热炉电极电流测量装置,包括3个变压器侧控制箱和1个主控制箱,3个所述变压器侧控制箱对应地设于变压器A、变压器B和变压器C的侧方,每一所述变压器侧控制箱内设有每根铜管测量装置、相电流测量装置、3路积分器及电压电流转换器、1路加法器和采集模块,所述每根铜管测量装置包括17根第一罗氏线圈,其中,16根第一罗氏线圈包围变压器进线端和出线端的16根铜管,1根第一罗氏线圈测量烧穿母排电流;
[0006]所述相电流测量装置包括2根第二罗氏线圈,其中1根第二罗氏线圈包围变压器进线端的8根铜管,该根第二罗氏线圈测量的铜管电流通过一路积分器及电压电流转换器进行积分和变换得到变压器进线侧相电流;
[0007]另一根第二罗氏线圈包括变压器出线端的8根铜管,该根第二罗氏线圈测量的铜管电流通过一路积分器及电压电流转换器进行积分和变换得到变压器出线侧相电流;
[0008]变压器出线侧相电流与同相的烧穿母排电流经一路积分器及电压电流转换器进行积分和变换后的电压矢量迭加得到短网总电流;
[0009]17根所述第一罗氏线圈测量的原始铜管电流、变压器进线侧相电流、变压器出线侧相电流以及短网总电流经加法器相加后通过采集模块转为485信号输出并远传;
[0010]所述主控制箱内设有3个电极电流合成器,将相邻两相变压器二次短网电流矢量迭加合成真实的电极电流信号,该电极电流信号在总控制箱内转换为DC 4

20mA 送至PLC,
用于电极调节控制。
[0011]其中,所述第一罗氏线圈和第二罗氏线圈为柔性开合式结构,外径为12mm,线圈长度和引线长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安装时必须保证线圈的安装方向一致。
[0012]优选的,所述变压器侧控制箱为600*800*250mm挂墙式控制箱。所述主控制箱为400*500*200mm挂墙式控制箱,所述主控制箱输入输出信号和电源均采用航空插头连接。
[0013]其中,每一所述变压器侧控制箱内设有三相模块单相应用的功率模块,变压器出线侧相电流转化的AC0

1A信号和变压器二次侧电压信号同时送入功率模块,计算出变压器侧的电能参数计算并远传。
[0014]其中,所述主控制箱内设有电极功率模块,所述电极电流信号转化成AC0

1A信号和电极电压信号同时送入电极功率模块,进行电能参数计算并远传。
[001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采用相互独立的两套测量系统,可以避免因某单根铜管电流测量的误差和单根铜管线圈安装方向错误造成变压器总相电流测量的不准确,也可以简化相电流测量电路。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
技术介绍
中矿热炉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变压器A侧方的变压器侧控制箱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主控制箱的工作原理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变压器侧控制箱的结构框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中主控制箱的结构框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01、积分器;102、电压电流转换器;103、加法器;104、采集模块;201、电极电流合成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5]如图2

图6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矿热炉电极电流测量装置,包括3个变压器侧控制箱和1个主控制箱,3个所述变压器侧控制箱对应地设于变压器A、变压器B和变压器C的侧方,每一所述变压器侧控制箱内设有每根铜管测量装置、相电流测量装置、3路积分器101及电压电流转换器102、1路加法器103和采集模块104,所述每根铜管测量装置包括17根第一罗氏线圈,其中,16根第一罗氏线圈包围变压器进线端和出线端的16根铜管,1根第一罗氏线圈测量烧穿母排电流。
[0026]其中,图3为图2中变压器A侧方的变压器侧控制箱处的局部放大图。因为每个变压器侧控制箱内结构相同,变压器B侧方的变压器侧控制箱和变压器C侧方的变压器侧控制箱的结构参考图3。
[0027]所述相电流测量装置包括2根第二罗氏线圈,其中1根第二罗氏线圈包围变压器进线端的8根铜管,该根第二罗氏线圈测量的铜管电流通过一路积分器及电压电流转换器进
行积分和变换得到变压器进线侧相电流;
[0028]另一根第二罗氏线圈包括变压器出线端的8根铜管,该根第二罗氏线圈测量的铜管电流通过一路积分器及电压电流转换器进行积分和变换得到变压器出线侧相电流;
[0029]变压器出线侧相电流与同相的烧穿母排电流经一路积分器及电压电流转换器进行积分和变换后的电压矢量迭加得到短网总电流。
[0030]17根所述第一罗氏线圈测量的原始铜管电流、变压器进线侧相电流、变压器出线侧相电流以及短网总电流经加法器相加后通过采集模块转为485信号输出并远传;
[0031]如图6所示,所述主控制箱内设有3个电极电流合成器201,将相邻两相变压器二次短网电流矢量迭加合成真实的电极电流信号,该电极电流信号在总控制箱内转换为DC 4

20mA 送至PLC,用于电极调节控制。
[0032]所述主控制箱内设有电极功率模块,所述电极电流信号转化成AC0

1A信号和电极电压信号同时送入电极功率模块,进行电能参数计算并远传。
[0033]优选的,所述变压器侧控制箱为600*800*250mm挂墙式控制箱,内部安装3路积分器和电压电流转换器、1路加法器和电压电流转换器,以及17路原始信号和3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热炉电极电流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3个变压器侧控制箱和1个主控制箱,3个所述变压器侧控制箱对应地设于变压器A、变压器B和变压器C的侧方,每一所述变压器侧控制箱内设有每根铜管测量装置、相电流测量装置、3路积分器及电压电流转换器、1路加法器和采集模块,所述每根铜管测量装置包括17根第一罗氏线圈,其中,16根第一罗氏线圈包围变压器进线端和出线端的16根铜管,1根第一罗氏线圈测量烧穿母排电流;所述相电流测量装置包括2根第二罗氏线圈,其中1根第二罗氏线圈包围变压器进线端的8根铜管,该根第二罗氏线圈测量的铜管电流通过一路积分器及电压电流转换器进行积分和变换得到变压器进线侧相电流;另一根第二罗氏线圈包括变压器出线端的8根铜管,该根第二罗氏线圈测量的铜管电流通过一路积分器及电压电流转换器进行积分和变换得到变压器出线侧相电流;变压器出线侧相电流与同相的烧穿母排电流经一路积分器及电压电流转换器进行积分和变换后的电压矢量迭加得到短网总电流;17根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汉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瑞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