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分体温控压力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6740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分体温控压力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温控模块,在压力锅锅体组件加热工作时,通过压力锅锅体组件内部的监测模块对内部进行实时检测,并将实时的数据传输到主控芯片当中,将压力锅锅体组件内部的数据进行智能控制并显示,用户通过控制主控模块对压力锅锅体组件内的温度进行控制,大大提高了实用性;安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了限压装置、泄压装置、排气装置、锁扣装置、限温限流装置,可以有效控制压力锅锅体组件内压力、温度及压力锅锅体组件内有气压不能开盖、盖子扣合不到位不上气压,从而保证安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也通过将外壳、保温层、内胆整合为一体使压力锅的体积小巧,不但使用更加便捷而且运输、存储方便,也拓展了车载、户外的使用空间。也拓展了车载、户外的使用空间。也拓展了车载、户外的使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分体温控压力锅


[0001]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分体温控压力锅。

技术介绍

[0002]压力锅又叫高压锅,压力煲,市场传统的第一种是匡式结构的电压力锅,自带加热装置;第二种是附加燃气、光波、电磁等加热的高压锅,都是厨房的锅具。压力锅通过液体在较高气压下沸点会提升这一物理现象,对水施加压力,使水可以达到较高温度而不沸腾,以加快炖煮食物的效率。用它可以将被烹饪的食物加热到100℃以上,以减少食物烹饪的时间,在高海拔地区,利用压力锅的这个特性可避免水沸点降低而不易煮熟食物的问题。
[0003]一般的电压力锅主要分为压力锅锅盖组件组件、压力锅锅体组件组件(中环、外壳、保温层、内胆、发热盘、控压结构)组成三个部分,因此传统的电压力锅的体积比较大,在居家、户外等使用环境中往往不方便,加上发热盘表面与内胆底部采用贴合(表面接触)的方式进行热传递,热传递损耗也比较大。而燃气、光波、电磁热源的高压锅因燃气、电源等原因也造成使用不便,加上不能用微电脑进行智能控制烹饪,操作起来不人性化、智能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将外壳、保温层、内胆、底部控压结构以缩小外形尺寸,减少热传导损耗、智能化操控及满足不同环境使用等整合为一体的便携式分体温控压力锅。
[0005]一种便携式分体温控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锅锅体组件,其压力锅锅体组件内部设置有空腔,口部有扣牙,底部设置有一体式覆铝钎焊发热管、NTC温度传感器、限温温控器和电源、信号输入的耦合器母头。压力锅锅盖组件组件,安装在压力锅锅体组件空腔开口上方,用下部的扣牙与压力锅锅体组件口部的扣牙连接,用硅胶密封圈密封形成一个密封体;压力锅锅盖组件组件上面设置有泄压组件、排气组件、限压组件、锁扣组件。压力锅底盘组件组件,设置有电源输入插头,电源、信号输出耦合器公头与所述的压力锅锅体组件组件底部的电源、信号输入耦合器相互配合连接;温控模块,包括主控模块和监测模块,所述的主控模块安装在底座组件中,所述的监测模块安装压力锅锅体组件中。
[0006]优选地,所述的监测模块包括NTC温度传感器,NTC温度传感器是一种热敏电阻、探头,所述的NTC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压力锅锅体组件的内侧底部。
[0007]采用上述机构,通过在压力锅锅体组件的内部设置NTC温度传感器,可以对压力锅主体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用主控模块通过温度的曲线值来控制压力锅锅体组件内的气压值,从而实现对压力锅主体内部温度及压力的精确检测,避免食物烹饪时的温差过大而导致食物烹饪效果差。
[0008]优选地,所述的压力锅底盘组件组件中设置有电源、信号输出耦合器,所述的压力锅锅体组件组件底部设置有电源、信号输入耦合器,所述的输出耦合器和输入耦合器相互卡紧配合。
[0009]采用上述机构,使压力锅锅体组件与压力锅底盘组件可以分离,在平常的使用中更加便捷。
[0010]优选地,所述的压力锅锅体组件开口周围设置有4

8个均分的卡扣,压力锅锅体组件两侧各有一个锅耳,所述的盖体下部处设置有卡扣,所述的卡扣的数量可以为4个、6个或8个,压力锅锅盖组件组件的手柄中装有锁扣组件。
[0011]采用上述机构,用该压力锅锅体组件卡扣与盖体上的卡扣扣合,通过之间的硅胶密封圈组合成一个密封体;压力锅锅体组件开口周围设置的4

8个均分的卡扣和盖体的下部设置的4

8个均分的卡扣保证扣合强度;手柄底部与锅耳上的限位控制扣合后的位置固定,加上锁扣组件的作用保证锅内有气压不能开盖、压力锅锅盖组件与压力锅锅体组件扣合不到位,产品加热时不能上压从而保证安全。
[0012]优选地,所述的压力锅锅盖组件组件上方设置有泄压组件,所述的泄压组件包括壳体、导柱、压力弹簧、固定螺母、密封圈。
[0013]采用上述机构,通过调整泄压机构的压力弹簧固定泄压值,锅内工作压力超过固定的泄压值时会在压力弹簧的作用下自动泄压,低于设定值时会自动闭合密封。
[0014]优选地,所述的压力锅锅盖组件组件上方设置有限压组件。
[0015]采用上述机构,通过固定排气管的孔径和限压阀的重量来控制锅内压力,限压阀中心的60
°
顶针沿垂直中心线压住排气管的顶口是悬浮状态作用于排气管,锅内超过固定压力值时在锅内压力的作用下推动限压阀起到排气作用以恒定锅内的工作压力,也可避免因超压而造成的危险。
[0016]优选地,所述的压力锅锅盖组件组件手柄中设置有排气管、排气开关、排气推杆。
[0017]采用上述机构,排气开关垂直连接在排气推杆中,排气推杆底部的斜面作用于限压排气阀的底部,向中心推动排气开关排气推杆底部的斜面会抬升限压排气阀达到排气功能;排气开关和排气推杆与手柄的特殊结合产生阻尼,使排气开关不能自动复位达到一键排气功能。
[0018]优选地,所述的压力锅锅体组件底部覆铝钎焊发热管。
[0019]采用上述机构,改变了依靠内胆底部凹面、发热盘顶部凸面的结合方式,使加热时热传导更好以降低热效率损耗,从而烹饪快速、节能的功能。
[0020]优选地,所述压力锅锅盖组件组件、压力锅锅体组件组件、压力锅底盘组件组件的整体结构。
[0021]采用上述机构,比同样容量的传统匡式结构的电压力锅在结构上进行优化、外形尺寸上进行减小,性价比有所上升,而实用性也增强,并且延伸了车载、户外的使用环境。
[0022]优选地,所述压力锅锅盖组件组件、压力锅锅体组件组件,将压力锅底盘组件组件的电脑板移植到压力锅锅体组件底部的底座内,去除压力锅底盘组件组件将产品结构调整为一个整体。
[0023]采用上述机构,再次优化结构减小外形尺寸,更加提高实用性及性价比。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图1是该便携式分体温控压力锅整体示意图。
[0026]图2是该便携式分体温控压力锅爆炸示意图。
[0027]图3是该压力锅主体剖视图。
[0028]附图中:1、压力锅锅盖组件;101、限压排气阀;102、排气管;103、排气开关;104、手柄盖;105、手柄中盖;106、手柄;107、手柄盖板;108、手柄底板;109、排气推杆;110、泄压排气阀;111、锅盖;112、泄压排气阀固定螺母;113、浮子阀;114、负压阀体;115、推杆连板;116、蝴蝶卡簧;117、M8螺母;118、防堵罩;119、硅胶密封圈;2、压力锅盖体组件;201、锅耳支架;202、第一锅耳;203、第二锅耳;204、锅体;205、发热管;206、NTC传感器;207、锅体底座防水圈;208、限温开关;209、锅体底座;210、电源耦合器母头;211、隔热柱;3、压力锅底盘组件;301、功能标牌;302、电脑板;303、电源耦合器公头;304、底盘面盖;305、电源线夹;306、底盘底座;30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分体温控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锅锅盖组件(1),包含部件有压力锅锅盖组件(1)安装在压力锅主体空腔开口的上方,下端设置有卡紧扣;密封件;顶部设置有排气装置、限压装置、泄压装置、防堵装置、开合盖的锁扣装置和方便操作使用的手柄组件;压力锅锅体组件(2),包含部件有压力锅锅体组件(2)开口处有扣牙,内部设置有空腔,底部设置有一体式电热管、NTC温度采集、自动复位干烧温控器、电源输入和信号传导的耦合器母头,用压力锅锅体组件(2)底座覆盖,压力锅锅体组件(2)底座与压力锅锅体组件(2)之间用柔性材料衔接以防水;压力锅底盘组件(3),包含部件有压力锅底盘组件(3)面盖、压力锅底盘组件(3)底座做为壳体,表面有功能标牌(301)、电源耦合器公头(303)与压力锅锅体组件(2)的连接,内部设置有电脑板(302),底部设置有绕线盘(307)和防滑垫(308);温控模块,包括主控模块和监测模块,所述的主控模块安装在压力锅底盘组件(3)中,所述的监测模块安装压力锅锅体组件(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分体温控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锅锅体组件(2)开口处周边设置有卡扣,所述的压力锅锅盖组件(1)下部开口周边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智豪邓巧怡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威凰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