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测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6066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9
本公开提出一种轨道测距装置,包括:外筒和两组测距组件,外筒设置在车辆上,两组测距组件对称设置,内轴的一端滑动设置在外筒的端部;测距轮转动设置在内轴远离外筒的一端,测距轮设置在轨道上;弹性件设置在内轴与外筒之间,弹性件使测距轮的侧面与轨道的侧面始终抵接;位移检测装置设置在车辆上,位移检测装置的检测端与内轴相连,位移检测装置检测内轴相对外筒的位移量。在本公开的一种轨道测距装置中,实现对轨道间距的自动测量,整体测量难度小,避免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有效降低了轨道测距的成本,且整体测量精度高,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全运行。全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测距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轨道测距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测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机车等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因轨道间距过大而发生脱轨问题,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但目前轨道间距的测量多是人工沿轨道的长度方向依次测量,测量难度较大,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轨道测距的成本较高,且人工测量的精度较低,无法保证电机车等车辆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测距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轨道测距装置,包括:外筒和两组测距组件,所述外筒设置在车辆上,两组所述测距组件对称设置,所述测距组件包括:内轴,所述内轴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外筒的端部;测距轮,所述测距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内轴远离所述外筒的一端,所述测距轮设置在所述轨道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内轴与所述外筒之间,所述弹性件使所述测距轮的侧面与所述轨道的侧面始终抵接;位移检测装置,所述位移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和两组测距组件,所述外筒设置在车辆上,两组所述测距组件对称设置,所述测距组件包括:内轴,所述内轴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所述外筒的端部;测距轮,所述测距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内轴远离所述外筒的一端,所述测距轮设置在所述轨道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内轴与所述外筒之间,所述弹性件使所述测距轮的侧面与所述轨道的侧面始终抵接;位移检测装置,所述位移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上,所述位移检测装置的检测端与所述内轴相连,所述位移检测装置检测所述内轴相对所述外筒的位移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远离所述测距轮的一端设置有贯穿所述内轴的第一定位孔,所述外筒靠近所述测距轮的一端设置有贯穿所述外筒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内轴远离所述测距轮的一端设置有贯穿所述内轴的第一腰型孔,所述第一腰型孔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测距轮之间,所述外筒靠近所述测距轮的一端设置有贯穿所述外筒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测距轮之间;所述测距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件;其中,所述第一定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中,以使所述测距轮的侧面与所述轨道的侧面之间存在间隙;或所述第一定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腰型孔和所述限位孔中,以使所述测距轮的侧面与所述轨道的侧面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第一杆部,所述第一杆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中,或所述第一杆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腰型孔和所述限位孔中;第一头部,所述第一头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杆部的一端,所述第一头部与所述外筒的一侧抵接;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螺纹套设在所述第一杆部远离所述第一头部的一端,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外筒的另一侧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转动设置在所述车辆上,所述支架远离所述车辆的一端与所述外筒相连,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第二腰型孔;拉板,所述拉板设置在所述车辆上,所述拉板远离所述车辆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定位孔;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定位孔和所述第二腰型孔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第二杆部,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洋高旭东庄元顺李世锋白杰李才洪郑军梁博韩睿钱杨史照鹏张雄毛建周元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