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面发光双层单独控制的点光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5933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五面发光双层单独控制的点光源,包括PC罩、上光源PCB板、上灯体、柔性光源PCB板、下灯体、接插口PCB板、驱动PCB板和下盖,所述驱动PCB板设于下灯体与下盖围合形成的腔体底部,接插口PCB板竖直固定在驱动PCB板上,接插口PCB板上部设有上排线和下排线,柔性光源PCB板贴合在下灯体内侧面上,上灯体卡接在下灯体顶部,上光源PCB板安装在上灯体上,上排线和下排线分别与上光源PCB板和柔性光源PCB板插接,PC罩密封盖合在下灯体上方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五面双层发光点光源,增加了侧面发光,使发光角度增大,且侧面发光和顶面发光分别单独控制,发光效果互不干扰,安装后,增加了产品的调控组合,发光效果更加绚丽缤纷。发光效果更加绚丽缤纷。发光效果更加绚丽缤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五面发光双层单独控制的点光源


[0001]本技术涉及点光源
,具体涉及一种五面发光双层单独控制的点光源。

技术介绍

[0002]点光源常用于制作大面积的楼顶点阵屏,大厦外立面的墙体亮化,房屋桥梁等建筑的轮廓勾勒,公园、河道、广场的亮化装饰灯光工程。然而,现有的点光源一般都是一面发光,发光面较窄,在使用过程中调控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五面发光双层单独控制的点光源。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五面发光双层单独控制的点光源,包括PC罩、上光源PCB板、上灯体、柔性光源PCB板、下灯体、接插口PCB板、驱动PCB板和下盖,所述下盖可拆卸连接在下灯体底部,所述下灯体为载体结构,所述驱动PCB板设于下灯体与下盖围合形成的腔体底部,所述接插口PCB板竖直固定在驱动PCB板上,接插口PCB板上部设有上排线和下排线且位于下灯体中,所述柔性光源PCB板贴合在下灯体内侧面上,所述上灯体卡接在下灯体顶部,所述上光源PCB板安装在上灯体上,所述上排线和下排线分别与上光源PCB板和柔性光源PCB板插接,所述PC罩密封盖合在下灯体上方外侧。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灯体底部内侧设有凹点,所述下盖边沿设有与凹点配合的凸点,所述凸点插接在凹点中。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灯体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线孔一和线孔二,所述线孔一中连接有公头电缆线,所述线孔二中连接有母头电缆线。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灯体与下盖围合形成的腔体中填充有密封胶。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灯体中部设有通孔,所述上光源PCB板固定在上灯体上,上光源PCB板背面设有上光源接插口,所述上光源接插口位于通孔中,所述上排线与上光源接插口插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灯体下部外侧设有胶槽,所述PC罩底部连接在胶槽中,所述胶槽中填充有密封胶。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灯体整体呈四方体型,所述柔性光源PCB板围合形成与下灯体内侧面适配的方筒状。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五面双层发光,且分别单独控制,增加可操作性;
[0014]2、整灯采用灌封工艺,防水更加可靠;
[0015]3、整灯采用卡扣连接,无螺丝的连接结构更加节省成本;
[0016]4、采用柔性PCB板,一块柔性PCB板就可以满足多角度发光,节省成本;5、使用公母接插头,可以做到产品模块化,安装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爆炸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组装图。
[0019]图中符号说明:
[0020]1:PC罩,2:上光源PCB板,3:上灯体,301:通孔,4:柔性光源PCB板,5:下灯体,501:胶槽,502:线孔一,6:公头电缆线,7:母头电缆线,8:接插口PCB板,9:驱动PCB板,10:下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在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底部”“右侧”“左侧”“上方”“下方”“背面”“前面”“中部”“外部”“内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制。
[0023]如图1、图2所示,一种五面发光双层单独控制的点光源,包括PC罩1、上光源PCB板2、上灯体3、柔性光源PCB板4、下灯体5、接插口PCB板8、驱动PCB板9和下盖10,所述下盖10可拆卸连接在下灯体5底部,所述下灯体5为载体结构,即下灯体5中部中空且其底部和顶部均为敞口结构,当下盖10连接在下灯体5底部时,下盖10即与下灯体5围合形成一个上端敞口的腔体。所述驱动PCB板9设于下灯体5与下盖10围合形成的腔体底部,所述接插口PCB板8竖直固定在驱动PCB板9上,接插口PCB板8上部设有上排线801和下排线802且位于下灯体5中。所述柔性光源PCB板4贴合在下灯体5内侧面上,所述下排线802与柔性光源PCB板4背面(即柔性光源PCB板4远离下灯体5内侧面的一面)的柔性光源接插口插接,所述上灯体3卡接在下灯体5顶部,即盖合在下灯体5的上端敞口处,所述上光源PCB板2安装在上灯体3上,所述上排线801与上光源PCB板2插接,所述PC罩1密封盖合在下灯体5上方外侧。
[0024]进一步地,所述下灯体5底部内侧设有凹点,所述下盖10边沿设有与凹点配合的凸点,所述凸点插接在凹点中,从而将下盖10可拆卸连接在下灯体5底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点和凸点分别设有2组。
[0025]进一步地,所述下灯体5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线孔一502和线孔二,且线孔一502和线孔二连通至下灯体5与下盖10围合形成的腔体中,所述线孔一502中连接有公头电缆线6,所述线孔二中连接有母头电缆线7。
[0026]进一步地,所述下灯体5与下盖10围合形成的腔体中填充有密封胶。具体地,在驱动PCB板9和接插口PCB板8安装完成后,即往腔体中填充密封胶,实现密封防水的作用。
[0027]进一步地,所述上灯体3中部设有通孔301,通过通孔301与腔体连通,所述上光源PCB板2固定在上灯体3上,上光源PCB板2背面设有上光源接插口,所述上光源接插口位于通孔301中,所述上排线801与上光源接插口插接。这样通过上排线801单独控制上光源PCB板2,即控制灯体顶面的发光;通过下排线802单独控制柔性光源PCB板4,即控制灯体侧面的发光。实现双层单独控制的目的。
[0028]进一步地,所述下灯体5下部外侧设有胶槽501,所述PC罩1底部连接在胶槽501中,所述胶槽501中填充有密封胶。具体地,在PC罩1安装好后,即在胶槽501中填充密封胶,实现整个灯体的密封防水。
[0029]进一步地,所述下灯体5整体呈四方体型,所述柔性光源PCB板4围合形成与下灯体4内侧面适配的方筒状。这样即实现灯体的下部四面发光,加上顶面上光源PCB板2,即为五面发光,且可分层单独控制。
[003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五面双层发光点光源,增加了侧面发光,使发光角度增大,且侧面发光和顶面发光分别单独控制,发光效果互不干扰,安装后,增加了产品的调控组合,发光效果更加绚丽缤纷。
[0031]最后应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五面发光双层单独控制的点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PC罩(1)、上光源PCB板(2)、上灯体(3)、柔性光源PCB板(4)、下灯体(5)、接插口PCB板(8)、驱动PCB板(9)和下盖(10),所述下盖(10)可拆卸连接在下灯体(5)底部,所述下灯体(5)为载体结构,所述驱动PCB板(9)设于下灯体(5)与下盖(10)围合形成的腔体底部,所述接插口PCB板(8)竖直固定在驱动PCB板(9)上,接插口PCB板(8)上部设有上排线(801)和下排线(802)且位于下灯体(5)中,所述柔性光源PCB板(4)贴合在下灯体(5)内侧面上,所述上灯体(3)卡接在下灯体(5)顶部,所述上光源PCB板(2)安装在上灯体(3)上,所述上排线(801)和下排线(802)分别与上光源PCB板(2)和柔性光源PCB板(4)插接,所述PC罩(1)密封盖合在下灯体(5)上方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五面发光双层单独控制的点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灯体(5)底部内侧设有凹点,所述下盖(10)边沿设有与凹点配合的凸点,所述凸点插接在凹点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泉请求不公布姓名阮桥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罗莱迪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