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5879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肢锻炼装置,主要解决了:下肢存在创口的糖尿病足患者如何进行被动训练以及如何在训练不会牵扯到患者伤口的问题;通过设置承载部、第一训练部、第二训练部,其中第一训练部、第二训练部均与承载部连接,且第一训练部的位置与第二训练部的位置相对,其中第一训练部能够带动患者进行小幅度被动训练;第二训练部能够带动患者进行大幅度训练;主要用于带动糖尿病足患者在糖尿病足恢复期进行被动训练。病足患者在糖尿病足恢复期进行被动训练。病足患者在糖尿病足恢复期进行被动训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锻炼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为一种下肢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踝关节以外的脚上血管、神经发生病变,导致脚部供血不足、异常,并出现溃烂、感染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肌肉及骨骼出现异常,严重可使局部组织坏死;糖尿病足最典型的症状是足部溃疡溃烂、发黑等。
[0003]但糖尿病足在恢复期,患者皮肤皮肤条件逐渐好转,患者可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但从中医方面来讲糖尿病人有阴津亏损严重的特征,主动的运动会更加损耗阴津,只有通过被动的方式去运动才能更好的调理身体、缓解病痛;但一些患者的下肢可能会存在有未愈合的创口,大幅度的被动训练会存在有牵扯到伤口的问题,因此,如何带动患者进行被动的训练和如何在训练中不会牵扯到患者的伤口是要解决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下肢锻炼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肢锻炼装置。
[0006]一种下肢锻炼装置,其包括:承载部,训练部;所述承载部内设置有空腔,并在所述承载部的外壁设置槽口,使所述空腔与外部相通,所述训练部设置于所述承载部的外壁,且所述训练部的局部通过所述槽口延伸至所述空腔内。
[0007]所述空腔包括上空腔与下空腔,所述上空腔与所述下空腔之间设置有隔层,所述承载部下缘设置有承载盘,所述训练部与所述承载盘相连接。
[0008]所述训练部包括:第一训练部与第二训练部,所述第一训练部位于所述承载盘内,且所述第一训练部与所述承载盘为枢接,所述第二训练部也设置于所述承载部的外壁,且所述第二训练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训练部的位置不相邻。
[0009]所述第一训练部包括:第一驱动件、转轮、顶升件、升降板;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下空腔内,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输出端一,所述转轮设置于所述输出端一,且所述转轮设置有凸点,所述顶升件设置于所述下空腔内,且所述顶升件与所述转轮始终保持相切,所述升降板设置于所述承载盘内,所述升降板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升降板的第一端与所述顶升件活动连接,所述升降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承载盘枢接。
[0010]所述第二训练部包括:第二驱动件、连杆,传动结构、踏板;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上空腔内,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有输出端二,所述输出端二设置有传动轮,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轮活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结构活动连接,所述踏板包括:踏板一与踏板二,且所述踏板一上设置有连接杆一,所述踏板二上设置有连接杆二,所述踏板一通过连接杆一、所述踏板二通过连接杆二分别单独设置于传动结构的两侧,且所述踏板一与所述踏板二运动方向相反。
[0011]进一步,所述所述踏板一与所述踏板二结构相同,且所述踏板一的位置与所述踏
板二的位置镜像相对。
[0012]所述传动结构包括:固定组件、传动件、传动轴、连接杆;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上空腔内,且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垂直,所述固定组件内设置有贯穿滑道,并在所述固定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与贯穿滑道相通的贯穿滑槽,所述传动件于所述贯穿滑道内轴向移动,且所述传动件的部分通过所述贯穿滑槽伸出至所述固定组件外,所述传动轴包括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设置在所述固定组件的同一端,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杆与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的一端与第二杆的一端均与所述传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位置相对,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第一杆包括连接端一与连接端二,所述第二杆包括连接端三与连接端四,并以所述贯穿滑道的轴线为水平线,所述连接端一与所述连接端三在正视状态下于水平线上重合,所述连接端二位于所述水平线上方,所述连接端四位于所述水平线下方,且所述连接端二的运动轨迹与所述连接端四的运动轨迹呈弧线。
[0014]进一步,所述踏板一通过所述连接杆一连接至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踏板二通过所述连接杆二连接至所述第二传动轴。
[0015]所述承载部顶部设置有承载件,承载件可进行转动。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训练部实现带动患者进行踮脚运动,使患者小腿肌肉不断的收缩和舒张,实现患者加快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同时小幅度的训练能够避免因过度牵拉造成患者伤口撕裂的问题;通过设置第二训练部实现带动患者双腿交替抬升,以此模拟抬腿动作,以此实现带动患者进行下肢锻炼。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训练部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训练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承载部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下空腔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下空腔正视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下空腔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上空腔内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固定组件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传动件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传动轴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踏板连接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状态下连接端二、连接端四位置示意图;图中,1、承载部;11、上空腔;12、下空腔;13、槽口一;14、槽口二;15、承载盘;151、辅助带;152、半圆环;16、承载件;2、第一驱动件;21、转轮;211、凸点;22、顶升件;221、连接体一;222、连接体二;23、升降板;24、限位体一;25、限位体二;3、第二驱动件;31、连杆;311、传动轮;32、踏板一;33、踏板二;34、固定组件;341、贯穿滑道;3411、贯穿滑槽;35、传动件;351、滑动轴;36、第一传动轴;361、传动部;362、连接部;37、第二传动轴;38、第一杆;39、第
二杆;4、中央控制模块;41、电源接线;42、蓄电模块;43、电源开关;44、第一驱动开关;45、第二驱动开关;5、水平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描述图示中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些)元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除了在附图中绘示的方位之外,这些空间相关用词也意欲包含使用中或操作中的装置之不同方位。装置可能被转向不同方位(旋转90度或其他方位),而在此所使用的空间相关用词也可依此相同解释。
[0019]图1—3,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肢锻炼装置,其包括:承载部1,训练部;承载部1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内设置隔层,通过隔层将空腔分为上空腔11与下空腔12,并在承载部1的外壁设置槽口,槽口包括槽口一13与槽口二14,槽口一13设置于下空腔12处,槽口二14设置于上空腔11处,且槽口一13所处平面与槽口二14所处平面相对,通过此设置使得上空腔11与下空腔12均能够与外部相通。
[0020]承载部1下缘设置有承载盘15,训练部与承载盘15相连接。
[0021]承载盘15上设置有辅助带151及半圆环152,辅助带151一端与承载盘15固定连接,辅助带151另一端穿过半圆环152,辅助带151穿过半圆环152的一端设置有魔术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锻炼装置,其包括,承载部,训练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内设置有空腔,并在所述承载部的外壁设置槽口,使所述空腔与外部相通,所述训练部设置于所述承载部的外壁,且所述训练部的局部通过所述槽口延伸至所述空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肢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包括上空腔与下空腔,所述上空腔与所述下空腔之间设置有隔层,所述承载部下缘设置有承载盘,所述训练部与所述承载盘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肢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部包括:第一训练部与第二训练部,所述第一训练部位于所述承载盘内,且所述第一训练部与所述承载盘为枢接,所述第二训练部也设置于所述承载部的外壁,且所述第二训练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一训练部的位置不相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肢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训练部包括:第一驱动件、转轮、顶升件、升降板;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下空腔内,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输出端一,所述转轮设置于所述输出端一,且所述转轮设置有凸点,所述顶升件设置于所述下空腔内,且所述顶升件与所述转轮始终保持相切,所述升降板设置于所述承载盘内,所述升降板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升降板的第一端与所述顶升件活动连接,所述升降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承载盘枢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肢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训练部包括:第二驱动件、连杆,传动结构、踏板;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上空腔内,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有输出端二,所述输出端二设置有传动轮,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传动轮活动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结构活动连接,所述踏板包括:踏板一与踏板二,且所述踏板一上设置有连接杆一,所述踏板二上设置有连接杆二,所述踏板一通过连接杆一、所述踏板二通过连接杆二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伟杨毅杨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