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丽卫专利>正文

一种高强度型具有快拆结构的防护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5876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护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型具有快拆结构的防护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市场上的防护棚在运输时基本上都是以零件的形式进行组装,运送至工作场地状态后,再由人员对防护棚进行拼装,而安装方式大都使用螺栓进行固定,每次的使用前都需要大量的螺栓进行固定,对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工作负担,无法提高防护棚的使用效率的问题。一种高强度型具有快拆结构的防护棚,包括棚顶,棚顶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设置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人员为无需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的方式,也能够对防护棚进行快速安装或拆卸,节省了人员组装的时间,减少了组装所需要的成本,提高了防护棚的使用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型具有快拆结构的防护棚


[0001]本技术涉及防护棚
,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型具有快拆结构的防护棚。

技术介绍

[0002]防护棚主要是应用在建筑工地上,像配电箱、钢筋、电梯、木工、搅拌机等都需要防护棚,是一种建筑工地上的防护安全措施,其中滑动式防护棚,在移动时无需拆卸再次安装,节省了安装的时间,直接推动就可以变换位置,具有方便使用的优点。
[0003]但是,市场上的防护棚在运输时基本上都是以零件的形式进行组装,运送至工作场地状态后,再由人员对防护棚进行拼装,而安装方式大都使用螺栓进行固定,每次的使用前都需要大量的螺栓进行固定,对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工作负担,无法提高防护棚的使用效率,因此需要一种高强度型具有快拆结构的防护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型具有快拆结构的防护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市场上的防护棚在运输时基本上都是以零件的形式进行组装,运送至工作场地状态后,再由人员对防护棚进行拼装,而安装方式大都使用螺栓进行固定,每次的使用前都需要大量的螺栓进行固定,对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工作负担,无法提高防护棚的使用效率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强度型具有快拆结构的防护棚,包括棚顶,所述棚顶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设置有支撑腿,且支撑腿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相邻的棚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含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表面与相邻的支撑腿的一侧固定连接,且外壳的内腔竖直设置有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顶部与外壳的内腔顶部转动连接,且双向丝杆的底部贯穿外壳的底部延伸至外壳底部,所述双向丝杆的外圈两侧均套设有螺套,所述支撑腿的一侧外壁且沿支撑腿的竖直方向开设两个有移动槽,所述螺套的外圈一侧固定连接有贯穿相邻移动槽的短块,所述短块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连接杆的一侧且沿连接杆的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两个插杆,且插杆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贯穿插杆的插孔,所述支撑腿的另一侧且沿支撑腿的竖直方向开设有两个与插杆相适配的通槽,所述插块的底部与相邻的插孔的内腔相插接。
[0007]优选地,所述双向丝杆的底部通过轴套贯穿外壳的底部,且双向丝杆的顶部与外壳的内腔顶部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插杆的外圈与通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插块的底部与相邻的插孔通过凸块相插接。
[0010]优选地,所述双向丝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帽。
[0011]优选地,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0012]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在人员使用时,人员将插杆插入通槽内部,人员随后拧动双向丝杆,使得双向丝杆同时带动两个螺套运动向内靠近运动,在短块和移动槽的限制下,使得螺套带动插块笔直的进行位移,使得插块与插杆上的插孔相插接,达到了稳定固定的效果,至此,完成了安装,通过结构上的设计,使得人员为无需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的方式,也能够对防护棚进行快速安装或拆卸,节省了人员组装的时间,减少了组装所需要的成本,提高了防护棚的使用效率。
[0014]本技术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通过外壳的设置,保护了其内部结构不受外力影响,通过通槽的设置,使得人员方便将插杆与支撑腿的内腔相连通,通过插孔的设置,使得插杆与支撑腿的内部连接得更加紧密,通过防滑帽的设置,减少了人员转动双向丝杆打滑的概率,通过防滑垫的设置,增加了防护棚底部的防滑能力。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安装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棚顶;2、支撑腿;3、安装部;301、防滑帽;302、通槽;303、插块;304、外壳;305、双向丝杆;306、螺套;307、短块;4、连接杆;5、插杆;6、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参照图1

3,一种高强度型具有快拆结构的防护棚,包括棚顶1,棚顶1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设置有支撑腿2,且支撑腿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4,连接杆4的顶部与相邻的棚顶1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腿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3,安装部3包含有外壳304,外壳304的一侧表面与相邻的支撑腿2的一侧固定连接,且外壳304的内腔竖直设置有双向丝杆305,双向丝杆305的顶部与外壳304的内腔顶部转动连接,且双向丝杆305的底部贯穿外壳304的底部延伸至外壳304底部,双向丝杆305的外圈两侧均套设有螺套306,支撑腿2的一侧外壁且沿支撑腿2的竖直方向开设两个有移动槽,螺套306的外圈一侧固定连接有贯穿相邻移动槽的短块307,短块307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有插块303,连接杆4的一侧且沿连接杆4的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两个插杆5,且插杆5的顶部一侧开设有贯穿插杆5的插孔6,支撑腿2的另一侧且沿支撑腿2的竖直方向开设有两个与插杆5相适配的通槽302,插块303的底部与相邻的插孔6的内腔相插接,具体的,在人员使用时,人员将连接杆4与棚顶1的底部固定连接,随后将插杆5插入通槽302内部,人员随后拧动双向丝杆305,使得双向丝杆305同时带动两个螺套306
运动向内靠近运动,在短块307和移动槽的限制下,使得螺套306带动插块303笔直的进行位移,使得插块303与插杆5上的插孔6相插接,达到了稳定固定的效果,至此,完成了安装,通过结构上的设计,使得人员为无需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的方式,也能够对防护棚进行快速安装或拆卸,节省了人员组装的时间,减少了组装所需要的成本,提高了防护棚的使用效率。
[0023]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
[0024]在人员使用时,人员将连接杆4与棚顶1的底部固定连接,随后将插杆5插入通槽302内部,人员随后拧动双向丝杆305,使得双向丝杆305同时带动两个螺套306运动向内靠近运动,在短块307和移动槽的限制下,使得螺套306带动插块303笔直的进行位移,使得插块303与插杆5上的插孔6相插接,达到了稳定固定的效果,至此,完成了安装。
[0025]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
[0026]通过结构上的设计,使得人员为无需通过螺栓固定安装的方式,也能够对防护棚进行快速安装或拆卸,节省了人员组装的时间,减少了组装所需要的成本,提高了防护棚的使用效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型具有快拆结构的防护棚,包括棚顶(1),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顶(1)的底部四个拐角处均固定设置有支撑腿(2),且支撑腿(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的顶部与相邻的棚顶(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腿(2)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部(3),所述安装部(3)包含有外壳(304),所述外壳(304)的一侧表面与相邻的支撑腿(2)的一侧固定连接,且外壳(304)的内腔竖直设置有双向丝杆(305),所述双向丝杆(305)的顶部与外壳(304)的内腔顶部转动连接,且双向丝杆(305)的底部贯穿外壳(304)的底部延伸至外壳(304)底部,所述双向丝杆(305)的外圈两侧均套设有螺套(306),所述支撑腿(2)的一侧外壁且沿支撑腿(2)的竖直方向开设两个有移动槽,所述螺套(306)的外圈一侧固定连接有贯穿相邻移动槽的短块(307),所述短块(307)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有插块(303),所述连接杆(4)的一侧且沿连接杆(4)的竖直方向固定连接有两个插杆(5),且插杆(5)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丽卫胡春秋
申请(专利权)人:于丽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