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尿素混合加注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5775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混合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船用尿素混合加注撬,包括橇架、混合罐、输送泵,所述混合罐和所述输送泵安装于所述橇架上,所述输送泵的入口与所述混合罐的底部连通,所述输送泵的出口通往用户端;所述混合罐包括:中间隔板、淡水加注管、尿素加注管、第一叶轮、第二叶轮、齿轮组、第三叶轮、弯管、内胆、底部流道、出液管、出液口。以液体的重力势能和泵的抽取动能为能量源,使得上部区和下部区的液体均形成沿第二周向的旋转涡流。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尿素加注搅拌装置混合效果不佳,且不适用于大量的持续的连续混合加注作业的问题。适用于大量的持续的连续混合加注作业的问题。适用于大量的持续的连续混合加注作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用尿素混合加注撬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合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船用尿素混合加注撬。

技术介绍

[0002]SCR方案在气排放处理系统中具有明显优势,而尿素是SCR方案的必需添加剂。当前市场上的尿素加注设备多针对车用尿素,对于船用尿素加注设备的技术方案甚少。船用尿素加注设备需要将尿素与水混合后输送至用户端,因此需要一种尿素混合加注设备。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6454515U,公开了一种车用尿素上料加注搅拌系统,包括用于倾倒袋装尿素的上料系统、用于加注超纯水的定量加注系统、用于将纯净水和尿素混合的循环搅拌系统以及将搅拌好的溶液输出的成品溶液输出系统。具有上述结构的车用尿素上料加注搅拌系统,利用溶液产生的旋流替代传统机械式的搅拌方式,其搅拌效率高,搅拌均匀,并且避免了传统机械式搅拌装置可能带来的污染。并且其循环搅拌系统与成品溶液输出系统之间共用若干设备以及管路,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简单的循环式搅拌系统,存在以下问题:混合效果不佳,且不适用于大量的持续的连续混合加注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尿素加注搅拌装置混合效果不佳,且不适用于大量的持续的连续混合加注作业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船用尿素混合加注撬,包括橇架、混合罐、输送泵,混合罐和输送泵安装于橇架上,输送泵的入口与混合罐的底部连通,输送泵的出口通往用户端;混合罐包括:中间隔板,中间隔板将混合罐分为上部区和下部区;上部区和下部区连通;淡水加注管,设置于混合罐的顶部;淡水加注管用于连接外界水源;尿素加注管,设置于混合罐的顶部;尿素加注管用于连接外界尿素加注设备连接。
[0006]进一步,混合罐还包括:第一叶轮,设置于上部区内侧的中部;第一叶轮与混合罐可旋转接触,能够绕上部区的轴线旋转;淡水加注管落下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驱动第一叶轮旋转;第二叶轮,设置于第一叶轮的下方;第二叶轮与混合罐可旋转接触,能够绕上部区的轴线旋转;齿轮组,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通过齿轮组传动连接,使得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始终同轴反向转动。
[0007]进一步,混合罐还包括:第三叶轮,设置于下部区内侧的中部;第三叶轮的中心轴向上贯穿中间隔板,与第二叶轮的中心轴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混合罐还包括:弯管,上部区和下部区之间通过多个弯管连通;各个弯管沿混合罐侧面呈圆周均匀分布;弯管的上端与上部区底部的侧面连通,下端与下部区的顶部的侧面连通;弯管倾斜布置,其倾斜方向与上部区内的液体旋转方向同向。
[0009]进一步,混合罐还包括:内胆,设置于下部区的内部;内胆上方敞口,上边缘外翻,与下部区的内侧壁密封接触;内胆的外侧面与下部区的内侧面,以及内胆底部的外表面与混合罐底部的内表面共同围合形成底部流道;出液管,上端与底部流道相通,下端与输送泵的入口连通;出液口,开设于内胆的侧壁,出液口的数量为多个;出液口倾斜贯穿内胆的侧壁,倾斜方向与第二叶轮的旋转方向相同。
[0010]进一步,淡水加注管设置于混合罐顶部的中部。
[0011]进一步,尿素加注管的口径小于淡水加注管,一端与外界尿素加注设备连接,另一端贯穿淡水加注管,出口位于淡水加注管的流道内。
[0012]进一步,输送泵的数量为两个,一个主用一个备用。
[0013]进一步,上部区的液位以下设置有加热盘管。
[0014]进一步,尿素加注设备为尿素加注小车,尿素加注小车包括:小车骨架;车轮,安装于小车骨架底部;加料槽,固定于小车骨架上;螺旋输送机,安装于加料槽的底部,将尿素输送至混合罐的尿素加注管。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以液体的重力势能和泵的抽取动能为能量源,使得上部区和下部区的液体均形成沿第二周向的旋转涡流,不依赖电源即可自动实现搅拌混合,提高混合效果;利用液体的重力势能,能够节约能耗。
[0016]2、将尿素加注管的出口设置在淡水加注管的内部,使得尿素和淡水从一开始便充分混合,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
[0017]3、将混合罐分为上部区和下部区,尿素和淡水在上部区进行一次混合,从混合较为均匀的底部将液体导入下部区,在下部区再进行二次混合,进一步提高混合均匀度。
[0018]4、上部区旋转的液体与加热盘管充分接触,提高加热效率;经过加热后的液体进入下部区后再次搅拌,使得液体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0019]5、底部流道从内胆的四周吸取液体,然后汇集在出液管,在汇集的过程中再次中和了来自不同方向的液体,进一步提高浓度和温度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船用尿素混合加注撬以及尿素加注小车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混合罐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齿轮组的示意图。
[0021]图中:100

橇架、200

混合罐、201

中间隔板、202

上部区、203

下部区、204

淡水加注管、205

尿素加注管、206

第一叶轮、207

第二叶轮、208

齿轮组、2081

第一齿轮、2082

第二齿轮、2083

第三齿轮、2084

第四齿轮、2085

第五齿轮、209

第三叶轮、210

弯管、211

内胆、212

底部流道、213

出液管、214

出液口、215

加热盘管、300

输送泵、400

尿素加注小车、401

小车骨架、402

车轮、403

加料槽、404

螺旋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专利技术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专利技术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专利技术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专利技术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尿素混合加注撬,包括橇架(100)、混合罐(200)、输送泵(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200)和所述输送泵(300)安装于所述橇架(100)上,所述输送泵(300)的入口与所述混合罐(200)的底部连通,所述输送泵(300)的出口通往用户端;所述混合罐(200)包括:中间隔板(201),所述中间隔板(201)将所述混合罐(200)分为上部区(202)和下部区(203);所述上部区(202)和所述下部区(203)连通;淡水加注管(204),设置于所述混合罐(200)的顶部;所述淡水加注管(204)用于连接外界水源;尿素加注管(205),设置于所述混合罐(200)的顶部;所述尿素加注管(205)用于连接外界尿素加注设备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尿素混合加注撬,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200)还包括:第一叶轮(206),设置于所述上部区(202)内侧的中部;所述第一叶轮(206)与所述混合罐(200)可旋转接触,能够绕所述上部区(202)的轴线旋转;所述淡水加注管(204)落下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驱动所述第一叶轮(206)旋转;第二叶轮(207),设置于所述第一叶轮(206)的下方;所述第二叶轮(207)与所述混合罐(200)可旋转接触,能够绕所述上部区(202)的轴线旋转;齿轮组(208),所述第一叶轮(206)和所述第二叶轮(207)通过所述齿轮组(208)传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叶轮(206)和所述第二叶轮(207)始终同轴反向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尿素混合加注撬,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200)还包括:第三叶轮(209),设置于所述下部区(203)内侧的中部;所述第三叶轮(209)的中心轴向上贯穿所述中间隔板(201),与所述第二叶轮(207)的中心轴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船用尿素混合加注撬,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200)还包括:弯管(210),所述上部区(202)和所述下部区(203)之间通过多个所述弯管(210)连通;各个所述弯管(210)沿所述混合罐(200)侧面呈圆周均匀分布;所述弯管(2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邈荣以臣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腾海海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