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衰老作用的肽及其美容组合物或药用组合物和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575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式(I)R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抗衰老作用的肽及其美容组合物或药用组合物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和化妆品
,特别是一种具有抗衰老作用的肽及其美容组合物或药用组合物和用途。

技术介绍

[0002]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生理防线,在保护组织器官免受化学性、机械性、物理性以及病原微生物侵袭的同时,也时刻经受着外部环境的考验。近年来,由于UV辐射、环境污染等环境侵袭,使得皮肤疾病的患者逐年增多,也加速了皮肤的衰老。环境侵袭会对皮肤细胞的DNA造成破坏并影响其昼夜节律。
[0003]昼夜节律是指生命活动以24小时为周期的变动,又称生物钟,它调节我们的许多代谢、生理活动和行为。很多证据表明,昼夜节律的失调和紊乱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包括时差反应、倒夜班引起的疲劳综合症、睡眠失调、皮肤疾病等。此外,很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也都与昼夜节律的紊乱有关。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背离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导致昼夜节律的失调越来越普遍。
[0004]皮肤细胞的角质细胞、黑色素细胞、成纤维细胞中也存在独立生物钟系统。昼夜节律蛋白不仅在培养的人体细胞中表达,还在人体皮肤生物组织中表达,对皮肤功能产生影响。皮肤很容易暴露于光、温度、湿度、紫外线、病菌等的外部环境因素中,这些外部环境因素以一天为周期发生变化。皮肤为了适应这种环境,通过启动存在于皮肤内的生物钟来调节各种生理学功能。有实验表明,皮肤细胞增殖及分化、水分散失、皮脂的生成、温度、pH、皱纹的生成均以24小时为周期发生变化。例如,皮肤细胞的增殖及分化以一天24小时为周期,通过一系列的过程而发生。白天皮肤容易因紫外线暴露而损伤,所以皮肤细胞的分化主要发生于傍晚和凌晨之间。通过将这些一系列的过程时间性地分离,以从有害环境中保护皮肤。但是,当这一过程的节律被打乱时,就无法在适当时间产生所需的生理反应,如此一来,皮肤昼夜节律性被打乱,就会加速皮肤的损伤。
[0005]近年来研究发现,与自然身体昼夜节律相关的基因包括Clock基因和PER1基因,两者都编码调节昼夜节律的蛋白质(Clock蛋白和PER1蛋白)。PER1是调节皮肤昼夜节律周期的生物钟核心组分之一,是Period基因家族的成员,Period基因家族由PER1、PER2、PER3组成,这些基因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运动活动和行为等,其中PER1发挥着核心作用。Clock基因和PER1基因也存在于皮肤细胞中,PER1基因的表达诱导引发与在夜间进行的生物过程(例如修复)相关的细胞活动程序。表皮祖细胞/干细胞的DNA复制、DNA修复机制和细胞分裂表现出明显的昼夜节律特征。长期暴露于环境侵袭的皮肤细胞通常表现出降低的、不规律的或不同步的Clock基因或PER1基因表达,扰乱皮肤细胞中正常昼夜节律。久而久之正常细胞昼夜节律和同步性被扰乱,皮肤平衡性被破坏,从而加速皮肤的自然老化过程,造成皮肤损伤,出现皱纹、细纹、皮肤松弛、不均匀色素沉着、老年斑、色斑等问题。
[0006]通过对Clock基因和PER1基因进行分析,发现它们是调节皮肤昼夜节律周期的生
物钟核心基因和负反馈基因,参与调节皮肤对环境压力的反应过程,而且Clock基因和PER1基因以大约24小时为周期,干涉各种生理学过程中的遗传基因及蛋白质的表达及活性调节,以此生物钟迎合外部环境,来调节生理学反应的活性度。根据昼夜节律对皮肤细胞的各项活动过程进行调控,保护皮肤免受UV辐射、温度、化学和物理伤害以及微生物感染等各种环境伤害。
[0007]因此,有必要从皮肤昼夜节律的机理出发,研究一种能够改善皮肤昼夜节律、激活皮肤昼夜节律调节基因及相关蛋白的活性物,将其应用于医药和化妆品领域,缓解皮肤衰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高效、安全、对皮肤无刺激的活性物,通过激活皮肤昼夜节律周期调节基因及相关蛋白的表达,修复受损细胞,实现抗衰老效果,同时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生成,增加皮肤弹性和/或皮肤紧致度,预防皮肤松弛,使其在医药和化妆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0009]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式(I)所示的肽、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或其美容上可接受的盐、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R1‑
Ser

Pro

X1‑
Gln

R2(I)式(I)中,X1选自:

Gly



Asn



Ala



Ile



Val



Ser



Thr



Met

;R1选自:H或R3‑
CO

,R3选自: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烯基;R2选自:

NR4R5或

OR4,其中R4和R5彼此独立地选自:H、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烯基;所述烷基是指具有1

24个碳原子(可选具有1

16个碳原子;可选具有1

14个碳原子;可选具有1

12个碳原子;可选具有1、2、3、4、5、或6个的碳原子)的饱和脂肪族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可选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2

乙基己基、2

甲基丁基、或5

甲基己基;所述烯基是指具有2

24个碳原子(可选具有2

16个碳原子;可选具有2

14个碳原子;可选具有2

12个碳原子;可选具有2、3、4、5、或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烯基;所述烯基具有一个或多个碳

碳双键,可选具有1、2或3个共轭或非共轭的碳

碳双键;所述烯基是通过一个单键而结合至分子的其余部分;可选选自:乙烯基、油烯基、或亚油烯基;可选地,所述“取代的烷基”、“取代的烯基”中的取代基选自C1‑
C4烷基;羟基;C1‑
C4烷氧基;氨基;C1‑
C4氨基烷基;C1‑
C4羰氧基;C1‑
C4氧基羰基;卤素(如氟、氯、溴、以及碘);氰基;硝基;叠氮化物;C1‑
C4烷基磺酰基;硫醇;C1‑
C4烷硫基;C6‑
C
30
芳氧基如苯氧基;

NR
b
(C=NR
b
)NR
b
R
c
,其中R
b
和R
c
是独立地选自:H、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所示的肽、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或其美容上可接受的盐、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R1‑
Ser

Pro

X1‑
Gln

R2(I)式(I)中,X1选自:

Gly



Asn



Ala



Ile



Val



Ser



Thr



Met

;R1选自:H或R3‑
CO

,R3选自: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烯基;R2选自:

NR4R5或

OR4,其中R4和R5彼此独立地选自:H、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烯基;所述烷基是指具有1

24个碳原子(可选具有1

16个碳原子;可选具有1

14个碳原子;可选具有1

12个碳原子;可选具有1、2、3、4、5、或6个的碳原子)的饱和脂肪族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可选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四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2

乙基己基、2

甲基丁基、或5

甲基己基;所述烯基是指具有2

24个碳原子(可选具有2

16个碳原子;可选具有2

14个碳原子;可选具有2

12个碳原子;可选具有2、3、4、5、或6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烯基;所述烯基具有一个或多个碳

碳双键,可选具有1、2或3个共轭或非共轭的碳

碳双键;所述烯基是通过一个单键而结合至分子的其余部分;可选选自:乙烯基、油烯基、或亚油烯基;可选地,所述“取代的烷基”、“取代的烯基”中的取代基选自C1‑
C4烷基;羟基;C1‑
C4烷氧基;氨基;C1‑
C4氨基烷基;C1‑
C4羰氧基;C1‑
C4氧基羰基;卤素(如氟、氯、溴、以及碘);氰基;硝基;叠氮化物;C1‑
C4烷基磺酰基;硫醇;C1‑
C4烷硫基;C6‑
C
30
芳氧基如苯氧基;

NR
b
(C=NR
b
)NR
b
R
c
,其中R
b
和R
c
是独立地选自:H、C1‑
C4烷基、C2‑
C4烯基、C2‑
C4炔基、C3‑
C
10
环烷基、C6‑
C
18
芳基、C7‑
C
17
芳烷基、具有三至十元的杂环基、或氨基的保护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所示的肽、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或其美容上可接受的盐、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R1选自:H、乙酰基、叔

丁酰基、己酰基、2

甲基己酰基、辛酰基、癸酰基、月桂酰基、肉豆蔻酰基、棕榈酰基、硬脂酰基、油酰基或亚油酰基;R4、R5彼此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己基、十二烷基或十六烷基;可选地,R1选自H、乙酰基、肉豆蔻酰基或棕榈酰基;R4是H并且R5选自:H、甲基、乙基、己基、十二烷基或十六烷基;具体地,R1是H或乙酰基;R2是

OH或

NH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所示的肽、或其立体异构体、或其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或其美容上可接受的盐、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特征在于,选自下列肽(1)

(32):(1)H

Ser

Pro

Gly

Gln

OH;(2)H

Ser

Pro

Gly

Gln

NH2;(3)Ac

Ser

Pro

Gly

Gln

OH;(4)Ac

Ser

Pro

Gly

Gln

NH2;(5)H

Ser

Pro

Ala

Gln

OH;(6)H

Ser

Pro

Ala

Gln

NH2;(7)Ac

Ser

Pro

Ala

Gln

OH;(8)Ac

Ser

Pro

Ala

Gln

NH2;(9)H

Ser

Pro

Asn

Gln

NH2;
(10)H

Ser

Pro

Asn

Gln

OH;(11)Ac

Ser

Pro

Asn

Gln

OH;(12)Ac

Ser

Pro

Asn

Gln

NH2;(13)H

Ser

Pro

Ile

Gln

OH;(14)H

Ser

Pro

Ile

Gln

NH2;(15)Ac

Ser

Pro

Ile

Gln

OH;(16)Ac

Ser

Pro

Ile

Gln

NH2;(17)H

Ser

Pro

Val

Gln

OH;(18)H

Ser

Pro

Val

Gln

NH2;(19)Ac

Ser

Pro

Val

Gln

OH;(20)Ac

Ser

Pro

Val

Gln

NH2;(21)H

Ser

Pro

Ser

Gln

OH;(22)H

Ser

Pro

Ser

Gln

NH2;(23)Ac

Ser

Pro

Ser

Gln

OH;(24)Ac

Ser

Pro

Ser

Gln

NH2;(25)H

Ser

Pro

Thr

Gln

OH;(26)H

Ser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文锋肖玉赵文豪孙新林陈雪观富宜彭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维琪医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