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向DC
‑
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单向DC
‑
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高频化、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变换器的需求逐步增加。在能量单向流动且低功率的工业场合中,由于反激变换器和正激变换器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控制等优势成为常用的单向DC
‑
DC变换器。但是反激变换器的开关管不能实现零电压开通,在电流连续模式下,二极管无法实现零电流关断,若使其工作在电流断续模式下时,虽然可以实现零电流关断,但功率传输能力低;而正激变换器开关管可以实现零电压开通,但二极管不能实现零电流关断,而且需要输出电感,降低了功率密度。随着频率的增加,若无法实现零电压开通和零电流关断,开关损耗会随之增加,EMI噪声也会进一步加剧,不仅会导致效率降低,还会危害系统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向DC
‑
DC变换器及控制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在能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DC
‑
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第一开关管、漏感、第二开关管、变压器、第三开关管、二极管和负载端;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组成一个桥臂,所述漏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漏感的另一端与所述变压器原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所述变压器原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阳极分别与所述变压器副边的一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所述负载端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副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所述负载端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栅极均与控制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DC
‑
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所述变压器原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所述负载端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四电容的正极、所述变压器副边的另一端、所述负载端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负极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3.一种单向DC
‑
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
‑
2任意一项所述的单向DC
‑
DC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采集所述单向DC
‑
DC变换器中所述电源两端的输入电压和所述负载两端的输出电压,得到输入电压采样值和输出电压采样值;步骤2,根据所述输入电压采样值、所述输出电压采样值以及所述变压器的匝数比,计算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和所述第三开关管驱动信号的占空比;步骤3,设定所述单向DC
‑
DC变换器输出电压的期望值,计算所述输出电压的期望值与所述输出电压采样值进行差值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婷,粟梅,许国,熊文静,姜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