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公园生态水净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516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湿地公园生态水净化结构,其包括生态水体,生态水体一侧固定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架设有过滤组件,过滤组件包括滤料和装载框,装载框的网孔小于滤料的大小,装载框设置有多个,各装载框竖直层叠设置,相邻的两装载框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连接组件,位于顶部的装载框上设置封口盖,封口盖上开设有进水口,位于底部的装载框上开设有出水口,装载框一侧设置有抽水泵和两连接管,一连接管的一端延伸至生态水体内,一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抽水泵的进水端固定连接,另一连接管的一端与抽水泵的出水端固定连接,另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进水口处并朝向生态水体。本申请结构合理,本申请具有提高净化效率的效果。本申请具有提高净化效率的效果。本申请具有提高净化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地公园生态水净化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水质净化
,尤其是涉及一种湿地公园生态水净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湿地公园是指以水为主体的公园。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0003]现有技术中,湿地公园的生态水净化一般是通过在湿地中种植水植,利用水植对湿地公园中的生态水进行净化。
[0004]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生态水净化通常通过单一的水植进行净化,净化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净化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湿地公园生态水净化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湿地公园生态水净化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湿地公园生态水净化结构,包括生态水体,所述生态水体一侧固定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架设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料和用于装载所述滤料且上端开口的装载框,所述装载框的网孔小于所述滤料的大小,所述装载框设置有多个,各所述装载框竖直层叠设置,相邻的两所述装载框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连接组件,位于顶部的所述装载框上设置封口盖,所述封口盖上开设有进水口,位于底部的所述装载框上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安装座一侧设置有抽水泵和两连接管,一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生态水体内,一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水泵的进水端固定连接,另一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抽水泵的出水端固定连接,另一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进水口处并朝向所述生态水体。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生态水体一侧设置安装座,安装座上架设过滤组件,由抽水泵将生态水体中的水抽入所述过滤组件中进行过滤净化,过滤完毕后由出水口排入生态水体中,配合生态水体自净,从而实现提高净化效率。
[0009]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和连接块,所述连接杆固定设置在一所述装载框靠近另一所述装载框一侧上,所述连接块设置在一所述装载框靠近另一所述装载框固定设置有所述连接杆的一侧,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便于与所述连接杆连接且与所述连接杆适配的安装插槽。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装载框由上至下层叠设置,有上一级底部的连接杆插入下一级的安装插槽中实现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生态水体一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安装座一侧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出水口处,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生态水体,所述排水管朝向所述生态水体的一端架设在所述支撑架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撑架,排水管架设在支撑架上,过滤完毕的水通过自身重力流入生态水体中,过滤完毕的水先与空气接触再进入生态水体中,增加生态水体中的溶氧量。
[0013]可选的,各所述装载框上均设置有过滤棉,所述过滤棉设置在所述滤料上。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滤料上设置过滤棉,减小水由上一级装载框流入下一级装载框内发出的声响。
[0015]可选的,所述连接杆上套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插槽的直径。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杆上套设橡胶圈,连接杆插接在所述安装插槽内,橡胶圈抵在所述安装插槽的开口处避免有水进入从而导致两装载框难以分离。
[0017]可选的,所述装载框对称的两侧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提起所述装载框的把手,所述把手铰接在所述装载框的侧壁上。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载框上设置把手,便于工作人员对多层装载框进行拆分。
[0019]可选的,所述把手上还设置有防滑纹。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把手上设置防滑纹避免工作人员在拆分装载框时脱手导致受伤。
[0021]可选的,所述生态水体内设置有挺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选用西伯利亚鸢尾、芦苇、香蒲、水生美人蕉、黄菖蒲、水葱、灯心草、泽泻、慈姑、纸莎草、旱伞草、千屈菜、水芹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生态水体内设置有沉水植物,所述沉水植物选用菹草、绿狐尾藻、伊乐藻、黒藻、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生态水体内设置有水生生物,所述水生生物选用三角帆蚌、螺蛳、河蚌、淡水鱼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生态水体内设置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水生生物在生态水体内形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在对水质净化的过程中增强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设置过滤组件配合生态水体内的水植和生态水体的自净能力,提升对生态水体的净化效率;
[0025]2、设置连接组件和把手,便于将各装载框进行拆分,便于对装载框进行维修或更换,同时便于对装载框内的滤料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申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连接组件和过滤组件。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生态水体;2、安装座;3、过滤组件;4、滤料;5、装载框;6、连接组件;7、封口盖;8、进水口;9、出水口;10、抽水泵;11、连接管;12、连接杆;13、连接块;14、安装插槽;15、支撑架;16、排水管;17、过滤棉;18、橡胶圈;19、把手;20、防滑纹;21、挺水植物;22、沉水植物;23、水生生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湿地公园生态水净化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生态水体1,生态水体1内设置有挺水植物21、沉水植物22、水生生物23,挺水植物21选用西伯利亚鸢尾、芦苇、香蒲、水生美人蕉、黄菖蒲、水葱、灯心草、泽泻、慈姑、纸莎草、旱伞草、千屈菜、水芹菜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沉水植物22选用菹草、绿狐尾藻、伊乐藻、黒藻、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水生生物23选用三角帆蚌、螺蛳、河蚌、淡水鱼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沉水植物22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磷等。针对富营养化的湖泊、湿地,可采用每年有计划地收割沉水植物22的方式转移水体中过量的营养物质,对缓解水体富营养化起到积极作用,满足水生生物23的溶解氧需求,还向池水中补充活性有机碳,为池水提供微量碳源,同时还能促进出现一些微型原后生动物,如草履虫、水蚤等,形成食物链,保证池水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更加稳定地去除池水中的污染物,沉水植物22的各部分都可吸收水份和养料,通气组织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挺水植物21能吸收、吸附水中的污染物,它们不仅吸收溶解态的污染物,也能迅速吸收悬浮微粒中的污染物,并且能在吸收后将这些微粒转入细胞内,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挺水植物21的生长量较大、根系发达程度较高、根系的输氧能力比较强,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地公园生态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生态水体(1),所述生态水体(1)一侧固定设置有安装座(2),所述安装座(2)上架设有过滤组件(3),所述过滤组件(3)包括滤料(4)和用于装载所述滤料(4)且上端开口的装载框(5),所述装载框(5)的网孔小于所述滤料(4)的大小,所述装载框(5)设置有多个,各所述装载框(5)竖直层叠设置,相邻的两所述装载框(5)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的连接组件(6),位于顶部的所述装载框(5)上设置封口盖(7),所述封口盖(7)上开设有进水口(8),位于底部的所述装载框(5)上开设有出水口(9),所述安装座(2)一侧设置有抽水泵(10)和两连接管(11),一所述连接管(1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生态水体(1)内,一所述连接管(11)的另一端与所述抽水泵(10)的进水端固定连接,另一所述连接管(11)的一端与所述抽水泵(10)的出水端固定连接,另一所述连接管(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进水口(8)处并朝向所述生态水体(1),生态水体(1)内设置有挺水植物(21)、沉水植物(22)、水生生物(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地公园生态水净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连接杆(12)和连接块(13),所述连接杆(12)固定设置在一所述装载框(5)靠近另一所述装载框(5)一侧上,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洲君陈玲玲施晓斌孙强陈莲芝朱冬香吴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萧山凌飞环境绿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