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废弃料再利用制作回填种植土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4714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废弃料再利用制作回填种植土的方法,属于园林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植物修剪下来的树枝以及掉落下来的树叶收集,接着将废弃杂质进行分拣,然后采用植物废弃物粉碎机破碎,随后将破碎的树叶通过筛网滤除一些杂质,得到破碎废弃物;步骤二、将上述破碎废弃物与无机肥料氮肥、磷肥以及有机肥通过混合发酵装置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废弃物;步骤三、由混合发酵装置继续对上述混合废弃物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分三阶段加入发酵菌剂;步骤四、将发酵完成的废弃物与原状土混合,制得回填种植土。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植物废弃物经过堆腐发酵后与原土按一定的比例拌和成回填种植土,补充土壤中的有机碳。补充土壤中的有机碳。补充土壤中的有机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废弃料再利用制作回填种植土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园林废弃物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植物废弃料再利用制作回填种植土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地的快速增加,与之相伴的园林废弃物量也在逐步增加。园林废弃物量主要是落叶、树枝等有机成分,体积大,储存和处置因难,并且很多城市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分散不集中,处理分散较广的园林废弃物的耗能高,大大增加了城市垃圾处理的负担。
[0003]目前大部分园林植物废弃物主要是采用填埋、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置,但植物废弃物直接填埋会使土壤变的虚浮,不利于土壤中种植的植株根部的扎根,容易被风吹倒;直接焚烧会污染周边大气环境,而将植物废弃物直接遗弃则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园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及有效利用,通常会对园林废弃物进行堆腐处理,利用好氧微生物处理高浓度的固体废弃物,但常规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腐过程中,会释放包括有硫化氢和氨气等恶臭气体,同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废弃料再利用制作回填种植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一、将植物修剪下来的树枝以及掉落下来的树叶收集,接着将废弃杂质进行分拣,然后采用植物废弃物粉碎机破碎,随后将破碎的树叶通过筛网滤除一些杂质,得到破碎废弃物;
[0006]步骤二、将上述破碎废弃物与无机肥料氮肥、磷肥以及有机肥通过混合发酵装置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废弃物;
[0007]步骤三、由混合发酵装置继续对上述混合废弃物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分三阶段加入发酵菌剂,加入时间分别为发酵第3天、第6天和第10天;
[0008]步骤四、将发酵完成的废弃物与原状土混合,制得回填种植土,待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检测,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现场使用。
[000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粉碎机粉碎时的转速为500r/min,持续时间为20min,确保破碎充分。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氮肥、磷肥以及有机肥的质量份比例为45:35:20,将废弃物与氮肥、磷肥及有机肥掺混后共同堆腐,可有效促进堆腐处理中的有害物质降解,同时保护废弃物中的养分。
[0011]进一步优选地,步骤二中,所述混合发酵装置包括呈上下设置的搅拌腔和发酵腔,所述搅拌腔的底部与发酵腔的顶部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发酵腔底部设有放水管,所述管道与放水管上均设有控制阀。
[00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搅拌腔内部呈漏斗状,其上端两侧分别安装有进料管一和进料管二,且搅拌腔内设有搅拌单元。
[00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转轴,交错分布于转轴外侧的多个直搅拌棒和位于转轴下端的多个斜搅拌棒,以及连接在直搅拌棒和斜搅拌棒前端的多个辅助搅拌棒,多个所述辅助搅拌棒呈开口向外的喇叭状结构设置,所述转轴顶部设有驱动电机,通过直搅拌棒、斜搅拌棒和辅助搅拌棒的多重搅拌配合设置,确保对废弃物与无机肥料及有机肥的混合均匀。
[001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发酵腔内部上端安装有挡板,且挡板下方设有发酵单元,所述发酵单元下方设有过滤网,且过滤网下端贯穿发酵腔侧壁连接有出料管,所述挡板与顶部与管道口相连接,且挡板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上安装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贯穿发酵腔与外部连通。
[001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发酵单元包括自上而下平行设置的三层平台板,以及分别安装在每层平台板一侧上方用于通入发酵菌剂的喷头,所述平台板与发酵腔内壁间安装有连接板,所述平台板中部设有多块转板,每块所述转板中部设有插杆,一个所述平台板上所有插杆的端部均连接于同一根操纵杆上,且所述操纵杆一端贯穿连接板与可驱动操纵杆的气缸相连接。
[00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发酵菌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分别包括地衣芽孢杆菌10%,黑曲霉30%,啤酒酵母菌20%和植物杆菌40%。
[001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四中发酵完成的废弃物与原状土的混合比例为40:60,将发酵好的废弃物与原状土掺混后覆盖在根系上能够促进植物根系的有效吸收,提高存活率。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利用植物废弃物配合无机及有机肥料,经过堆腐发酵后与原土按一定的比例拌和作为管道回填的种植土,能够提供充足的生物质,补充土壤中的有机碳,进而使得植物吸收充足的营养成分,提高成活率,在改善土壤肥力、减少植物废弃料处理以及土壤增肥成本的同时,避免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并且,采用混合发酵装置进行堆腐处理,实现植物废弃物堆腐发酵的自动化,确保发酵过程的稳定性。
[0020]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先通过设置在上层的搅拌单元对废弃物与肥料进行充分混合,再通过下层的发酵单元配合发酵菌剂分三阶段对废弃物进行发酵,保证废弃物的发酵质量。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混合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转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搅拌腔;11、进料管一;12、进料管二;13、转轴;131、直搅拌棒;132、斜搅拌棒;2、发酵腔;21、挡板;22、出气管;23、出料管;24、平台板;241、连接板;25、喷头;26、转板;
261、插杆;27、气缸;3、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26]实施例
[0027]一种植物废弃料再利用制作回填种植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步骤一、将植物修剪下来的树枝以及掉落下来的树叶收集,接着将废弃杂质进行分拣,然后采用植物废弃物粉碎机破碎,粉碎机粉碎时的转速为500r/min,持续时间为20min,随后将破碎的树叶通过筛网滤除一些杂质,得到破碎废弃物;
[0029]步骤二、将上述破碎废弃物与无机肥料氮肥、磷肥以及有机肥通过混合发酵装置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废弃物,其中氮肥、磷肥以及有机肥的质量份比例为45:35:20;
[0030]步骤三、由混合发酵装置继续对上述混合废弃物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分三阶段加入发酵菌剂,其中发酵菌剂按质量百分比计,分别包括地衣芽孢杆菌10%,黑曲霉30%,啤酒酵母菌20%和植物杆菌40%,加入时间分别为发酵第3天、第6天和第10天;
[0031]步骤四、将发酵完成的废弃物与原状土按40:60的比例混合搅拌,制得回填种植土,拌和完成后应由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检测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现场使用,将植物发酵成的回填种植土覆盖在根系上,从而保证植物的成活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废弃料再利用制作回填种植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植物修剪下来的树枝以及掉落下来的树叶收集,接着将废弃杂质进行分拣,然后采用植物废弃物粉碎机破碎,随后将破碎的树叶通过筛网滤除一些杂质,得到破碎废弃物;步骤二、将上述破碎废弃物与无机肥料氮肥、磷肥以及有机肥通过混合发酵装置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废弃物;步骤三、由混合发酵装置继续对上述混合废弃物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分三阶段加入发酵菌剂,加入时间分别为发酵第3天、第6天和第10天;步骤四、将发酵完成的废弃物与原状土混合,制得回填种植土,待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检测,验收合格后才能投入现场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废弃料再利用制作回填种植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粉碎机粉碎时的转速为500r/min,持续时间为20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废弃料再利用制作回填种植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氮肥、磷肥以及有机肥的质量份比例为45:35: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废弃料再利用制作回填种植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混合发酵装置包括呈上下设置的搅拌腔(1)和发酵腔(2),所述搅拌腔(1)的底部与发酵腔(2)的顶部通过管道(3)连通,所述发酵腔(2)底部设有放水管,所述管道(3)与放水管上均设有控制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植物废弃料再利用制作回填种植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腔(1)内部呈漏斗状,其上端两侧分别安装有进料管一(11)和进料管二(12),且搅拌腔(1)内设有搅拌单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植物废弃料再利用制作回填种植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转轴(13),交错分布于转轴外侧的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川钱元弟刘中伟叶胜军谢常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