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属于导电滑环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滑环芯轴内部传输通道电路排线复杂,以致芯轴制造工艺复杂、电滑环芯轴旋转过程容易发生传输故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包括导电插针、导电插针焊盘、第一传输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第一传输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能够拼合并连接成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导电插针焊盘周向设置在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一个轴端的端面上;每个导电插针焊盘上均连接有导电插针。本发明专利技术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无缆化,提高滑环芯轴设计集成化、制造自动化水平。化水平。化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滑环
,尤其涉及一种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滑环主要用于为旋转体连通、输送能源与信号的电气部件,主要由旋转与静止两大部分组成。电滑环就是用来导电的滑环,专用于在无限制连续旋转时,传输功率电源、信号电源。传统的电滑环也称为“集电环”或“汇流环”。主要传输大电流。近些年,精密电滑环应运而生,成为军、民两用的精密电子、电气设备。
[0003]不论是哪种电滑环,大多采用叠加式对导电环、绝缘片进行累加设计和安装。具体的,滑环中芯轴的内层为轴,外层为绝缘套筒,绝缘套筒与导电环、绝缘片采用叠加的方式进行装配。在安装过程中,内部的导线容易绞线、挤压或者拉断等,引起短路、断路等故障问题,刷丝与导电环之间的配合精度很大程度受到导电环、绝缘片等零件的加工精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安装、配合误差。
[0004]如何改变芯轴内部传输通道电路排线方式,以有效减少线缆排布中引发的故障,克服环环传输过程中的干扰,需要从结构进行彻底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的分析,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及其制造方法,用以解决滑环芯轴内部传输通道电路排线复杂,以致芯轴生产装配工艺繁琐、电滑环芯轴旋转过程容易发生传输故障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包括导电插针、导电插针焊盘、第一传输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所述第一传输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为整体结构对称件,能够拼合并连接成所述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所述导电插针焊盘周向设置在所述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一个轴端的端面上;每个所述导电插针焊盘上连接有导电插针;第一传输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上设置有多路独立的电路通道;多个所述电路通道能够传输多种能量流。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输模块包括第一基体,所述第一基体为半圆柱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基体一轴台和第一基体二轴台;所述第一基体轴心处设置有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一基体外侧面设置有多个沿轴向平行均布的第一V型槽,所述第一V型槽为带有V型槽底的环槽。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体轴心处设置有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一中心孔的侧壁上沿母线设置有多条周向均布的第一内部传输轴向通道;多条所述第一内部传输轴向通道的长度依次对应从所述第一基体一轴台端起始的、连续的所述第一V型槽的高度;所述每个第一V型槽对应2个第一V型槽贴合面,2个第一V型槽贴合面径向对称设置;其中一个第一V型槽
贴合面与第一内部传输径向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内部传输径向通道与所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内部传输轴向通道贯通,形成第一内部传输通道。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体一轴台的轴端面均布有多个径向设置的第一焊盘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输模块包括第二基体,所述第二基体为半圆柱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基体一轴台和第二基体二轴台;所述第二基体轴心处设置有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基体外侧面设置有多个沿轴向平行均布的第二V型槽,所述第二V型槽为带有V型槽底的环槽;所述第二V型槽与所述第一V型槽位置对应。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体轴心处设置有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的侧壁上沿母线设置有多条周向均布的第二内部传输轴向通道;多条所述第二内部传输轴向通道的长度依次对应从所述第二基体一轴台端起始的、连续的所述第二V型槽的高度;所述每个第二V型槽对应2个第二V型槽贴合面,2个第二V型槽贴合面径向对称设置;其中一个第二V型槽贴合面与第二内部传输径向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内部传输径向通道与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二内部传输轴向通道贯通,形成第二内部传输通道。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基体一轴台的轴端面均布有多个径向设置的第二焊盘槽。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沿半圆柱面拼合连接成所述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其中每个第一V型槽对应的2个第一V型槽贴合面和每个第二V型槽对应的2个第二V型槽贴合面分别贴合。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输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为非金属绝缘材料;所述第一内部传输通道和第二内部传输通道表面通过局部导电性处理,形成电路通道;2个相邻所述V型槽之间的外端面与该外端面相邻的2个V型槽的环槽立面形成绝缘凸台;所述导电插针与焊盘的插孔插接配合,或采用金属材料焊接。
[0016]一种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所述的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包括如下步骤:
[0017]S1:准备第一传输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毛坯;
[0018]S2:加工拼合后的整体毛坯,形成传输中心孔、焊盘槽和芯轴安装轴台;
[0019]S3:在S2的基体圆柱上加工形成拼接毛坯V型槽环;
[0020]S4:对S3的V型槽环表面进行导电性处理,形成第一基体的第一V型槽金属环镀层与第二基体的第二V型槽金属环镀层;
[0021]S5:对V型槽金属环表面镀贵金属层;
[0022]S6、拆开拼接毛坯,分别对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进行对应于S3拼接毛坯V型槽环高度的内部传输通道和贴合面的导电性处理,形成无缆的能量传输通道;
[0023]S7:拼接第一传输模块和第二传输模块,在每个焊盘槽内安装导电插针。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25]1、本专利技术的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与传统的结构相比,减少滑环芯轴零件种类、零件数量。
[0026]2.、本专利技术的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生产、装配工序简化,制造效率提高。
[0027]3、本专利技术的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去除了芯轴内部线缆,内部布线整齐,遵循了最近路线原则进行规划。
[0028]4、本专利技术的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排线采用立体式、集成式布线方式,布
线的空间利用率更高。
[0029]5、本专利技术的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去除了导电环与绝缘片叠加所引起的累积误差,提高刷丝与导电环之间的安装精度。
[0030]6、本专利技术的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有利于实现滑环芯轴无缆化,提高芯轴设计集成化、制造自动化水平,有利于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生产、组装,有效提高设计、制造、装配标准化程度。
[0031]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32]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结构半剖示意图;
[0034]图2为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插针(1)、导电插针焊盘(4)、第一传输模块(2)和第二传输模块(3);所述第一传输模块(2)和第二传输模块(3)为整体结构对称件,能够拼合并连接成所述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所述导电插针焊盘(4)周向设置在所述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一个轴端的端面上;每个所述导电插针焊盘(4)上连接有导电插针(1);第一传输模块(2)和第二传输模块(3)上设置有多路独立的电路通道;多个所述电路通道能够传输多种能量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块(2)包括第一基体(27),所述第一基体(27)为半圆柱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基体一轴台(29)和第一基体二轴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27)轴心处设置有第一中心孔(28);所述第一中心孔(28)的侧壁上沿母线设置有多条周向均布的第一内部传输轴向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体一轴台(29)的轴端面均布有多个径向设置的第一焊盘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拼接式立体电路旋转传输芯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模块(3)包括第二基体(37),所述第二基体(37)为半圆柱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基体一轴台(39)和第二基体二轴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拼接式立体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厉世益,徐润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上海电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