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解卷积机制的数据接收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417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5
一种盲解卷积机制的数据接收装置。解扰电路根据单天线假设以及在传送周期内的N个数据位置假设对接收数据解扰产生N组软比特数据。软信息处理电路撷取比特位置资讯决定不变比特位置及变动比特位置以进行盲解程序,包括:使缓存电路的N个循环缓存器对应N个数据位置假设,循环存储并叠加N组软比特数据产生N组叠加结果,在新的传送周期起始时保留对应不变比特位置的数据。后处理电路对每一个数据子区块对应的N组叠加结果进行解交织以及解码,以产生N组解码结果进行校验。当任一N组解码结果通过校验时,软信息处理电路终止盲解程序。软信息处理电路终止盲解程序。软信息处理电路终止盲解程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盲解卷积机制的数据接收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是涉及数据接收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盲解卷积机制的数据接收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低功率广域网络中,使用者对于低功耗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物联网的应用下,大量使用装置需要连上网络。其中部分装置需要低数据量的传输搭配长时间的等待。当装置起始进行数据接收时,需要对数据进行盲解。当盲解所需的时间愈长,对于装置的功耗就会愈多。因此,如果装置能够具备更有效率而快速的盲解机制,将对于降低装置功耗有所助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先前技术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加速盲解卷积机制的数据接收装置及方法,以改善先前技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盲解卷积机制的数据接收装置,包括:解扰(descrambler)电路、缓存电路、软信息处理电路以及后处理电路。解扰电路配置以对自天线接收的接收数据根据天线以及在传送周期内的N个数据位置假设进行解扰,以产生N组软比特数据,其中接收数据经由卷积编码程序产生,各N组软比特数据在传送周期内具有N个数据子区块,N个数据位置假设依序假设所述接收数据的第一数据子区块为第一原始数据子区块至第N原始数据子区块。缓存电路包括各具有单位编码长度的N个循环缓存器。软信息处理电路配置以撷取对应单位编码长度的比特位置资讯以决定多个不变比特位置以及多个变动比特位置,以进行盲解程序,包括:使缓存电路的N个循环缓存器对应N个数据位置假设,循环存储并叠加N组软比特数据产生N组叠加结果;以及在所假设的新的传送周期起始时使N个循环缓存器保留对应不变比特位置的数据,以及清除N个循环缓存器中对应变动比特位置的数据。后处理电路配置以对每一个数据子区块对应的N组叠加结果进行解交织(deinterleave)以及解码,以产生N组解码结果进行校验进而产生N个校验结果。其中当N个校验结果显示N组解码结果均未通过校验时,软信息处理电路持续进行盲解程序以使N个循环缓存器叠加N组软比特数据,且当N个校验结果显示任一N组解码结果通过校验时,软信息处理电路终止盲解程序。
[0006]本申请更提供了一种盲解卷积机制的数据接收方法,应用于数据接收装置中,包括:由解扰电路对自天线接收的接收数据根据天线以及在传送周期内的N个数据位置假设进行解扰,以产生N组软比特数据,其特征在于,接收数据经由卷积编码程序产生,各N组软比特数据在传送周期内具有N个数据子区块,N个数据位置假设依序假设所述接收数据的第一数据子区块为第一原始数据子区块至第N原始数据子区块;由软信息处理电路撷取对应单位编码长度的比特位置资讯以决定多个不变比特位置以及多个变动比特位置;由软信息
things;NB

IOT)系统的窄频实体广播通道(narrowband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NPBCH)或是窄频实体下行链共享信道(narrowban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NPDSCH)接收来自数据传送装置(未绘示)传送的接收数据RD。
[0021]接收数据RD可由数据传送装置执行的卷积编码程序产生。数据接收装置100将在起始接收到接收数据RD后对其进行盲解。
[0022]由于数据接收装置100的运作与数据传送装置执行的卷积编码程序相关,以下将以咬尾卷积码(tail

biting convolutional code;TBCC)的编码技术的特性为例,先说明卷积编码程序的进行方式。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编码方式。
[0023]请参照图2。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原始数据A经由编码流程产生编码完成的数据E的示意图。
[0024]如图2所示,原始数据A是长度为NA
×
1的向量,亦即其为具有NA个比特数的数据,并包括第一及第二待编码比特区段SE1、SE2。
[0025]于一数值范例中,第一待编码比特区段SE1的长度为6比特,并包括例如,但不限于4比特的系统讯框编号(system frame number;SFN)及2比特超系统讯框编号(hyper SFN),其内容随着不同的周期变化而为变动比特。第二待编码比特区段SE2的长度则为28比特,其内容长时间不变而为不变比特。因此,NA为34。
[0026]在步骤S210中,原始数据A经由检查码添加程序添加第三待编码比特区段SE3,例如长度为NB的侦错数据B,成为长度为NC
×
1的数据C。侦错数据B可由例如但不限于循环冗余校验实现,用于检验原始数据A的正确性。
[0027]于一实施例中,侦错数据B段由第一及第二待编码比特区段SE1、SE2运算产生,其内容随着不同的周期变化而为变动比特。此时,NC=NA+NB。于一数值范例中,第三待编码比特区段SE3的长度为16比特。因此NB为16,NC为50。
[0028]在步骤S220中,数据C经由通道编码程序进行通道编码来对抗通道效应。
[0029]于一实施例中,数据传送装置可包括数目为L个(例如6个)的缓存器以及加法器,并借由上述元件实现编码率例如为1/3的咬尾卷积技术编码,产生3
×
NC且可由向量表示的数据D。然而本专利技术用以编码的编码率并不为此所限。因此,一个原始长度为50比特的数据在经过编码后,将产生总长度为150比特的数据,此150比特的长度在此定义为单位编码长度。
[0030]于一实施例中,编码是由第一待编码比特区段SE1(6比特)及第二待编码比特区段SE2中,邻接于第一待编码比特区段SE1且长度相当于缓存器长度L的第一部分(6比特)产生。对各三路编码数据(D0、D1以及D2)而言,原先对应第一待编码比特区段SE1(6比特)及第二待编码比特区段SE2的变动比特将成为6+6=12比特,而不变比特则成为28

6=22。对应第三待编码比特区段SE3的变动比特则仍为16比特。
[0031]在步骤S230中,数据D进行交织程序。
[0032]于一实施例中,窄频物联网系统以固定的交织演算法对数据D进行交织,并对于三路编码数据采用相同的交织方式,以产生一维且长度为3NC
×
1(仍为150比特的单位编码长度)并可由向量[V0,V1,V2]表示的数据V。举例而言,文献“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

UTRA);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中的5.1.4.2定义了适用于窄频物联网系统的交织方式。
[0033]虽然变动比特以及不变比特经过交织而产生位置的变化且不再连续,但由于交织演算法是固定的,因此对于不同周期的数据而言,交织后的变动比特位置以及不变比特位置是相同的。并且,由于编码以及交织均分成三路进行,变动比特以及不变比特在上述个别三段各50比特的向量V0、V1以及V2中亦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积机制的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解扰电路,配置以对自天线接收的接收数据根据所述天线以及在传送周期内的N个数据位置假设进行解扰,以产生N组软比特数据,其中所述接收数据经由卷积编码程序产生,并在所述传送周期内具有N个数据子区块,N个所述数据位置假设依序假设所述接收数据的第一数据子区块为第一原始数据子区块至第N原始数据子区块;缓存电路,包括各具有单位编码长度的N个循环缓存器;软信息处理电路,配置以撷取对应所述单位编码长度的一比特位置资讯以决定多个不变比特位置以及多个变动比特位置,以进行盲解程序,包括:使所述缓存电路的N个所述循环缓存器对应N个所述数据位置假设,循环存储并叠加N组所述软比特数据产生N组叠加结果;以及在所假设的新的所述传送周期起始时使N个所述循环缓存器保留对应所述等不变比特位置的数据,以及清除N个所述循环缓存器中对应所述等变动比特位置的数据;以及后处理电路,配置以对每一个所述数据子区块对应的所述N组叠加结果进行解交织以及解码,以产生N组解码结果进行校验进而产生N个校验结果;其中当所述N个校验结果显示所述解码结果均未通过校验时,所述软信息处理电路持续进行所述盲解程序以使N个所述循环缓存器叠加N组所述软比特数据,其中,当所述N个校验结果显示任一所述N组解码结果通过校验时,所述软信息处理电路输出通过校验的所述解码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N组所述软比特数据分别为对数似然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天线的数目为M,所述数据接收装置包括的所述缓存电路的数目为M,所述解扰电路对M个所述天线以及所述N个数据位置假设进行解扰,以产生M
×
N个所述软比特数据,所述软信息处理电路使M个缓存电路的N个所述循环缓存器分别循环存储并叠加M
×
N组所述软比特数据产生M
×
N组所述叠加结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积编码程序包括由传送所述接收数据的数据传送装置所进行的检查码添加程序、通道编码程序、交织程序、速率匹配程序以及加扰程序,所述比特位置资讯是根据所述交织程序的交织演算法产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电路包括:解交织电路,配置以对每一个所述数据子区块对应的所述组叠加结果进行解交织以产生N组解交织结果;解码电路,配置以对N组所述解交织结果进行解码以产生N组所述解码结果;以及校验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凤翔尤明月蒲俊玮庄嘉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磐联集成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