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地修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3898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1
本申请涉及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土地修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其包括对待修复土壤区进行空间分区,得到至少一个土壤分块,并取样分析土壤分块的土壤性状,获取土壤分块所在地域的气象信息;基于土壤性状和所述气象信息,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匹配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基于气象信息与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气象信息的差异,以及土壤性状与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土壤性状的差异,对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调整,得到土壤分块的修复方案,并基于修复方案对土壤分块进行修复。本申请为了对土壤进行针对性的修复,提高土地的修复效果。提高土地的修复效果。提高土地的修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地修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涉及土地修复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土地修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当土地中收容的各类污染物过多时,会影响和超过土地的自净能力,从而在卫生学上和流行病学上产生了有害的影响,表明土地受到了污染。造成土地污染的原因很多,如工业污泥、垃圾农用、污水灌溉、大气中污染物沉降和大量使用含重金属的矿质化肥和农药等,都会造成土地的污染,因此需要进行土地修复。
[0003]土地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地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土地修复技术可分为热力学修复技术、热解吸修复技术、焚烧法,土地填埋法、化学淋洗、堆肥法、植物修复、渗透反应墙和生物修复等等。在相关技术中,针对单位面积的土地,通常采用统一的修复方式进行,例如,在一块面积为十平方米的土壤上,采用统一的生物修复的方式,进行土壤的修复工作。
[0004]但是上述相关技术中,土壤中会存在不同类型的元素超标,若仅仅采用统一的修复方式进行土壤修复,常常导致修复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对土壤进行针对性的修复,以提高土地的修复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土地修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土地修复方法,包括:对待修复土壤区进行空间分区,得到至少一个土壤分块,并取样分析所述土壤分块的土壤性状,其中,所述土壤性状包括:土壤类型、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所述化学性状包括土壤污染物含量;获取所述土壤分块所在地域的气象信息;基于所述土壤性状和所述气象信息,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匹配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其中,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与土壤性状、气象信息和土壤修复效果关联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基于所述气象信息与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气象信息的差异,以及所述土壤性状与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土壤性状的差异,对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土壤分块的修复方案,并基于所述修复方案对所述土壤分块进行修复。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待修复土壤区的土壤进行空间取样,以分析待修复土壤区土壤的土壤类型(砖红壤、赤红壤、红黄壤、黄棕壤、棕壤、暗棕壤、寒棕壤、褐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荒漠土、高山草甸和高山漠土)、物理性状(容重、比重、通气性、透水性、养分状况、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耕性、磁性等)和化学性状(酸碱性、缓冲性、氧
化还原性质、吸附性、表面电化学性质与胶体性能等),通过将土壤性状与待修复土壤区所在地域的气象信息相结合,形成关键信息组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进行最佳的修复方案的查找和匹配,最终找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待修复土壤区的修复工作;相较于采用统一的修复方案,本方案针对性的对各个土壤分块进行修复,提高土壤的修复效果;与此同时,本技术方案还可以根据目标气象信息的差异和目标土壤性状的差异,对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从而得到更加的修复方案,利于后续的修复方案的匹配。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土壤分块的修复方案之后,还包括:将所述修复方案补充到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以生成新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调整后的修复方案,扩充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以达到增加修复方案的目的,使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更加完整,便于后续修复过程中方案的精准匹配。
[0010]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所述土壤分块上的植被影像;在预设的植被数据库中对应匹配所述植被影像,确定所述植被影像所对应的植被信息,所述植被信息包括植被品种数和所述植被品种对应的根系深度;基于所述植被信息、所述土壤性状和所述气象信息,在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匹配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其中,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与植被信息、土壤性状、气象信息和土壤修复效果关联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植被影像在预设的植被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匹配,得到相对应的土壤分块上生长的植被信息,土壤上生存的植被信息可以进一步反馈土壤的污染情况,将植被信息与土壤性状和气象信息相结合,形成信息组合进行修复方案的匹配,从而定位到更加精准的修复方案信息。
[0012]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确定所述植被影像所对应的植被信息时,包括:若所述植被品种数小于一,则采用预设的标准深度取样区间;若所述植被品种数等于一,则基于所述根系深度,确定所述土壤分块可采集的最大深度值,并生成所述待修复土壤区的深度取样区间;若所述植被品种数大于一,则比较所述根系深度的大小,以确定所述根系深度的最大值,并生成所述待修复土壤区的深度取样区间。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植被品种数,去确定需要采集土壤分块的深度:当土壤分块上的植被品种数小于一,则认定土壤分块上没有植被,则按照预设的标准深度取样区间进行土壤分块的取样;当土壤分块上的植被品种数等于一,则认定土壤分块上只有一种品种的植被,则直接根据该植被的根系深度的最大深度值,去确定需要采样的土壤分块的深度取样区间;当土壤分块上的植被品种数大于一,则需要进行植被根系深度的比较和筛选,从而确定出植被根系深度的最大值,从而生成待修复土壤区的深度取样区间,通过上述方式,以减少采样深度过大造成的采样资源浪费,同时提高采样数据的有效性。
[0014]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预设的植被数据库中对应匹配所述植被影像,确定所述植被影像所对应的植被信息时,还包括:
基于所述植被信息,分析植被对所述土壤分块的影响信息,所述影响信息包括植被对土壤散发施加的元素成分;基于所述影响信息,分析并生成所述土壤分块的初始状态信息;基于所述初始状态信息,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匹配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得到所述土壤分块的修复方案,并基于所述修复方案对所述土壤分块进行修复。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植被对土壤的影响信息,以确定该土壤的初始状态信息,便于后续进行土壤修复时,先将该植被移除,以降低植被对土壤的影响,然后根据土壤初始状态信息针对性的进行土壤修复。
[001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土地修复系统,包括:采集模块,对待修复土壤区进行空间分区,得到至少一个土壤分块,并取样分析所述土壤分块的土壤性状,其中,所述土壤性状包括:土壤类型、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所述化学性状包括土壤污染物含量,获取所述土壤分块所在地域的气象信息;匹配模块,基于所述土壤性状和所述气象信息,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匹配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其中,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与土壤性状、气象信息和土壤修复效果关联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调整模块,基于所述气象信息与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气象信息的差异,以及所述土壤性状与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土壤性状的差异,对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土壤分块的修复方案,并基于所述修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待修复土壤区进行空间分区,得到至少一个土壤分块,并取样分析所述土壤分块的土壤性状,其中,所述土壤性状包括:土壤类型、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所述化学性状包括土壤污染物含量;获取所述土壤分块所在地域的气象信息;基于所述土壤性状和所述气象信息,在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匹配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其中,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与土壤性状、气象信息和土壤修复效果关联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基于所述气象信息与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气象信息的差异,以及所述土壤性状与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对应的目标土壤性状的差异,对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土壤分块的修复方案,并基于所述修复方案对所述土壤分块进行修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进行调整,得到所述土壤分块的修复方案之后,还包括:将所述修复方案补充到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以生成新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所述土壤分块上的植被影像;在预设的植被数据库中对应匹配所述植被影像,确定所述植被影像所对应的植被信息,所述植被信息包括植被品种数和所述植被品种对应的根系深度;基于所述植被信息、所述土壤性状和所述气象信息,在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匹配目标历史土壤修复方案,其中,所述预设的土壤修复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与植被信息、土壤性状、气象信息和土壤修复效果关联的历史土壤修复方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确定所述植被影像所对应的植被信息时,包括:若所述植被品种数小于一,则采用预设的标准深度取样区间;若所述植被品种数等于一,则基于所述根系深度,确定所述土壤分块可采集的最大深度值,并生成所述待修复土壤区的深度取样区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波达多双吕豆豆高崇民孙俊飞吴晓培童宗凯郑香花谭强李莉娟于刚赵鲁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测绘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