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古柴塘搬迁复原的双层钢板滚珠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3880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古柴塘搬迁复原保护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用于古柴塘搬迁复原的双层钢板滚珠平台,包括钢板,钢板由上层钢板和下层滚珠钢板叠合而成,钢板的边缘处布置有吊装孔,下层滚珠钢板上按梅花形布置有多个滚珠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每个滚珠组件的滚珠通过盖板、垫板、底板固定在下层滚珠钢板中,滚珠直接承受上层钢板上物件的荷载,通过水平移动上层钢板同时移动物件,由于滚珠与上层钢板之间为滚动摩擦,因此柴塘块体水平移动时相对省力、平稳、安全,有效解决了古海塘柴塘在切割拆解复原过程中柴塘块体水平移动难度大的问题。柴塘块体水平移动难度大的问题。柴塘块体水平移动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古柴塘搬迁复原的双层钢板滚珠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古柴塘搬迁复原保护
,具体为一种用于古柴塘搬迁复原的双层钢板滚珠平台。

技术介绍

[0002]海塘是人工修建的挡潮堤坝,是钱塘江河口两岸平原的御潮屏障,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历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社会价值。
[0003]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涉及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杭州临平海塘,该段海塘连成一线,航道无法避开,需异地迁移范围内的90米柴塘。柴塘修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主体由土、柴相间夯筑而成,塘内及塘基钉有木桩。塘体迎水面为柴土夯筑,柴成捆绑扎,断面呈梯形,高出地表5~6米,底宽12~21米不等。
[0004]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相关要求,按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需将柴塘在原址切割成小块,通过切割后平移至钢套箱内,再迁移至原址以北约5公里处的“引水入城”公园内进行保护展示,打造作为海塘主题遗址公园。
[0005]柴塘块体质量大、稳定性差,如何将切割后的柴塘块体安全平移至钢套箱内,钢套箱运输至新址后如何将柴塘块体再平移至指定的复原位置是一大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古柴塘搬迁复原的双层钢板滚珠平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用于古柴塘搬迁复原的双层钢板滚珠平台,包括钢板,所述钢板由上层钢板和下层滚珠钢板叠合而成,所述钢板的边缘处布置有吊装孔,所述下层滚珠钢板上按梅花形布置有多个滚珠组件,每个所述滚珠组件均通过两侧布置的安装组件与插杆可以固定在下层滚珠钢板中便于进行拆卸维护。
[0009]优选的,所述滚珠组件包括滚珠,所述滚珠的下半部分放置在底板中,所述底板为半球面壳状体且内侧壁光滑并与滚珠下半部分紧贴,所述滚珠的上半部分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内侧壁与滚珠紧密接触部位为圆角,所述盖板顶部所在平面高于滚珠球心所在水平面,所述盖板和底板的两侧耳板叠合设置,所述底板的两侧耳板下方设有垫板,两个所述垫板与下层滚珠钢板表面接触。
[0010]优选的,所述滚珠、盖板、垫板和底板在水平投影上的圆心重合,所述底板顶部与滚珠球心在同一平面,且所述底板最底端设有过水孔,所述盖板上方设有三个对称布置的透气孔。
[0011]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开设在下层滚珠钢板表面位于滚珠组件两侧的插槽,所述插杆穿过盖板、底板的耳板以及垫板插入插槽中,所述插杆位于插槽内部的一端侧壁开设有固定槽。
[0012]优选的,所述插槽远离滚珠组件的一侧均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中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底端一侧设有一端穿过移动槽位于插槽内部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固定槽插接连接,所述移动板套设在滑杆上,所述移动板远离固定杆的一面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滑杆上,且所述移动槽和移动板中均设有配合使用的辅助组件用于辅助固定。
[0013]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外壁与移动槽的内壁相接触并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杆与移动板焊接固定,所述移动板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两端均与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板侧面和移动槽内壁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开设在移动槽侧壁顶部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中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处于限位槽外的一端套设在转动杆上,所述转动杆与移动板相连,所述转动杆位于弹簧上方,所述限位板处于限位槽内的一端外壁设有垂直的拉杆,所述拉杆的顶端延伸出限位槽外部。
[0015]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与限位槽相匹配,所述限位板与转动杆外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焊接在移动板上,所述拉杆焊接在限位板上。
[0016]优选的,所述吊装孔与牵引装置的钢丝绳外径相匹配。
[0017]优选的,所述上层钢板与下层滚珠钢板的规格为20mm厚4m*4m。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针对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申请通过将上层钢板和下层滚珠钢板叠放在装载底座上,待塘块体竖向切割、加固完成后进行底部水平切割时,同步采用水平顶推设备将双层钢板水平顶入水平切割缝内,此时牵引设备的钢丝绳通过吊装孔将上层钢板和柴塘块体一起平移至装载底座上,从而实现在柴塘拆解后的平移过程中,所需牵引力小、施工效率高;滚珠组件整体牢固、滚珠组件无变形,耐久性好;平台上柴塘块体完成平移后,下层滚珠钢板可再次用于下一柴塘块的水平移动,节材环保,降低了施工成本;柴塘块体在迁移、复原的过程中保持平稳、安全、无损害,达到预期目的。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立面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上层钢板平面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下层滚珠钢板平面图;
[0022]图4为图3中滚珠组件平面图;
[0023]图5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24]图6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
[0025]图7为滚珠组件底板平面图。
[0026]图中:1、钢板;101、上层钢板;102、下层滚珠钢板;2、吊装孔;3、滚珠组件;301、滚珠;302、盖板;3021、透气孔;303、垫板;304、底板; 3041、过水孔;4、插杆;401、固定槽;5、安装组件;501、插槽;502、移动槽;503、移动板;504、固定杆;505、滑杆;506、弹簧;6、辅助组件; 601、限位槽;602、限位板;603、拉杆;604、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1]请参阅图1

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古柴塘搬迁复原的双层钢板滚珠平台,包括钢板1,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古柴塘搬迁复原的双层钢板滚珠平台,包括钢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1)由上层钢板(101)和下层滚珠钢板(102)叠合而成,所述钢板(1)的边缘处布置有吊装孔(2),所述下层滚珠钢板(102)上按梅花形布置有多个滚珠组件(3),每个所述滚珠组件(3)均通过两侧布置的安装组件(5)与插杆(4)可以固定在下层滚珠钢板(102)中便于进行拆卸维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古柴塘搬迁复原的双层钢板滚珠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组件(3)包括滚珠(301),所述滚珠(301)的下半部分放置在底板(304)中,所述底板(304)为半球面壳状体且内侧壁光滑并与滚珠(301)下半部分紧贴,所述滚珠(301)的上半部分设有盖板(302),所述盖板(302)内侧壁与滚珠(301)紧密接触部位为圆角,所述盖板(302)顶部所在平面高于滚珠(301)球心所在水平面,所述盖板(302)和底板(304)的两侧耳板叠合设置,所述底板(304)的两侧耳板下方设有垫板(303),两个所述垫板(303)与下层滚珠钢板(102)表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古柴塘搬迁复原的双层钢板滚珠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301)、盖板(302)、垫板(303)和底板(304)在水平投影上的圆心重合,所述底板(304)顶部与滚珠球心在同一平面,且所述底板(304)最底端设有过水孔(3041),所述盖板(302)上方设有三个对称布置的透气孔(302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古柴塘搬迁复原的双层钢板滚珠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5)包括开设在下层滚珠钢板(102)表面位于滚珠组件(3)两侧的插槽(501),所述插杆(4)穿过盖板(302)、底板(304)的耳板以及垫板(303)插入插槽(501)中,所述插杆(4)位于插槽(501)内部的一端侧壁开设有固定槽(40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古柴塘搬迁复原的双层钢板滚珠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501)远离滚珠组件(3)的一侧均设有移动槽(502),所述移动槽(502)中设有移动板(503),所述移动板(5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超杰刘晓罡吴承华秦伟刘学余彬刘雷洋陈鑫骥杨朋吴玥曦陈礼都俞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