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控流砂管涌渗流快速封堵方法及其封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348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控流砂管涌渗流快速封堵方法及其封堵装置。所述防控流砂管涌渗流快速封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管涌口大小,选择与之适配的封堵装置;将封堵装置安装在管涌口外侧,并使用设备将封堵装置钉入地下,直至封堵装置底部延伸至硬土层;向封堵装置内加入滤料至水流停止向上流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控流砂管涌渗流快速封堵方法,主要经过封堵、填料、排水、压实和注浆操作,先利用封堵装置先对管涌口周围土层进行隔离,能够有效的控制流砂继续向外流出,及时有效的控制管涌现象,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效果明显,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能够在在短时内控制管涌扩散。能够在在短时内控制管涌扩散。能够在在短时内控制管涌扩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控流砂管涌渗流快速封堵方法及其封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涌封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控流砂管涌渗流快速封堵方法及其封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水体中的土体细颗粒沿骨架颗粒形成的孔隙,水在土孔隙中的流速增大引起土的细颗粒被冲刷带走的现象,也称翻沙鼓水;涌水口径小者几厘米,大者几米,孔隙周围多形成隆起的沙环;管涌发生时,水面出现翻花,随着上游水位升高,持续时间延长,险情不断恶化,大量涌水翻沙,使堤防、水闸地基土壤骨架破坏,孔道扩大,基土被淘空,引起建筑物塌陷,造成决堤、垮坝、倒闸等事故。
[0003]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因管涌而导致相关建筑物受到破坏,会对管涌进行及时封堵治理,而现有的封堵方法,一般需要将管涌口周围一定范围进行围堵,然后分别使用进行土层压实、滤料填充、挖坑以及排水处理,虽然能够很好的解决管涌问题,但是该方法操作相对复杂,花费时间较长,对于管涌现象较为紧急的情况,并不能实现快速的封堵。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控流砂管涌渗流快速封堵方法及其封堵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控流砂管涌渗流快速封堵方法及其封堵装置,解决了管涌封堵方法花费时间较长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控流砂管涌渗流快速封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根据管涌口大小,选择与之适配的封堵装置;
[0008]将封堵装置安装在管涌口外侧,并使用设备将封堵装置钉入地下,直至封堵装置底部延伸至硬土层;
[0009]向封堵装置内加入滤料至水流停止向上流出;
[0010]开始对封堵装置内的积水排出,并将排出的水引流至远离管涌位置;
[0011]使用设备对管涌周围土层进行压实;
[0012]待封堵装置内积水全部排出后,向封堵装置内注浆,待浆液凝固后将封堵装置取出。
[0013]所述封堵装置设置为筒体结构,所述封堵装置的直径大于管涌口直径的 2

3倍,所述滤料为级配碎石和粗砂混合组成。
[0014]所述封堵装置,包括:
[0015]外筒体;
[0016]内筒体,所述内筒体设置于所述内筒体内,且所述内筒体顶部延伸至所述外筒体的顶部,所述内筒体周侧设置有多个规则分布的导通槽组,且多个所述导通槽组呈上下错
开分布;
[0017]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安装于所述内筒体上,且所述定位环与所述外筒体内壁滑动连接;
[0018]敲击块,两个所述敲击块分别安装于所述外筒体的两侧;
[0019]排水孔组,多个所述排水孔组规则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周侧,其中,多个所述排水孔组呈上下对齐分布,且多个所述排水孔组与多个所述导通槽组一一对应设置;
[0020]其中,所述导通槽组与所述排水孔组包括两种使用状态,当一个所述排水孔组与一个所述导通槽组连通时,使得剩余所述排水孔组与剩余所述导通槽组为不连通状态,或者,多个所述导通槽组与多个所述排水孔组均处于不连通状态。
[0021]优选的,所述导通槽组与所述排水孔组数量保持一致,一个所述导通槽组至少包括两个导通槽。
[0022]优选的,两个所述敲击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外侧上的左侧与右侧,所述敲击块用于接收外部敲击设备的作用力,所述外筒体的底部设置有锥体件。
[0023]优选的,所述锥体件卡接于所述外筒体的底部,所述锥体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安装块,且所述安装块卡接于所述外筒体的底部,所述内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圆环结构,所述圆环结构与所述内筒体的顶部均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内筒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多个连接块。
[0024]优选的,对称的两个所述安装块上滑动安装有卡轴,且所述卡轴卡接于所述外筒体上,所述卡轴一侧固定安装有弹性件。
[0025]优选的,还包括:两个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设置于所述外筒体内,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件、支撑弹簧、带动件以及定位轴,所述卡件滑动安装于所述外筒体内,所述卡件设置设置有斜面,且所述斜面与所述卡轴一端贴合,所述卡件的顶部与所述圆环结构底部贴合。
[0026]优选的,所述支撑弹簧安装于所述卡件的底部,所述带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卡件的一侧,且所述带动件与所述外筒体滑动连接,所述定位轴固定安装于所述外筒体的底部。
[0027]优选的,所述内筒体顶部的定位孔与所述定位轴位置一一对应设置,当所述圆环结构转动,使其底部的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卡件顶部上下对齐时,使得所述支撑弹簧向上推动所述卡件,并与所述定位孔卡接,同时所述斜面挤压所述卡轴收缩。
[002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控流砂管涌渗流快速封堵方法及其封堵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控流砂管涌渗流快速封堵方法,主要经过封堵、填料、排水、压实和注浆操作,先利用封堵装置先对管涌口周围土层进行隔离,能够有效的控制流砂继续向外流出,及时有效的控制管涌现象,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效果明显,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能够在在短时内控制管涌扩散。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封堵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所示的封堵装置的爆炸图;
[0032]图3为图1所示的A

A面的剖视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封堵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图4所示的封堵装置的爆炸图;
[0035]图6为图4所示的内筒体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图4所示的外筒体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8为图4所示的外筒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9为图8所示的A部的放大示意图;
[0039]图10为封堵装置调整至组装状态的流程图;
[0040]图11为两个封堵装置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2为图11所示的B

B面的剖视图;
[0042]图13为图12所示的B部的放大示意图。
[0043]图中标号
[0044]1、外筒体;
[0045]2、内筒体;
[0046]3、导通槽组;
[0047]4、定位环;
[0048]5、敲击块;
[0049]6、排水孔组;
[0050]7、锥体件;
[0051]8、安装块;
[0052]81、卡轴,82、弹性件;
[0053]9、卡接组件;
[0054]91、卡件,92、支撑弹簧,93、带动件,94、定位轴;
[0055]10、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5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控流砂管涌渗流快速封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8]根据管涌口大小,选择与之适配的封堵装置;
[0059]将封堵装置安装在管涌口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控流砂管涌渗流快速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管涌口大小,选择与之适配的封堵装置;将封堵装置安装在管涌口外侧,并使用设备将封堵装置钉入地下,直至封堵装置底部延伸至硬土层;向封堵装置内加入滤料至水流停止向上流出;开始对封堵装置内的积水排出,并将排出的水引流至远离管涌位置;使用设备对管涌周围土层进行压实;待封堵装置内积水全部排出后,向封堵装置内注浆,待浆液凝固后将封堵装置取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控流砂管涌渗流快速封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装置设置为筒体结构,所述封堵装置的直径大于管涌口直径的2

3倍,所述滤料为级配碎石和粗砂混合组成。3.一种封堵装置,用于权利要求1

2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控流砂管涌渗流快速封堵方法对管涌进行封堵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体;内筒体,所述内筒体设置于所述内筒体内,且所述内筒体顶部延伸至所述外筒体的顶部,所述内筒体周侧设置有多个规则分布的导通槽组,且多个所述导通槽组呈上下错开分布;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安装于所述内筒体上,且所述定位环与所述外筒体内壁滑动连接;敲击块,两个所述敲击块分别安装于所述外筒体的两侧;排水孔组,多个所述排水孔组规则设置在所述外筒体周侧,其中,多个所述排水孔组呈上下对齐分布,且多个所述排水孔组与多个所述导通槽组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所述导通槽组与所述排水孔组包括两种使用状态,当一个所述排水孔组与一个所述导通槽组连通时,使得剩余所述排水孔组与剩余所述导通槽组为不连通状态,或者,多个所述导通槽组与多个所述排水孔组均处于不连通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堵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志龙任伟王进吴前飞严庆杨光恒冯进李润亭朱泽彦侯飞陈龙张丽杨李安国源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市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