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物质的再填充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3457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6
用于容器的流体物质的再填充设备,包括:第一连接元件;由可变形材料制成的袋状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部分、颈部、在颈部和第一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以及凸缘;泵;环形螺母元件,适于将泵和袋状件连接至第一连接元件。第一连接元件包括:本体,本体的上部部分和下部部分界定了管状贯穿座部,管状贯穿座部适于容置颈部且在泵被插入到颈部中时至少部分地容置泵;上部部分包括由壁界定的上部开口;第一连接元件的下部部分包括下部开口和第一装置,第一装置用于以可移除的方式将再填充设备连接至容器,第一连接元件的下部部分包括第二连接装置,用于在再填充设备与容器相关联之前以可移除的方式将保护元件连接至第一连接元件。方式将保护元件连接至第一连接元件。方式将保护元件连接至第一连接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物质的再填充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物质的再填充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将液体和膏状的流体物质封装在容器中,通过对安装在相应容器的口部上的泵进行手动致动,从该容器中分配这些物质。泵的致动使得从容器抽取预定量的流体物质,如果容器是刚性的,那么在容器内就会形成真空,如果没有提供空气进入容器(通常发生在泵的本体上泵的接触和滑动区域处),或者如果容器不包括可以沿容器的内部柱形表面以密封的方式移动的底部,真空就会阻止物质的进一步抽取和分配。
[0003]然而,用于针对容器的内部容积减少而对容器容积进行补偿并保持内部压力不变的后一种系统是相当费力且昂贵的。
[0004]提供了替代性系统以用于将待分配的流体引入由可变形且柔性的材料制成的袋状件中,该袋状件又包含与分配泵相连接的颈部。袋状件在填充后被泵引入外部气密容器中。
[0005]此外,使用袋状件的系统通常用于“真空(airless,无气)”型的系统。
[0006]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JP 05 031790和JP 05 031791中示出了这种设备。在这些文献中,袋状件具有颈部,从颈部横向突出有凸缘,在使用时,凸缘抵靠外部容器的颈部的空隙边缘搁置。
[0007]文献US 2004/0112921还公开了通过环形螺母元件将泵与袋状件的颈部相关联,该环形螺母元件被旋拧到外部容器的颈部。通过这种方式,泵被环形螺母保持密封地按压在从袋状件的颈部突出的凸缘上,同时为空气从外部流向袋状件的外表面和容器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间提供了通道,以便允许袋状件随着由泵分配的流体物质的量的增加而收缩。
[0008]在这些设备中,在流体物质分配结束后,将对泵进行保持的环形螺母从容器的颈部旋出并移除,而袋状件仍留在容器内。如果袋状件被容纳在玻璃容器中,这对正确处理该设备来说是个问题,因为这两个元件应该被分开处理。此外,将袋状件从外部容器中手动移除是困难的。
[0009]专利EP 2 243 557和EP 3 037 174中例示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中分配设备提供了用于将袋状件和泵连接到一个或更多个连接元件的装置,一个或更多个连接元件又连接到适于容纳袋状件的刚性容器的颈部,在被容纳于袋状件中的物质被完全分配后,上述装置就允许将这些连接元件从容器的颈部移除并同时也将袋状件从外部容器移除。在用于填充待分配物质的袋状件的这些设备中,当袋状件是空的时候,袋状件应该与连接元件相关联,然后被插入到刚性容器中,然后被填充待分配的物质。只有当袋状件已经被插入到刚性容器中时,才可以填充袋状件。
[0010]US2011/024452教导了一种用于分配流体物质的设备,该设备包括适于容置再填充件的外部容器,该再填充件包括可变形的袋状件、容纳待分配的流体物质、又被容置在保护元件中。保护元件的上部部分包括:阶梯部部分,该阶梯部部分适于搁置在外部容器的上
部自由边缘上,并为可变形袋状件的上部凸缘形成支撑表面;以及用于阻挡再填充件的连接元件的部分,当再填充件的连接元件被所述末端部分阻挡时,所述再填充件的连接元件又能抵靠保护元件的上部部分的所述阶梯部部分来阻挡袋状件的所述凸缘,以将泵连接到再填充件并将再填充件连接到外部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与已知类型的容纳和分配设备结合使用的再填充设备,该再填充设备允许以现有技术中描述的替代性方式并且在袋状件没有被插入相关容器中时将预定量的待分配流体物质填充到袋状件中,然而该设备还允许在容纳于袋状件中的所述物质被分配后从容器中移除袋状件。
[001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制造并且使用可靠且安全的再填充设备。
[0013]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从环境和生态角度来看更具有可持续性的再填充设备,并且该再填充设备允许部分地重复使用其中的至少一些部件。
[0014]这些目的和其他目的是通过提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教导所述的再填充设备来实现的。
附图说明
[0015]根据在附图中以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例示的、用于容纳和分配流体物质的设备的优选但非排他性实施方式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明显,其中: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填充设备在其与容器相关联时的剖面示意图,
[0017]图2A、图2B示出了图1的容器的第一部件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截取的示意性立体图,
[0018]图3A和图3B分别示出了容器的第一部件的剖面示意图以及由图3A的箭头W1指示的细节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A、图4B示出了再填充设备的第一部件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截取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0]图4C示出了当再填充设备的一些部件与容器(容器仅部分示出)相关联时这些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4D和图4E示出了图4A的第一部件的下部部分的、在两个不同位置截取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与用于分配流体物质的普通泵相关联的再填充设备的第二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6A、图6B以不同比例示出了当设备的一些部件彼此相关联以及与容器相关联(容器仅部分示出)时,这些部件的两个剖面示意图;
[0024]图7示出了当再填充设备与容器相关联时该再填充设备的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8示出了当从容器移除再填充设备时该再填充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9A、图9B、图9C示出了再填充设备的剖面示意图和由图9A的箭头W2指示的细节的放大图,以及当保护元件也与该再填充设备相关联时图2的细节的第二视图,
[0027]图10A、图10B示出了图1的再填充设备的另一部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参照上述附图,它们示出了用于容器1的流体物质的再填充设备100,该容器具有用于进入该容器的腔体2的开口1A(图3A),所述再填充设备包括:
[0029]‑
第一连接元件104,该第一连接元件包括:
[0030]‑
第一连接装置108D(图4A),用于以可移除的方式在所述开口1A处将所述再填充设备连接到所述容器,
[0031]‑
由可变形材料制成的袋状件105,该袋状件填充有预定量的所述流体物质并且包括:
[0032]‑
至少一个第一部分105E,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填充有待分配的所述物质并且适于被容置在容器的所述腔体2内并且又界定了适于容纳所述流体物质的腔体105C,
[0033]‑
颈部105A,该颈部偏离容器的所述第一部分105E的端部,并且所述颈部具有开口105B以用于进入袋状件的所述第一部分105E的所述腔体105C,
[0034]‑
在所述颈部和所述第一部分105E之间的连接部分105F(图4C),
[0035]‑
以及凸缘105D,该凸缘在颈部的所述开口105B处横向于袋状件的所述颈部延伸;
[003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容器(1)的流体物质的再填充设备(100),所述容器具有用于进入所述容器的腔体(2)的开口(1A),所述再填充设备包括:

第一连接元件(104),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包括:

第一连接装置(108D),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用于以可移除的方式在所述开口(1A)处将所述再填充设备连接到所述容器,

由可变形材料制成的袋状件(105),所述袋状件填充有预定量的所述流体物质,并且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部分(105E),所述第一部分填充有待分配的所述物质并且适于被容置在所述容器的所述腔体(2)内,并且所述第一部分又界定了适于容纳所述流体物质的腔体(105C),

颈部(105A),所述颈部偏离所述袋状件(105)的所述第一部分(105E)的端部,并且所述颈部具有开口(105B)以用于进入所述袋状件的所述第一部分(105E)的所述腔体(105C),

在所述颈部和所述第一部分(105E)之间的连接部分(5F),

以及凸缘(105D),所述凸缘在所述颈部的所述开口(105B)处横向于所述袋状件的所述颈部延伸;

泵(106),所述泵能够被手动致动以从所述袋状件(105)抽取所述流体物质并将所述流体物质供应到外部,其中,所述泵(106)至少部分地被容置在所述袋状件(105)的所述颈部(105A)中;

环形螺母元件(107),所述环形螺母元件被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4),例如,所述环形螺母元件以卡扣式联接的方式被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元件,并且所述环形螺母元件适于将所述泵(106)和所述袋状件(105)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4);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4)包括:

具有上部部分(108H)和下部部分(108K)的本体(108),所述上部部分和所述下部部分界定了管状贯穿座部(108C),所述管状贯穿座部适于:至少部分地容置所述袋状件(105)的所述颈部(105A)并且优选地完全容置所述颈部,以及当所述泵(106)被插入到所述颈部中时至少部分地容置所述泵;

其中,所述上部部分(108H)包括上部开口(108A)和连接装置(108F,108G),所述上部开口由壁(108E)界定,以用于搁置所述袋状件(105)的所述颈部(105A)的所述凸缘(105D)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连接装置适于与在所述环形螺母元件(107)中设置的对置连接装置(107B,107C)配合,以用于使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4)和所述环形螺母元件(107)稳定地彼此约束,从而使所述环形螺母元件(107):

当所述环形螺母元件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4)和所述泵(106)时,所述环形螺母元件也使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4)和所述凸缘(105D)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彼此约束;并且使得当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4)从所述容器(1)被释放时,所述袋状件与所述再填充设备以及由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4)、所述环形螺母元件(107)和所述泵(106)形成的组件保持稳定地相关联;

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4)的所述下部部分(108K)包括下部开口(108B)和所述第一装置(108D),所述第一装置用于以可移除的方式在所述开口(1A)处将所述再填充设备连接至所述容器,所述连接装置(108D)适于与在所述容器(1)的所述进入开口(1A)处设置的对置连接装置(3)配合,以将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4)的所述本体(108)以可移除的方式连接至
所述容器;

以及,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4)的所述下部部分(108K)包括第二连接装置(108S),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08S)用于在所述再填充设备与所述容器相关联之前以可移除的方式将保护元件(116)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04),所述保护元件适于对容纳有所述流体物质的所述袋状件(105)进行保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填充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元件(116)是管状元件,所述保护元件在下部部分处开放并且被定尺寸为当所述保护元件(116)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1)相关联时完全覆盖所述袋状件(105)的侧壁。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再填充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泰奥
申请(专利权)人:卢姆森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