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捆机喷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3330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打捆机喷药装置,其中打捆机上设有生物菌药液罐、喷药泵、喷药泵控制组件和分配器,进料仓设有多个喷头,喷药泵通过喷药泵控制组件控制喷液流量,生物菌药液罐、喷药泵和分配器依次串联,且所述分配器上设有多个输出端口,喷头输入端设有多个进液口,且所述进液口分别与所述分配器上对应的输出端口相连,喷头内部设有多个喷液管,喷头的输出端设有多个可张合的喷液挡板,且所述喷液管上端与对应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喷液管下端输出的生物菌药液通过对应的喷液挡板阻挡改变喷洒角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生物菌药液均匀喷洒至秸秆上,不存在喷洒死角,提高发酵效率。提高发酵效率。提高发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捆机喷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打捆机喷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全国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约达7亿吨,其中稻草2.3亿吨,玉米秸2.2亿吨,小麦秸1.2亿吨,可收集部分约4.5亿吨,但是综合利用率却不足40%,以玉米秸杆为例,据研究分析,玉米秸秆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2%~4%的蛋白质和0.5%~1%的脂肪,既可青贮,也可直接饲喂。但现有技术中的秸秆处理方式比较单一,传统方法是直接在田里焚烧,不但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空气,如果能够将大量的农作物秸杆经微生物转化充分利用,可有效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与生态问题,而且经转化的秸秆饲料饲喂动物可提高抗病性、繁殖率、成活率和品质,并能够调整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结构,促进饲草业和畜牧业发展。秸秆一般通过打捆机进行拾取打捆回收,为了实现生物菌发酵目的,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专门用于打捆机的喷药装置,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987352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打捆机喷药装置,其在打捆机上方设有用于喷洒菌种使秸秆有氧发酵成有机肥料的喷药装置,并且所述喷药装置由控制装置进行自动化操控喷药量大小,但该结构仅利用喷药水管将生物菌药液引导喷洒至秸秆上,而利用水管喷洒一般很难保证喷洒均匀,结构上需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捆机喷药装置,能够将生物菌药液均匀喷洒至秸秆上,不存在喷洒死角,提高发酵效率。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打捆机喷药装置,包括打捆机,且所述打捆机上设有进料仓,所述打捆机上设有生物菌药液罐、喷药泵、喷药泵控制组件和分配器,所述进料仓设有多个喷头,喷药泵通过喷药泵控制组件控制喷液流量,生物菌药液罐、喷药泵和分配器依次串联,且所述分配器上设有多个输出端口,喷头输入端设有多个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分别与所述分配器上对应的输出端口相连,喷头内部设有多个喷液管,喷头的输出端设有多个可张合的喷液挡板,且所述喷液管上端与对应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喷液管下端输出的生物菌药液通过对应的喷液挡板阻挡改变喷洒角度。
[0006]所述喷头内设有安装轴套,且各个喷液挡板沿着圆周方向布置且均铰接于所述安装轴套末端,所述安装轴套内螺纹安装有旋转驱动轴,且所述旋转驱动轴头端伸出至喷头外部,所述旋转驱动轴尾端沿着圆周方向均布铰接有多个连杆,并且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旋转驱动轴一端与对应的喷液挡板铰接。
[0007]所述喷头包括套管壳体,且所述套管壳体后端设有端盖,所述安装轴套和各个喷液管均设于所述套管壳体中且末端均固装于所述端盖上,所述喷液管末端一侧设有软管与对应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套管壳体安装于所述进料仓的仓壁上,且所述套管壳体末端置于
进料仓中。
[0008]所述喷药泵控制组件包括主控制器、驱动放大板、喷药驱动器和检测打捆机车速的车速传感器,其中主控制器与驱动放大板双向电连接,驱动放大板与车速传感器连接,主控制器、喷药驱动器和喷药泵依次串联。
[0009]所述分配器一端与所述喷药泵连接,另一端设有回液管与生物菌药液罐连接。
[0010]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1]1、本技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打捆机的进料仓上设置合适数量的喷头以保证进料仓内生物菌药液喷洒均匀,并且本技术的喷头末端设有可张合的喷液挡板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药液喷洒范围,以确保生物菌药液完全均匀地喷洒到秸秆上,不存在喷洒死角,进而提高秸秆发酵效率。
[0012]2、本技术的喷头通过操作人员旋拧旋转驱动轴即可改变各个喷液挡板的张合角度,操作简单方便。
[0013]3、本技术可以利用喷药泵控制组件中的主控制器根据打捆机的车速情况控制喷药泵的生物菌药液流量,提高了智能化程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喷药泵控制组件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喷药管路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采用的喷头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图4中的A处放大图。
[0019]其中,1为打捆机,2为喷药泵控制组件,201为主控制器,202为驱动放大板,203为喷药驱动器,204为车速传感器,3为喷头,301为旋转驱动轴,302为套管壳体,303为进液口,304为喷液管,305为喷液挡板,306为连杆,307为安装轴套,308为端盖,4为生物菌药液罐,5为喷药泵,6为分配器,7为回液管,701为回液端管,8为控制阀,9为进料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21]如图1~5所示,本技术包括打捆机1,且所述打捆机1上设有进料仓9,此为本领域公知技术,本技术还包括生物菌药液罐4、喷药泵5、喷药泵控制组件2、分配器6和多个喷头3,其中生物菌药液罐4、喷药泵5、喷药泵控制组件2和分配器6分别设置于打捆机1上的合适位置,各个喷头3均设于所述进料仓9上,如图2所示,所述喷药泵5通过所述喷药泵控制组件2控制喷液流量,如图3所示,所述生物菌药液罐4、喷药泵5和分配器6依次串联,且所述分配器6上设有A、B、C、D等多个输出端口,如图4所示,所述喷头3输入端设有多个进液口303,且所述进液口303分别与所述分配器6上对应的输出端口相连,生物菌药液即通过所述分配器6分配到各个喷头3上的相应进液口303中,所述分配器6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且为市购产品,所述喷头3内部设有多个喷液管304,所述喷头3的输出端设有多个可张合的喷液挡板305,且所述喷液管304上端与对应的进液口303连通,所述喷液管304下端输出的生物菌药液通过对应的喷液挡板305阻挡改变喷洒角度,本技术也即通过改变各个喷液挡板
305的张合角度来改变生物菌药液的喷洒范围。
[0022]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头3内设有安装轴套307,且各个喷液挡板305沿着圆周方向布置且均铰接于所述安装轴套307末端,所述安装轴套307内螺纹安装有旋转驱动轴301,且所述旋转驱动轴301头端伸出至喷头3外部以方便操作人员转动,所述旋转驱动轴301尾端沿着圆周方向均布铰接有多个连杆306,且所述连杆306远离所述旋转驱动轴301一端与对应的喷液挡板305铰接,由于旋转驱动轴301螺纹安装于所述安装轴套307内,操作人员旋拧所述旋转驱动轴301即可驱动其前进或后退,进而通过各个连杆306驱动各个喷液挡板305张开或闭合。
[0023]如图4~5所示,所述喷头3包括套管壳体302,且所述套管壳体302后端设有端盖308,所述安装轴套307和各个喷液管304均设于所述套管壳体302中且末端均固装于所述端盖308上,所述喷液管304末端一侧同时设有软管与对应的进液口303连接,所述旋转驱动轴301插装于所述安装轴套307中且尾端露出以方便操作人员旋拧,所述套管壳体302安装于所述进料仓9的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捆机喷药装置,包括打捆机,且所述打捆机上设有进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捆机(1)上设有生物菌药液罐(4)、喷药泵(5)、喷药泵控制组件(2)和分配器(6),所述进料仓(9)设有多个喷头(3),喷药泵(5)通过喷药泵控制组件(2)控制喷液流量,生物菌药液罐(4)、喷药泵(5)和分配器(6)依次串联,且所述分配器(6)上设有多个输出端口,喷头(3)输入端设有多个进液口(303),所述进液口(303)分别与所述分配器(6)上对应的输出端口相连,喷头(3)内部设有多个喷液管(304),喷头(3)的输出端设有多个可张合的喷液挡板(305),且所述喷液管(304)上端与对应的进液口(303)连通,所述喷液管(304)下端输出的生物菌药液通过对应的喷液挡板(305)阻挡改变喷洒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捆机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3)内设有安装轴套(307),且各个喷液挡板(305)沿着圆周方向布置且均铰接于所述安装轴套(307)末端,所述安装轴套(307)内螺纹安装有旋转驱动轴(301),且所述旋转驱动轴(301)头端伸出至喷头(3)外部,所述旋转驱动轴(301)尾端沿着圆周方向均布铰接有多个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振江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泰华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