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校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326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3
一种新型校服,包括校服本体和校牌,校服本体的正面铆接有不锈钢金属片,不锈钢金属片上一体成型有U型框,U型框的内侧壁上开设有U型槽,校牌的底侧与左右两侧均插入U型槽内,U型框的顶端开口处盖合有顶板,顶板的底端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两侧插入U型槽内且与U型槽的槽壁贴合,固定块的底侧与校牌的顶侧贴合,固定块的两侧还均设置有与U型框连接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校牌通过U型框能够快捷方便地与校服本体完成拆装,且校牌与U型框之间的连接稳定。校牌能够方便且牢固地安装在校服本体的上,不会对脖子部位造成不适,也不会影响日常活动。响日常活动。响日常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校服


[0001]本技术涉及服装服饰
,具体为一种新型校服。

技术介绍

[0002]校服最早起源于欧洲,学校为了规范管理,统一的着装。学校为了进一步方便对学生的管理,除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穿着校服外,还会要求学生佩戴校牌,校牌上印有学生的班级和姓名。但是现有的校牌大都通过挂绳挂在脖子上。一方面对脖子部位造成不适,另一方面挂在脖子上晃动的校牌对日常的活动也造成了不便。
[0003]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的校牌挂在脖子上,既对脖子部位造成不适,又影响日常活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校服,通过在校服本体上可拆卸连接校牌,旨在达到校牌携带方便,不会对脖子部位造成不适,也不会影响日常活动,且校牌与校服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拆装方便的技术效果。
[0005]一种新型校服,包括校服本体和校牌,所述校服本体的正面对应人体的胸口位置铆接有不锈钢金属片,所述不锈钢金属片上背离校服本体的一侧一体成型有U型框,所述U型框的内侧壁上开设有U型槽,所述校牌的底侧与左右两侧均插入U型槽内且与U型槽的槽壁贴合,所述U型框的顶端开口处盖合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端两侧与U型框的顶端两侧贴合,所述顶板的底端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两侧插入U型槽内且与U型槽的槽壁贴合,所述固定块的底侧与校牌的顶侧贴合,所述固定块的两侧还均设置有与U型框连接的连接结构。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校牌的两侧插入U型槽内,并向下移动校牌,直至校牌的底侧与U型槽的底侧槽壁贴合。接着将固定块的两侧插入U型槽,并向下移动固定块,直至顶板的底端两侧与U型框的顶端两侧贴合。此时,固定块的底侧与校牌的顶侧贴合,防止校牌在U型槽内晃动。最后通过连接结构将固定块与U型框固定连接,即可将校牌稳定地安装在U型框内。当需要将校牌从U型框中拆下时,解开连接结构,拉动顶板即可将固定块从U型槽内抽出。最后将校牌从U型槽内抽出即可。本技术中的校牌通过U型框能够快捷方便地与校服本体完成拆装,且校牌与U型框之间的连接稳定。校牌能够方便且牢固地安装在校服本体的上,不会对脖子部位造成不适,也不会影响日常活动。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U型框的两侧外侧壁上均开设有与U型槽相通的连接孔,所述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均开设有与连接孔位置对应的凹槽,所述连接结构位于凹槽内,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杆和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连接于连接杆与凹槽的槽底之间,所述连接杆上背离弹簧的一端穿出凹槽且穿过连接孔并设置为弧形。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固定块的两侧插入U型槽内时,先按压连接杆,连接杆向凹槽内移动,弹簧被压缩形成朝向凹槽外的反弹力。接着将固定块的两侧插入U型
槽内并沿着U型槽向下移动,当连接杆滑动至U型框的顶端,轻微释放按压在连接杆上的力,连接杆的弧形端穿出凹槽并与U型框的顶端接触。此时松开连接杆并向下移动固定块,U型框的顶端作用在连接杆的弧形端上的力可以分解为朝向凹槽内的力,从而将连接杆继续按压回凹槽内。向下移动固定块,直至固定块与校牌接触,此时凹槽与连接孔的位置对应,在弹簧的反弹力的作用下,连接杆穿出凹槽并穿过连接孔,即可将固定块固定在当前位置。同理,当需要抽出固定块时,按压连接杆,使连接杆的弧形端位于连接孔,向上拉动顶板即可直接将固定块从U型槽内抽出。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顶板的长度和宽度均与U型框相等。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顶板与U型框的外表面的平整度。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校牌包括底壳、透明套壳和硬纸片,所述硬纸片的正面印刷有学生信息,所述硬纸片以正面朝向底壳的开口的状态放入底壳内,所述透明套壳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套设在底壳的外部。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更换硬纸片时,将透明套壳从底壳上取下即可。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透明套壳的顶端固定有抽拉块,所述固定块的底端开设有可供抽拉块插入的插槽。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抽拉块能够更加方便地将校牌抽出,将固定块插入U型槽内后,抽拉块会插入插槽内,抽拉块不会阻碍到固定块的插入。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U型框和顶板的各个边角位置均经过圆滑过渡处理。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U型框和顶板的各个边角划伤学生。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一种新型校服,将校牌的两侧插入U型槽内,并向下移动校牌,直至校牌的底侧与U型槽的底侧槽壁贴合。接着将固定块的两侧插入U型槽,并向下移动固定块,直至顶板的底端两侧与U型框的顶端两侧贴合。此时,固定块的底侧与校牌的顶侧贴合,防止校牌在U型槽内晃动。最后通过连接结构将固定块与U型框固定连接,即可将校牌稳定地安装在U型框内。当需要将校牌从U型框中拆下时,解开连接结构,拉动顶板即可将固定块从U型槽内抽出。最后将校牌从U型槽内抽出即可。本技术中的校牌通过U型框能够快捷方便地与校服本体完成拆装,且校牌与U型框之间的连接稳定。校牌能够方便且牢固地安装在校服本体的上,不会对脖子部位造成不适,也不会影响日常活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校服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校服的顶板、固定块和校牌的剖视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校服的U型框的剖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校服的U型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校服的顶板和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一种新型校服的校牌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1、校服本体;2、校牌;3、不锈钢金属片;4、U型框;5、U型槽;6、连接孔;7、底壳;8、透明套壳;9、抽拉块;10、顶板;11、固定块;12、插槽;13、凹槽;14、连接杆;15、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一种新型校服,如图1

图6所示,包括校服本体1和校牌2。
[0028]校服本体1的正面对应人体的胸口位置铆接有不锈钢金属片3。不锈钢金属片3上背离校服本体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U型框4。U型框4的内侧壁上开设有U型槽5。U型框4的两侧外侧壁上均开设有与U型槽5相通的连接孔6。
[0029]校牌2包括底壳7、透明套壳8和硬纸片。硬纸片的正面印刷有学生信息,硬纸片以正面朝向底壳7的开口的状态放入底壳7内。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校服,其特征在于:包括校服本体(1)和校牌(2),所述校服本体(1)的正面对应人体的胸口位置铆接有不锈钢金属片(3),所述不锈钢金属片(3)上背离校服本体(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U型框(4),所述U型框(4)的内侧壁上开设有U型槽(5),所述校牌(2)的底侧与左右两侧均插入U型槽(5)内且与U型槽(5)的槽壁贴合,所述U型框(4)的顶端开口处盖合有顶板(10),所述顶板(10)的底端两侧与U型框(4)的顶端两侧贴合,所述顶板(10)的底端固定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的两侧插入U型槽(5)内且与U型槽(5)的槽壁贴合,所述固定块(11)的底侧与校牌(2)的顶侧贴合,所述固定块(11)的两侧还均设置有与U型框(4)连接的连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校服,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框(4)的两侧外侧壁上均开设有与U型槽(5)相通的连接孔(6),所述固定块(1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连接孔(6)位置对应的凹槽(13),所述连接结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屹服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