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灵敏度位移检测方法及位移传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位移检测
,具体是一种高灵敏度位移检测方法及位移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位移检测是传感器应用场景的一个重要分支类别,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高灵敏度的微小位移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位移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光电位移探测、压电式检测、电容式检测、应变式检测、全息光学检测等多种方式。
[0003]现有技术中的位移传感器在应用到微小位移检测时,可以根据其工作特点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接触式测量精度高,但会对被测元件的运动产生干扰,带来测量误差,同时受制于加工精度,一般只能应用于相对较大尺度下的微小位移检测。而现有的非接触测量方式测量避免了接触式测量带来的干扰性误差,适用于微纳尺度领域的微小位移检测,但是在灵敏度和稳定性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灵敏度位移检测方法及位移传感器,利用模态耦合效应的机理,利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高灵敏度位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位移传感器中谐振器在模态A与模态B耦合时模态A的振动位移模型,为:式中,x
A
为模态A的位移量,m
B
、ω
B
、γ
B
、F
B
分别为模态B的等效质量、本征频率、阻尼系数、驱动力幅值,κ
B
为模态B的三阶刚度非线性耦合系数,σ
B
为模态B的频率变化量;步骤2,激发谐振器的模态A与模态B,并使模态A与模态B耦合,获取当前模态B的谐振频率,定义为第一频率;步骤3,通过谐振器的模态A来敏感外部的位移信息,使模态B的谐振频率发生偏移,并获取当前模态B的谐振频率,定义为第二频率;步骤4,基于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得到模态B的频率变化量,并基于模态A的振动位移模型以及模态B的频率变化量得到模态A的位移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灵敏度位移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振动位移模型的构建过程具体为:建立谐振器两个模态存在耦合且同时被激励时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为:式中,x
B
为模态B的位移量,m
A
、ω
A
、γ
A
、F
A
分别为模态A的等效质量、本征频率、阻尼系数、驱动力幅值,κ
A
为模态A的三阶刚度非线性耦合系数,α
A
、α
B
为模态A、模态B的一阶刚度非线性耦合系数,β
A
、β
B
为模态A、模态B的二阶刚度非线性耦合系数,ω
dA
、ω
dB
为模态A、模态B的角频率,t为时间;利用旋波近似的方法对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求解,得到处于稳态响应时模态A与模态B的响应关系,为:式中,σ
A
为模态A的频率变化量,其中,σ
B
=(ω
dB
‑
ω
B
)/γ
B
,σ
A
=(ω
dA
‑
ω
A
)/γ
A
;以模态B为观察对象,并在闭环控制下使模态B处于谐振状态,使模态B的位移满足|x
B
|=F
B
/m
B
ω
B
γ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松,路阔,肖定邦,吴学忠,席翔,张勇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