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交替助驱提高特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32638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气交替助驱提高特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新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现场井网条件,选择一注采完善的蒸汽驱井组;步骤2,将生产井关闭,根据实际油藏条件,在中心注入井连续注入一定量的蒸汽;步骤3,中心注入井关井焖井一段时间,利用注入的蒸汽热量充分加热原油,降低原油粘度;步骤4,打开注入井,连续注入氮气和高温起泡剂,驱替原油,并防止汽窜;步骤5,生产井限量生产一段时间后关井重复步骤2。该方法改善了特超稠油由于油水流度比的差异导致蒸汽驱过程中极易汽窜的问题,利用氮气惰性气体的隔热保温助驱作用来逐轮次的剥离汽窜通道中加热降粘后的原油,同时减少蒸汽的注入量,进一步提高特超稠油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益。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气交替助驱提高特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力采油
,特别是涉及热力采油一种热气交替助驱提高特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蒸汽驱是稠油蒸汽吞吐后期的有效接替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目前国内外成功实施蒸汽驱的油藏大部分为普通稠油油藏。对于特超稠油油藏,由于油水流度比大,蒸汽驱过程中极易发生汽窜,影响开发效果。国内外尚无特超稠油油藏成功实施蒸汽驱的实例。
[0003]胜利油田目前已动用的特超稠油油藏地质储量为3.1亿吨,由于原油粘度大,产量递减快导致周期生产时间短。目前特超稠油区块的生产周期数平均达到11个,已进入高轮次开发阶段,急需后续接替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0004]鉴于以往在特超稠油油藏开展蒸汽驱实践经验表明:连续汽驱导致油藏汽窜严重,蒸汽迅速突破,油井高含水、低产油,开发效果差。原因是,与普通稠油蒸汽驱替不同,特超稠油在蒸汽驱过程中表现为对汽窜通道中加热降粘原油的剥离作用,而不是驱替作用。
[0005]在申请号:CN201610620741.9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通过确定水平井蒸汽驱井网形式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该通过确定水平井蒸汽驱井网形式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包括:步骤1,选择水平井蒸汽驱油层物性参数;步骤2,优化部署水平井;步骤3,转驱前采用HDCS或HDNS方式蒸汽吞吐;步骤4,确定水平井蒸汽驱井网形式;步骤5,确定蒸汽驱转驱时机;步骤6,确定蒸汽驱其他参数,进行蒸汽驱开发。
[0006]在申请号:CN201110169284.3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浅油藏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混合开采方法,在浅油藏区设置三口深度直达储油层下方且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水平井;然后利用蒸汽吞吐方法给三口水平井中注入高温高压蒸汽并关闭数天;打开油井后使粘度降低的稠油开始流出并采收;在产油过程中,扩散到储油层中的热蒸汽不断向上散发在三口水平井上方形成蒸汽腔,此时开始仅向中间水平井注汽管注入高温高压蒸汽以持续向蒸汽腔续热,同时,三口水平井持续产油;当储油层的产油量持续下降不能达到预期采油量时,停止向中间水平井的注汽管注入高温高压蒸汽以停止采油。
[0007]在申请号:CN201210345782.3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稠油油藏的蒸汽驱开采方法,包括:在进行蒸汽驱开采的同时,向油藏地层中注入驱油剂的水溶液;按质量份数计,该驱油剂含有0.001~20份的磺化酚醛树脂的钠盐和/或钙盐、0.001~20份的驱油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或驱油用非离子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述磺化酚醛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200000,所述磺化酚醛树脂中,硫的质量分数为5%~20%。
[0008]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专利技术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热气交替助驱提高特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新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热力采油的一种热气交替助驱提高特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新方法。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热气交替助驱提高特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新方法,该热气交替助驱提高特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新方法设计包括:步骤1,根据现场井网条件,选择一注采完善的蒸汽驱井组;步骤2,将生产井关闭,根据实际油藏条件,在中心注入井连续注入一定量的蒸汽;步骤3,中心注入井关井焖井一段时间,利用注入的蒸汽热量充分加热原油,降低原油粘度;步骤4,打开注入井,连续注入氮气和高温起泡剂,驱替原油,并防止汽窜;同时打开生产井;以及步骤5,生产井限量生产一段时间后关井重复步骤2。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12]在步骤1中,根据不同的稠油油藏开发状况、井网形式选择井网完善的蒸汽驱井组。
[0013]在步骤1中,选择的井网类型为反五点、反七点或反九点。
[0014]在步骤2中,根据油藏特征、流体性质结合井网形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注汽井的注汽速度和注汽天数。
[0015]在步骤2中,优化注汽井的注汽速为120~160t/d,连续注入20~40d。
[0016]在步骤3中,中心注汽井根据数模优化的注汽速度、注汽天数连续注入后关闭、焖井,充分加热地层中的原油。
[0017]在步骤3中,焖井5~15d。
[0018]在步骤4中,打开注入井,根据数值模拟优化结果,连续注入1000~4000Nm3/d的氮气和浓度为0.2~0.5%的高温起泡剂,驱替加热后的原油,并调整热前缘防止汽窜;同时打开生产井生产。
[0019]在步骤5中,生产井以采液量15~30t/d生产2~3个月后,关闭生产井;注入井重复步骤2。
[0020]本专利技术中的热气交替助驱提高特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新方法,设计思路清楚、应用简单,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利于推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专利技术的热气交替注入来提高特超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新方法,综合利用蒸汽、氮气和高温起泡剂的特性优势,交替注汽(气),间歇生产,不但有效避免汽窜现象,而且节约注汽量,简单易操作,适用油藏范围广,可有效改善特超稠油油藏蒸汽驱的开发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热气交替助驱提高特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新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现场试验井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0024]本专利技术的热气交替助驱提高特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新方法包括了以下步骤:
[0025]步骤1,根据现场井网条件,选择一注采完善的蒸汽驱井组;
[0026]步骤2,将生产井关闭,根据实际油藏条件,在中心注入井连续注入一定量的蒸汽;
[0027]步骤3,中心注入井关井焖井一段时间,利用注入的蒸汽热量充分加热原油,降低原油粘度;
[0028]步骤4,打开注入井,连续注入氮气和高温起泡剂,驱替原油,并防止汽窜;同时打开生产井;
[0029]在一实施例中,打开注入井,连续注入氮气和高温起泡剂。利用氮气的隔热保温作用阻止热量散失,同时驱替加热降粘后的原油;高温起泡剂可调整热前缘防止汽窜;同时打开生产井生产;
[0030]步骤5,生产井限量生产一段时间后关井重复步骤2。
[0031]以下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几个具体实施例。
[0032]实施例1:
[0033]在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1中,某一特超稠油区块,油藏埋深420

510m,有效厚度5

7m,原始地层压力4.2

5.1MPa,地层温度28℃,油藏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为50000~90000mPa.s,采用反九点水平井网开发(图2)。采用HDNS开发后开展蒸汽驱试验,由于地层非均质性强、油水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热气交替助驱提高特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新方法,其特征在于,热气交替助驱提高特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新方法步骤1,根据现场井网条件,选择一注采完善的蒸汽驱井组;步骤2,将生产井关闭,根据实际油藏条件,在中心注入井连续注入一定量的蒸汽;步骤3,中心注入井关井焖井一段时间,利用注入的蒸汽热量充分加热原油,降低原油粘度;步骤4,打开注入井,连续注入氮气和高温起泡剂,驱替原油,并防止汽窜;同时打开生产井;步骤5,生产井限量生产一段时间后关井重复步骤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气交替助驱提高特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根据不同的稠油油藏开发状况、井网形式选择井网完善的蒸汽驱井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气交替助驱提高特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选择的井网类型为反五点、反七点或反九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热气交替助驱提高特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根据油藏特征、流体性质结合井网形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注汽井的注汽速度和注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涛吴光焕李洪毅王可君赵衍彬刘西雷唐亮李伟王传飞尹小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