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252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电池组件,太阳能电池片包括:半导体基底;第一栅线,第一栅线沿第一方向排布于半导体基底的表面;第二栅线,第二栅线沿第二方向排布于半导体基底的表面,第二栅线与第一栅线垂直并相交;第二栅线包括:与第一栅线相连接的邻近部;与邻近部相连接的延伸部,且邻近部位于第一栅线与延伸部之间,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部的长度至少为第二栅线长度的0.8;位于第二栅线的表面且至少覆盖延伸部的表面的阻焊层;第三栅线,第三栅线沿第二方向排布于半导体基底的表面且与第一栅线垂直。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有利于改善在制作光伏电池的过程中出现的第三栅线与第一栅线交界区域出现断栅的情况。况。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电池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光伏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电池片是一种利用太阳光发电的光电半导体结构,它只要被满足一定照度条件的光照度,就可输出电压及在有回路的情况下产生电流。
[0003]一般的,太阳能电池片是在硅片的基础上经过制绒、扩散、清洗、镀膜及丝网印刷等生产工艺制成,其中丝网印刷工序是将导电浆料按一定的网版图形印刷到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和/或背面,印刷出来的结构包括主栅与副栅,副栅将太阳能电池片产生的光生电流汇集到主栅上。将不同的太阳能电池片焊接在一起,构成光伏电池组件,且焊接过程主要包括采用焊带与主栅进行焊接。
[0004]然而,目前的光伏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及光伏电池组件,可以改善太阳能电池片中出现的第一栅线与第三栅线交界区域的断栅现象。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包括半导体基底;第一栅线,所述第一栅线沿第一方向排布于所述半导体基底的表面;第二栅线,所述第二栅线沿第二方向排布于所述半导体基底的表面,所述第二栅线与所述第一栅线垂直并相交,且在垂直于所述半导体基底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栅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栅线的厚度;所述第二栅线包括:邻近部,所述邻近部与所述第一栅线相连接;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邻近部相连接,且所述邻近部位于所述第一栅线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延伸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邻近部的长度;阻焊层,所述阻焊层位于所述第二栅线的表面且至少覆盖所述延伸部的顶面;第三栅线,所述第三栅线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于所述半导体基底的表面且与所述第一栅线垂直,其中,所述第三栅线还覆盖所述第一栅线、所述阻焊层以及所述第二栅线,且所述第三栅线与至少2条所述第一栅线电连接。
[0007]另外,所述阻焊层覆盖所述第二栅线的整个顶面。
[0008]另外,在垂直于所述半导体基底表面的方向上,所述阻焊层的厚度为5nm~10nm。
[0009]另外,所述阻焊层的材料包括环氧树脂或者聚酯树脂。
[0010]另外,在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栅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栅线的宽度。
[0011]另外,在垂直于所述半导体基底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栅线的厚度为所述第三栅线的厚度的0.4~1。
[0012]另外,在垂直于所述半导体基底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栅线的厚度为0.004mm~0.016mm。
[0013]另外,在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栅线的宽度为0.02mm~0.05mm。
[0014]另外,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栅线的长度为0.3mm~0.6mm。另外,所述第一栅线与所述第二栅线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5]另外,所述第一栅线包括:平坦部以及位于平坦部相对两侧的过渡部,且所述过渡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栅线相连;其中,在沿所述平坦部指向所述第二栅线的方向上,所述过渡部在垂直于所述半导体基底的表面上的厚度逐渐减小。
[0016]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伏电池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串,其中所述太阳能电池串由上述的太阳能电池片电连接形成。
[0017]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8]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第一栅线上设置若干与第一栅线垂直相交的第二栅线,且在第二栅线的表面设置阻焊层,阻焊层至少覆盖第二栅线的延伸部的顶面,且延伸部为第二栅线远离第一栅线且与第三栅线交界的部分。通过设置第二栅线,与第一栅线交界区域的为第二栅线和第三栅线的叠层结构,因此,增加了第一栅线与第三栅线交界区域的叠层结构的厚度,从而降低了焊带熔锡渗入第一栅线与第三栅线交界区域以隔开第一栅线和第三栅线的概率;此外,通过设置第二栅线,相较于整体增加第三栅线的厚度的方案而言,设置第二栅线的方案能够节约制作第二栅线和第三栅线所需的浆料用量,降低太阳能电池片的成本。同时,阻焊层的设置,可以防止焊带熔锡流入第二栅线与第三栅线的交界区域,从而防止第二栅线与第三栅线之间发生断栅,即使第二栅线的长度较短,由于阻焊层的设置,第二栅线与第三栅线之间发生断栅的风险也会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有效保证太阳能电池片的质量,使得利用该太阳能电池片制作的光伏电池组件的成本低、光电转换效率高且使用寿命长。
[0019]另外,第二栅线在半导体基底表面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三栅线位于第二栅线正上方的部分在半导体基底表面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重合,或者,第二投影位于第一投影内。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重合,既增加了第一栅线与第三栅线的交界区域的厚度,又可以不改变太阳能电池片的受光面积,从而保证太阳能电池片具有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0020]另外,阻焊层覆盖第二栅线的整个顶面,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阻焊层阻挡焊带熔锡流向第二栅线和第三栅线交界区域的能力,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二栅线与第三栅线交界区域发生断栅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22]图1为一种光伏电池结构对应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对应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栅线与第二栅线连接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二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的第三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片的第四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池组件的第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电池组件的第二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技术介绍
可知,目前的光伏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均有待提高。
[0032]经分析发现,在对光伏电池组件进行电致发光(EL,electroluminescent)检测后发现,EL图像上呈现灰暗色,表明光伏电池组件的主栅与副栅交接区域存在断栅的问题,即主栅与副栅交界区域局部或者全部区域被断开。这样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光生电流的收集,从而影响光伏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此外,在使用具有断栅问题的光伏电池组件期间,断栅位置会出现局部发热的热斑现象,影响光伏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
[0033]对进行焊接之前的太阳能电池片进行EL检测,均未发现断栅的问题。由此可知,是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焊接形成光伏电池组件期间,带来了主栅和副栅的交界区域的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导体基底;第一栅线,所述第一栅线沿第一方向排布于所述半导体基底的表面;第二栅线,所述第二栅线沿第二方向排布于所述半导体基底的表面,所述第二栅线与所述第一栅线垂直并相交,且在垂直于所述半导体基底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栅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栅线的厚度;所述第二栅线包括:邻近部,所述邻近部与所述第一栅线相连接;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邻近部相连接,且所述邻近部位于所述第一栅线与所述延伸部之间,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延伸部的长度至少为所述第二栅线长度的0.8;阻焊层,所述阻焊层位于所述第二栅线的表面且至少覆盖所述延伸部的顶面;第三栅线,所述第三栅线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于所述半导体基底的表面且与所述第一栅线垂直,其中,所述第三栅线覆盖所述第一栅线、所述阻焊层以及所述第二栅线,且所述第三栅线与至少2条所述第一栅线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焊层覆盖所述第二栅线的整个顶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半导体基底表面的方向上,所述阻焊层的厚度为5nm~10n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焊层的材料包括环氧树脂或者聚酯树脂。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在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黄纪德吴君立金浩张昕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