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度高的全高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880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全高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度高的全高闸。其技术方案包括:安装箱、左侧架和右侧架,安装箱内部两侧通过滑槽分别安装有第一吊架、第二吊架,第一吊架底部安装有左侧架,第二吊架底部安装有右侧架,安装箱内部两侧通过安装架安装有丝杆,丝杆外侧螺纹安装有丝套件,丝杆一端安装有伺服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相对移动的第一吊架、第二吊架可带动左侧架、右侧架进行相对移动,便于调节左侧架、右侧架之间的距离,使其工作人员可根据通行人员的特殊情况进行调节通行距离,使其装置可适用于不同体型或者行动不便于的人员通行,解决了特殊通行人员的烦恼,增加了装置的可调节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度高的全高闸


[0001]本技术涉及全高闸
,具体为一种安全度高的全高闸。

技术介绍

[0002]全高闸一种门禁设备,由盖板和承重柱等组成,适用于严格的管制区,可有效防止攀爬、钻越,转闸主要分全高转闸、半高转闸,通行人员在通过转闸时,受管理权限控制的转闸可以拒绝没有权限的人员进入,如通过权限允许通过,转闸会自动放行,为此提出一种安全度高的全高闸。
[0003]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13980602U公开一种使用安全的双门全高转闸,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底面靠近两侧边缘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承重柱,所述盖板底面靠近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旋转柱,所述盖板下方固定安装有气泵,所述承重柱内部靠近上边缘位置固定安装有消毒框,所述盖板下表面靠近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表面均固定安装有支撑座脚,所述支撑柱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承重柱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承重柱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承重座脚。
[0004]现有的安全度高的全高闸存在的缺陷是:
[0005]1、该装置及市面上的大多数此类装置都不具有调节通行距离的功能,使得装置无法根据特殊人群的通行需要进行调节通行距离,导致体型较大人员以及需要轮椅的残疾人士无法通行,造成特殊通行人员无法通行的烦恼,使装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0006]2、在通行者通行装置时,由于大多数此类装置不具有自动旋转放行功能,从而需要通行人员接触性旋转装置进行放行,接触装置容易导致通行人员交叉感染病菌,降低了装置的卫生安全性,同时也无法阻挡尾随行人进入,容易发生碰撞以及容易造成夹伤事故,从而降低了装置的安全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安全度高的全高闸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度高的全高闸,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度高的全高闸,包括安装箱、左侧架和右侧架,所述安装箱内部两侧通过滑槽分别安装有第一吊架、第二吊架,所述第一吊架底部安装有左侧架,且左侧架正面安装有红外接收器,所述第二吊架底部安装有右侧架,且右侧架正面安装有红外发射器,所述安装箱内部两侧通过安装架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外侧螺纹安装有丝套件,且两组丝套件分别与第一吊架、第二吊架顶部连接,所述丝杆一端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第一吊架顶部一侧安装有调速电机,所述调速电机输出端安装有转杆。
[0009]通过伺服电机通电运行带动丝杆进行旋转,旋转的丝杆与丝套件配合带动第一吊架、第二吊架进行相对移动,通过相对移动的第一吊架、第二吊架可带动左侧架、右侧架进
行相对移动,便于调节左侧架、右侧架之间的距离,使其工作人员可根据通行人员的特殊情况进行调节通行距离,使其装置可适用于不同体型或者行动不便于的人员通行,解决了特殊通行人员的烦恼,增加了装置的可调节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通过红外接收器与红外发射器组成一个红外线的对射系统,当通行人员遮挡红外线时,并通过控制器控制调速电机进行运行,通电运行的调速电机通过转杆带动防护杆进行旋转,实现一人一杆的安全通行规则,有效避免夹伤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装置通行的安全性,同时自动旋转的防护杆实现无接触放行的目的,有效解决接触旋转防护杆导致病菌交叉感染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卫生安全。
[0010]优选的,所述安装箱正面安装有声报器,且安装箱正面一侧安装有进液口,安装箱底部两侧设置有滑槽,且安装箱内部的顶部两侧安装有安装架。当通行人员遮挡红外接收器与红外发射器组成的对射红外线时,则声报器进行声音提示,警示通行人员一人一杆安全通行规则,通过进液口可向储液箱内部补充消毒液,通过滑槽可活动安装第一吊架、第二吊架,便于第一吊架、第二吊架进行移动。
[0011]优选的,所述左侧架内侧等距安装有阻拦杆,且左侧架和右侧架的底部皆安装有滚轮。阻拦杆可限定通行放行,使其通行者只能单向通行,通过滚轮可对左侧架和右侧架进行支撑移动,便于左侧架和右侧架进行移动调节间距。
[0012]优选的,所述转杆外侧等距安装有三组防护杆,转杆底端安装有托板,且托板焊接在左侧架内侧。通过转杆带动防护杆进行旋转,从而便于通行者一人一杆安全通行,通过托板可对转杆进行支撑,保证了转杆旋转的稳定性。
[0013]优选的,所述右侧架内侧安装有消毒雾化盒,且右侧架的背面安装有控制器。消毒雾化盒可将消毒液进行雾化,雾化的消毒液对通行者进行消毒,控制器通过导线与声报器、红外接收器、红外发射器、调速电机、水泵电性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安装箱内部安装有储液箱,储液箱一侧通过管件安装有水泵。通过水泵通电运行可产生吸力,吸力可将储液箱内部消毒通过软管输送至消毒雾化盒,消毒雾化盒可将消毒液进行雾化,雾化的消毒液对通行者进行消毒。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通过伺服电机通电运行带动丝杆进行旋转,旋转的丝杆与丝套件配合带动第一吊架、第二吊架进行相对移动,通过相对移动的第一吊架、第二吊架可带动左侧架、右侧架进行相对移动,便于调节左侧架、右侧架之间的距离,使其工作人员可根据通行人员的特殊情况进行调节通行距离,使其装置可适用于不同体型或者行动不便于的人员通行,解决了特殊通行人员的烦恼,增加了装置的可调节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7]2、通过红外接收器与红外发射器组成一个红外线的对射系统,当通行人员遮挡红外线时,则声报器进行声音提示并通过控制器控制调速电机进行运行,通电运行的调速电机通过转杆带动防护杆进行旋转,实现一人一杆的安全通行规则,有效避免夹伤事故的发生,提高了装置通行的安全性,同时自动旋转的防护杆实现无接触放行的目的,有效解决接触旋转防护杆导致病菌交叉感染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卫生安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右侧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安装箱;101、声报器;102、进液口;103、滑槽;104、安装架;2、左侧架;201、阻拦杆;202、滚轮;203、红外接收器;204、第一吊架;3、转杆;301、防护杆;302、调速电机;4、右侧架;401、红外发射器;402、消毒雾化盒;403、控制器;404、第二吊架;5、储液箱;501、水泵;6、丝杆;601、丝套件;602、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安全度高的全高闸,包括安装箱1、左侧架2和右侧架4,安装箱1内部两侧通过滑槽103分别安装有第一吊架204、第二吊架404,第一吊架204底部安装有左侧架2,且左侧架2正面安装有红外接收器203,第二吊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度高的全高闸,包括安装箱(1)、左侧架(2)和右侧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1)内部两侧通过滑槽(103)分别安装有第一吊架(204)、第二吊架(404),所述第一吊架(204)底部安装有左侧架(2),且左侧架(2)正面安装有红外接收器(203),所述第二吊架(404)底部安装有右侧架(4),且右侧架(4)正面安装有红外发射器(401),所述安装箱(1)内部两侧通过安装架(104)安装有丝杆(6),所述丝杆(6)外侧螺纹安装有丝套件(601),且两组丝套件(601)分别与第一吊架(204)、第二吊架(404)顶部连接,所述丝杆(6)一端安装有伺服电机(602),所述第一吊架(204)顶部一侧安装有调速电机(302),所述调速电机(302)输出端安装有转杆(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度高的全高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箱(1)正面安装有声报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维豪刘亚男束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先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