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节的下控制臂安装点试验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8061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节的下控制臂安装点试验工装,包括有供待试验转向节与下控制臂连接的连接部设置其中的受力件,受力件包括有:第一受力部,该第一受力部沿连接部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受力部,连接在第一受力部上,并平行于待试验转向节的轮心所在中轴线设置;试验的作用点,第一受力部的中轴线和第二受力部的中轴线相交形成;施力机构,包括有:第一施力件,施力于第一受力部以模拟车身行进的前后方向载荷,第一施力件施加的第一载荷力的作用线经过试验的作用点;以及第二施力件,施力于第二受力部以模拟施加车宽左右方向载荷,第二施力件施加的第二载荷力的作用线经过试验的作用点。该试验工装能保证多方向的载荷作用点一致。用点一致。用点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节的下控制臂安装点试验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性能试验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节的下控制臂安装点试验工装。

技术介绍

[0002]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上的主要零件之一,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现有转向节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转向节1a的轮心13a与轮毂轴承相连接,转向节1a的下端(即对应为转向节1a下端开设的通孔11a处)与下控制臂相连,下控制臂通过副车架连接到车辆车身,具体可参考申请号为CN201910983762.0(申请公布号为CN11265983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车辆前悬架。
[0003]汽车控制臂是汽车悬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支撑车身,传递横向和纵向的载荷,控制车轮与车身的相对运动,转向节与下控制臂的安装结构参考专利号ZL201520684046.X所公开的转向节与下摆臂的连接结构;为保证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因此下控制臂(包括与之相连的衬套及球头)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使用寿命,故对下控制臂与转向节的连接位置处的疲劳寿命要求较高,需要通过试验精准的复现该位置处的受力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节的下控制臂安装点试验工装,包括:实验平台;连接件(2),设置在实验平台上,与待试验转向节(1)的轮心(11)连接,以使所述待试验转向节(1)保持与实验平台所在平面有预设距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供待试验转向节(1)与下控制臂连接的连接部(12)设置其中的受力件(3),借助所述受力件(3)的受力情况而反馈连接部(12)的受力情况,其中,所述受力件(3)包括有:第一受力部(31),该第一受力部(31)沿连接部(1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受力部(32),连接在所述第一受力部(31)上,并平行于待试验转向节(1)的轮心(11)所在中轴线(C)设置;试验的作用点(P),所述第一受力部(31)的中轴线(A)和第二受力部(32)的中轴线(B)相交形成;施力机构(7;7

),包括有:第一施力件(7),施力于第一受力部(31)以模拟车身行进的前后方向(X)载荷,其中,车身行进的前后方向(X)与轮心(11)所在中轴线(C)方向垂直;第一施力件(7)施加的第一载荷力的作用线经过试验的作用点(P);以及第二施力件(7

),施力于第二受力部(32)以模拟施加车宽左右方向(Y)载荷,其中,车宽左右方向(Y)与轮心(11)所在中轴线(C)方向平行;第二施力件(7

)施加的第二载荷力的作用线经过试验的作用点(P)。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节的下控制臂安装点试验工装,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施力机构(7;7

)的施力部和对应的受力部之间还设有用于将施力部施加的力传导至对应的受力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达白英强林国峰徐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旭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