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触头结构、开关单元、隔离开关及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316824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5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动触头结构、开关单元、隔离开关及供电系统,涉及电器技术领域。该动触头结构包括支撑段,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段相对两端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用于和静触头连接或断开;所述连接段静触头切入的一侧宽度小于连接段背离静触头切入的一侧宽度;所述连接段背离所述支撑段的一侧面形成有引弧斜面。能够使电弧快速的进入灭弧室,并降低动触头通断位置处的灼烧度。置处的灼烧度。置处的灼烧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触头结构、开关单元、隔离开关及供电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触头结构、开关单元、隔离开关及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转动式隔离开关通常由若干个开关单元堆叠而成,各开关单元包括壳体,每个壳体中安装有相对应的动触头及静触头,以及用于安装动触头的转动架,在转动架转动时,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形成接触导通或分离断开的不同状态,以实现控制接入线路的通断。
[0003]在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时会产生电弧,电弧不仅会对触头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还会使断开电路的时间延长,给隔离开关的使用带来隐患,故往往会在各开关单元内设置灭弧室,以通过拉弧和切割电弧的方式进行快速灭弧。
[0004]现有的动触头为了避免转动时与灭弧室干涉,通常将动触头与静触头通断位置处与灭弧室之间设置一定的距离,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无法使动触头通断位置处产生的电弧及时进入灭弧室,造成动触头通断位置处灼烧严重,影响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动触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触头结构及隔离开关,能够使电弧快速的进入灭弧室,并降低动触头通断位置处的灼烧度。
[0006]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动触头结构,包括支撑段,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段相对两端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用于和静触头连接或断开;所述连接段静触头切入的一侧宽度小于连接段背离静触头切入的一侧宽度;所述连接段背离所述支撑段的一侧面形成有引弧斜面。
[0008]可选地,所述引弧斜面从与所述静触头切入的一侧向外连续延伸。
[0009]可选地,所述连接段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所述第一触片和所述第二触片之间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静触头的容置空间,所述引弧斜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触片和所述第二触片上。
[0010]可选地,所述支撑段呈直线型设置,所述引弧斜面所在平面与所述支撑段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0
°
至140
°

[0011]可选地,所述引弧斜面的引出位置设置有引弧圆角,所述引出位置位于所述引弧斜面与所述连接段背离切入所述静触头的一侧所形成的夹角位置。
[0012]可选地,所述引弧斜面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触片和所述第二触片上,且所述引弧斜面的接入位置设置有产弧圆角,所述接入位置位于所述引弧斜面与所述连接段切入所述静触头的一侧所形成的夹角位置。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触片和所述第二触片平行设置或呈预设夹角;所述第一触片和
所述第二触片切入所述静触头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翻边,且两个所述翻边向相背离的一侧翻折。
[0014]可选地,所述引弧圆角突出于所述引弧斜面。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触片和所述第二触片上分别设置有折弯部,以使所述第一触片形成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引弧板,所述第二触片形成有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引弧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所述第一引弧板与所述第二引弧板贴合。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触片和所述第二触片上分别设置有折弯部,以使所述第一触片形成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引弧板,所述第二触片形成有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板和第二引弧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所述第一引弧板与所述第二引弧板平行或具有预设夹角,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引弧板与所述第二引弧板之间的距离。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触片设置有折弯部,以使所述第一触片形成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引弧板,所述第二触片仅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对应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一引弧板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平行,且所述第一引弧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在平面之间。
[0018]可选地,所述动触头结构一体成型设置,或,所述动触头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形成所述支撑段和所述连接段。
[0019]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开关单元,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上设置有如上所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动触头结构;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与所述动触头结构对应的静触头,以及与所述静触头对应的灭弧组件。
[0020]本申请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隔离开关,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如上所述的开关单元,以及与所述开关单元连接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上设置有操作手柄。
[002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供电系统,包括:直流源、功率变换单元和如上所述的隔离开关,所述隔离开关连接在所述直流源和所述功率变换单元之间,在所述直流源或所述功率变换单元故障时通过操作所述隔离开关实现分闸。
[0022]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触头结构、开关单元、隔离开关及供电系统,通过支撑段,以及设置在支撑段相对两端的连接段,在连接段与静触头连接时,动触头结构与静触头之间能够形成电连接关系。在连接段与静触头之间分离时,连接段与静触头之间的连接处会产生电弧,为了促使产生的电弧及时引入至灭弧室进行灭弧,通过在连接段背离支撑段的一侧面形成引弧斜面,且引弧斜面从与静触头切入的一侧向外延伸,使得在连接段与静触头切入的位置产生的电弧经引弧斜面向外引导,避免电弧在局部(通断位置处)灼烧严重的同时,还能使电弧转移至离灭弧室更近的位置,有利于电弧快速进入灭弧室以进行灭弧。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
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6]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7]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8]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9]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30]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1]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2]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33]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4]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动触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5]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开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离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标:1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触头结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段(110),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段(110)相对两端的连接段(120),所述连接段(120)用于和静触头连接或断开;所述连接段(120)静触头切入的一侧宽度小于连接段(120)背离静触头切入的一侧宽度;所述连接段(120)背离所述支撑段(110)的一侧面形成有引弧斜面(1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斜面(122)从与所述静触头切入的一侧向外连续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触头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1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触片(124)和第二触片(126),所述第一触片(124)和所述第二触片(126)之间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静触头的容置空间,所述引弧斜面(12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触片(124)和所述第二触片(126)上。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动触头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110)呈直线型设置,所述引弧斜面(122)所在平面与所述支撑段(110)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0
°
至140
°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触头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斜面(122)的引出位置设置有引弧圆角(129),所述引出位置位于所述引弧斜面(122)与所述连接段(120)背离切入所述静触头的一侧所形成的夹角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触头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斜面(122)的接入位置设置有产弧圆角(128),所述接入位置位于所述引弧斜面(122)与所述连接段(120)切入所述静触头的一侧所形成的夹角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触头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片(124)和所述第二触片(126)平行设置或呈预设夹角;所述第一触片(124)和所述第二触片(126)切入所述静触头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翻边(127),且两个所述翻边(127)向相背离的一侧翻折。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触头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圆角(129)突出于所述引弧斜面(122)。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动触头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片(124)和所述第二触片(126)上分别设置有折弯部(121),以使所述第一触片(124)形成有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242)和第一引弧板(1244),所述第二触片(126)形成有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板(1262)和第二引弧板(1264);所述第一连接板(1242)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262)平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允攀王龙江于贻鹏晏国云彭委建马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