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转移的盆景种植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628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盆景种植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转移的盆景种植架,一种便于转移的盆景种植架,包括主支撑柱和第三万向轮,所述主支撑柱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万向轮,且主支撑柱外侧中部焊接固定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上端设置有转动调节组件,且转动调节组件下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万向轮,所述主支撑柱外侧上端设置有第二转动环,且第二转动环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二外卡合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二转动环于主支撑柱外侧的转动,亦可转动第二外卡合框,便于在各个方位对第二种植盒内植物进行处理,且通过第一万向轮、第二万向轮和第三万向轮可整体移动该盆景种植架,便于转移该盆景种植架。便于转移该盆景种植架。便于转移该盆景种植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转移的盆景种植架


[0001]本技术涉及盆景种植架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转移的盆景种植架。

技术介绍

[0002]盆栽定义是指栽在盆里的,有生命的植物总称;盆栽必须是活体植物,不同于盆花(可以是仿真花),盆栽系由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变化而来,至于对观赏植物的栽培,起源于古代园林造景,以摹仿自然山水景色营造园林,夏有瑶参、商有鹿台、周有灵台,汉武帝在建章宫"筑太液池,叠在为蓬莱、方丈、瀛台三山",盆栽种植中,需要安置于庭院或室内,有时需要进行移动。
[0003]目前的盆景种植架,大多固定放置在一处,在需要整体移动或局部移动时,灵活性较低,使用较为不便,且盆景种植架不设置置物和照明结构,实用性和美观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转移的盆景种植架。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便于转移的盆景种植架,包括主支撑柱和第三万向轮,所述主支撑柱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万向轮,且主支撑柱外侧中部焊接固定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上端设置有转动调节组件,且转动调节组件下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万向轮,所述主支撑柱外侧上端设置有第二转动环,且第二转动环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二外卡合框,所述第二外卡合框内侧设置有第二种植盒,且第二外卡合框下端设置有植物照明组件,所述第三万向轮固定安装于植物照明组件下端。
[0007]优选的,所述转动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环、第一外卡合框、第一种植盒和预留孔,所述第一转动环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一外卡合框,且第一外卡合框内部安置有第一种植盒,所述第一种植盒内部开设有预留孔。
[0008]优选的,所述预留孔关于第一种植盒的内部呈矩形均匀分布,且第一种植盒的外侧与第一外卡合框的内侧紧密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板通过焊接与第一外卡合框构成固定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卡合框通过第二转动环与主支撑柱构成转动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植物照明组件包括支撑框、置物板、灯架板和照明灯,所述支撑框内壁焊接固定有置物板,且支撑框一侧固定安装有灯架板,所述灯架板内壁固定安装有照明灯。
[0012]优选的,所述照明灯关于灯架板的内壁呈纵向均匀分布,且灯架板的外侧与支撑框的内侧紧密贴合。
[0013]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通过第二转动环于主支撑柱外侧的转动,亦可转动第二外卡合框,便于在各个方位对第二种植盒内植物进行处理,且通过一万向轮、第二万向轮和第三万向轮可整体移动
该盆景种植架,便于转移该盆景种植架,同时支撑框内侧的置物板可安置杂物,且灯架板内侧的照明灯通电可进行照明,在夜间可使该盆景种植架更加美观,且通过第一转动环于主支撑柱外侧的转动,可将第一外卡合框以主支撑柱为中心转动于第二外卡合框下方取出,即可对第一种植盒内的植物进行施肥等操作,且在向第一种植盒内植物浇水时,多余水分可透过预留孔渗出,通过此结构提高该种植架的使用灵活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转动调节组件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的植物照明组件立体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的植物照明组件正视示意图。
[0020]图中:1、主支撑柱;2、第一万向轮;3、限位环;4、转动调节组件;401、第一转动环;402、第一外卡合框;403、第一种植盒;404、预留孔;5、支撑板;6、第二万向轮;7、第二转动环;8、第二外卡合框;9、第二种植盒;10、植物照明组件;1001、支撑框;1002、置物板;1003、灯架板;1004、照明灯;11、第三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参照图1

4,一种便于转移的盆景种植架,包括主支撑柱1和第三万向轮11,主支撑柱1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万向轮2,且主支撑柱1外侧中部焊接固定有限位环3,限位环3上端设置有转动调节组件4,且转动调节组件4下端设置有支撑板5,支撑板5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万向轮6,主支撑柱1外侧上端设置有第二转动环7,且第二转动环7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二外卡合框8,第二外卡合框8内侧设置有第二种植盒9,且第二外卡合框8下端设置有植物照明组件10,第三万向轮11固定安装于植物照明组件10下端。
[0023]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限位环3上端设置有转动调节组件4,通过第一转动环401于主支撑柱1外侧的转动,可将第一外卡合框402以主支撑柱1为中心转动于第二外卡合框8下方取出,即可对第一种植盒403内的植物进行施肥等操作,且在向第一种植盒403内植物浇水时,多余水分可透过预留孔404渗出,通过此结构提高该种植架的使用灵活性和实用性,通过第二转动环7于主支撑柱1外侧的转动,亦可转动第二外卡合框8,便于在各个方位对第二种植盒9内植物进行处理,且通过第一万向轮2、第二万向轮6和第三万向轮11可整体移动该盆景种植架,便于转移该盆景种植架,且第二外卡合框8下端设置有植物照明组件10,支撑框1001内侧的置物板1002可安置杂物,且灯架板1003内侧的照明灯1004(型号为E

NLED163D

3)通电可进行照明,在夜间可使该盆景种植架更加美观。
[0024]根据上述工作过程可知:通过第一转动环401于主支撑柱1外侧的转动,可将第一外卡合框402以主支撑柱1为中心转动于第二外卡合框8下方取出,即可对第一种植盒403内的植物进行施肥等操作,且在向第一种植盒403内植物浇水时,多余水分可透过预留孔404渗出,通过此结构提高该种植架的使用灵活性和实用性,且通过第二转动环7于主支撑柱1外侧的转动,亦可转动第二外卡合框8,便于在各个方位对第二种植盒9内植物进行处理,且通过第一万向轮2、第二万向轮6和第三万向轮11可整体移动该盆景种植架,便于转移该盆景种植架,同时支撑框1001内侧的置物板1002可安置杂物,且灯架板1003内侧的照明灯1004通电可进行照明,在夜间可使该盆景种植架更加美观。
[0025]进一步的,转动调节组件4包括第一转动环401、第一外卡合框402、第一种植盒403和预留孔404,第一转动环401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一外卡合框402,且第一外卡合框402内部安置有第一种植盒403,第一种植盒403内部开设有预留孔404。
[0026]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转移的盆景种植架,包括主支撑柱(1)和第三万向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柱(1)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万向轮(2),且主支撑柱(1)外侧中部焊接固定有限位环(3),所述限位环(3)上端设置有转动调节组件(4),且转动调节组件(4)下端设置有支撑板(5),所述支撑板(5)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万向轮(6),所述主支撑柱(1)外侧上端设置有第二转动环(7),且第二转动环(7)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二外卡合框(8),所述第二外卡合框(8)内侧设置有第二种植盒(9),且第二外卡合框(8)下端设置有植物照明组件(10),所述第三万向轮(11)固定安装于植物照明组件(10)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转移的盆景种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调节组件(4)包括第一转动环(401)、第一外卡合框(402)、第一种植盒(403)和预留孔(404),所述第一转动环(401)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一外卡合框(402),且第一外卡合框(402)内部安置有第一种植盒(403),所述第一种植盒(403)内部开设有预留孔(4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均豪陈用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