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1621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模组及电子设备。电源模组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和第二电源模块形成电流回路,其中,当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同时工作时,控制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关断,通过第一电源模块提供第一直流电压;当第二电源模块工作时,控制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导通,通过第二电源模块提供第二直流电压。上述电源模组能够对电池供电电路和电源供电电路进行隔离,防止电池供电时通过电路的串接倒灌进入电源供电电路,此外,防止电源通过电路的串接直接给电池充电,从而影响电池充电电路给电池充电,实现了电源供电和电池供电的防互扰。实现了电源供电和电池供电的防互扰。实现了电源供电和电池供电的防互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模组及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电源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是将蓄电池(多为铅酸免维护蓄电池)与主机相连接,通过主机逆变器等模块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市电的系统设备。它主要用于给单台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系统或其他电力电子设备如电磁阀、压力变送器等提供稳定、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0003]当市电输入正常时,UPS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负载使用,此时的UPS就是一台交流式电稳压器,同时它还向机内电池充电;当市电中断(事故停电)时,UPS立即将电池的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切换转换的方法向负载继续供应220V交流电,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UPS设备通常对电压过高或电压过低都能提供保护。
[0004]当市电正常工作(输入正常)时,市电输入供电和市电向机内电池充电会互相干扰,电池供电倒灌干扰市电供电导致器件损坏,市电输入供电电压不稳定时,存在最大功率选择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对电池供电电路和电源供电电路进行隔离,防止电池供电时通过电路的串接倒灌进入电源供电电路,此外,防止电源通过电路的串接直接给电池充电,从而影响电池充电电路给电池充电,实现了电源供电和电池供电的防互扰。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模组,所述电源模组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 管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形成电流回路,其中,
[0007]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用于将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后输出第一直流电压;
[0008]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用于通过电池输出第二直流电压;
[0009]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连接,当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同时工作时,控制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关断,通过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提供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当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工作时,控制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导通,通过所述第二电源模块提供所述第二直流电压。
[0010]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电源模块用于电源输出第一直流电压,第二电源模块用于电池输出第二直流电压,通过控制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关断和导通,从而对电池供电和电源供电进行隔离,实现了电源供电和电池供电的防互扰。
[0011]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模组还包括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工作时,对所述第二电源模块进行充电。
[0012]本技术实施例中,充电模块包括电池充电电路,用于当电源工作时,通过电池充电电路给电池充电,防止电源通过电路的串接直接给电池充电。
[0013]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模组还包括电源选择模块,所述电源选择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耦合,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功率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功率,选择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或所述第二电源模块进行供电。
[0014]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源模块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不稳定时,通过电源选择模块根据第一电源模块的功率以及第二电源模块的功率,选择其中之一(第一电源模块或第二电源模块)进行供电,解决了最大功率选择的问题。
[0015]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源模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连接。
[0016]本技术实施例中,将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对管连接,利用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内部的体二极管,分别对电池供电电路和电源供电电路进行隔离。
[0017]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三极管以及第三MOS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三 MOS管的漏极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0018]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隔离模块,所述隔离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连接,所述隔离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同时工作时,隔离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供电。
[0019]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第四电阻以及第五电阻,其中,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以及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
[0020]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模组还包括转换模块,所述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源模块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供电电压,所述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连接,所述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模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换模块包括第四二极管以及第五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电源模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0021]本技术实施例中,转换模块用于将第一电源模块输出的24V第一直流电压转换为后级板卡需要的12V供电电压,防止第一电源模块输出的第一直流电压过大造成对后级板卡的损坏。
[0022]在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MOS管以及所述第二MOS管为PMOS管。
supply) 或者功率变换器(power converter)等。
[0038]在一种实施例中,电源模组11可以包括输入电源13,输入电源13可以包括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第一电源模块用于将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后输出第一直流电压,第二电源模块用于通过电池输出第二直流电压。在一种实施例中,电源模组11可以提供多个输出电压 V2为负载12供电。
[0039]请参见图3,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源模组的一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源模组11包括第一电源模块111、第二电源模块112、控制模块113、第一MOS管114和第二 MOS管115。
[0040]第一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组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形成电流回路,其中,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用于将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后输出第一直流电压;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用于通过电池输出第二直流电压;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连接,当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同时工作时,控制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关断,通过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提供所述第一直流电压;当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工作时,控制所述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二MOS管导通,通过所述第二电源模块提供所述第二直流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组还包括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工作时,对所述第二电源模块进行充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组还包括电源选择模块,所述电源选择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源模块耦合,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功率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功率,选择所述第一电源模块或所述第二电源模块进行供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源模组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三极管以及第三MOS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国荣冯秀研刘晓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电器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