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型充电指示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066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薄型充电指示灯结构,其包括灯体、水平安装于灯体内的PCBA板、安装于该PCBA板上的光源和盖设于灯体上端的外透镜,所述PCBA板上端面安装有一水平分布并呈平板状的导光板,该光源置于导光板旁侧,并且该光源侧面的出光面朝向导光板的侧面。在工作时,光源通电产生的光线从出光面射出并射向导光板的侧面,使导光板整体发光/导光,光线最后通过外透镜射出,从而实现指示灯功能。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平板状的导光板对光源侧面发出的光线进行导光,其相对现有技术中的导光条而言,厚度变小了,这样可以降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厚度,便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期安装使用,同时采用平板状的导光板也可以增大了发光面积,进而可以提高指示灯效果。提高指示灯效果。提高指示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薄型充电指示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指示灯
,特指一种超薄型充电指示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新能源电动车均会配备充电口,用于供充电插头插入以实现对内部电源进行充电;因此,充电指示灯也应运而生,主要起到提示充电状态、迎宾、照明充电口区域等作用。
[0003]由于充电口的空间布置特点,往往给充电指示灯留出的设计空间都十分有限,特别是充电指示灯的灯体厚度方向。
[0004]通常为了达到配光均匀目的,目前充电指示灯广泛使用了导光条技术;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充电指示灯包括有灯体100、设置于灯体内的PCBA板101、安装于该PCBA板101上的LED102以及设置于LED102上方的导光条103和盖设于导光条103上方的外透镜104,该导光条103呈L字形,该导光条103包括水平分布的主体部106以及成型于该主体部106一侧下端的入光部107,主体部106一侧还设置有呈倾斜的反光面,该入光部107下端抵靠在LED102上方,当LED102通电被点亮后,该LED102产生的光线沿入光部进入,经过反光面反射至主体部,以实现整条导光条103进行导光,最后光线再通过外透镜104射出以实现灯光指示的目的。
[0005]以上的导光条103的结构及与LED102的装配方式均会大大增加了厚度方向的尺寸,使充电指示灯的厚度增加,实际应用中至少超过10mm,导致不便于安装,使用起来不够方便。另外,导光条103的长度较长,其导光的均匀性会随着与光源(LED)的距离不断变长而不断变差,影响导光的效果。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薄型充电指示灯结构。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超薄型充电指示灯结构包括灯体、水平安装于灯体内的PCBA板、安装于该PCBA板上的光源和盖设于灯体上端的外透镜,所述PCBA板上端面安装有一水平分布并呈平板状的导光板,该光源置于导光板旁侧,并且该光源侧面的出光面朝向导光板的侧面。
[000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光板的背面设置有用于改善配光均匀性的渐变光学微结构。
[00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渐变光学微结构包括有多行并列分布的凹槽组,在每行凹槽组包括有多个面积逐渐变大的凹槽,其中,第一个凹槽的面积最小,最后一个凹槽的面积最大。
[00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底面呈球形面。
[00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光板的厚度为5

7mm。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光源包括有壳体以及安装于该壳体内的LED,该LED的出光方向朝向壳体的侧面,使壳体侧面作为所述出光面。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PCBA板上设置有若干定位圆孔以及至少一个非圆定位孔;所述导光板下端面设置有若干与定位圆孔适配的定位圆柱以及至少一个与非圆定位孔适配的非圆定位柱,该定位圆柱插设于该定位圆孔中,且该非圆定位柱插设于该非圆定位孔中,使导光板定位于PCBA板上端。
[001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灯体内腔底部成型有若干承载凸部以及位于承载凸部上端的卡扣;所述PCBA板承载在承载凸部上,且该PCBA板的电子元器件均分布于下端面,所述导光板叠合定位在PCBA板上端面,并且被卡扣卡合固定。
[001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透镜上端成型有向上凸起的显示凸座,对应的,该外透镜下端面对应显示凸座的位置形成有凹陷槽。
[001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透镜下端面成型有环形定位凸部以及位于该环形定位凸部外部的超声波熔融线,该环形定位凸部嵌入并定位于灯体上端开口处,且该超声波熔融线与灯体上端接触并通过超声波熔融后一体固定于该灯体上端。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工作时,该光源通电发光,其产生的光线从出光面射出并射向导光板的侧面,该光线从导光板的侧面射入后,使导光板整体发光/导光,光线最后通过外透镜射出,从而实现指示灯功能。由于本技术采用平板状的导光板对光源侧面发出的光线进行导光,其相对现有技术中的导光条而言,厚度变小了,这样可以降低整个超薄型充电指示灯结构的厚度,便于超薄型充电指示灯结构后期安装使用,从而解决
技术介绍
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同时采用平板状的导光板也可以增大了发光面积,进而可以提高指示灯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现有技术中充电指示灯的结构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0022]图4是本技术拆卸外透镜后的立体图;
[0023]图5是本技术拆卸外透镜后的剖视图;
[0024]图6是本技术中外透镜的立体图;
[0025]图7是本技术中导光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7]见图2

7所示,为一种超薄型充电指示灯结构,其包括灯体1、水平安装于灯体1内的PCBA板2、安装于该PCBA板2上的光源3和盖设于灯体1上端的外透镜4,所述PCBA板2上端面安装有一水平分布并呈平板状的导光板5,该光源3置于导光板5旁侧,并且该光源3侧面的出光面30朝向导光板5的侧面,即该光源3实现侧面发光。工作时,该光源3通电发光,其产生的光线从出光面30射出并射向导光板5的侧面,该光线从导光板5的侧面射入后,使导光板5整体发光/导光,光线最后通过外透镜4射出,从而实现指示灯功能。由于本技术采
用平板状的导光板5对光源3侧面发出的光线进行导光,其相对现有技术中的导光条而言,厚度变小了,这样可以降低整个超薄型充电指示灯结构的厚度,便于超薄型充电指示灯结构后期安装使用,从而解决
技术介绍
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同时采用平板状的导光板5也可以增大了发光面积,进而可以提高指示灯效果。
[0028]所述导光板5的背面设置有用于改善配光均匀性的渐变光学微结构,通过该渐变光学微结构改善配光均匀性,使射出至外透镜4的光线更加柔和,更加均匀,指示灯光效果更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配光均匀性随着导光板与光源(LED)的距离不断变长而不断变差,影响导光的效果的技术问题。
[0029]具体而言,所述渐变光学微结构包括有多行并列分布的凹槽组,在每行凹槽组包括有多个面积逐渐变大的凹槽50,其中,第一个凹槽50的面积最小,最后一个凹槽50的面积最大,通过该凹槽50的底面进行光的折射/反射/导向,进而改善配光均匀性。其中,所述凹槽50底面呈球形面。
[0030]所述导光板5的厚度为5

7mm。进一步,该导光板5的厚度选用5mm,其厚度更低,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超薄型充电指示灯结构,其包括灯体(1)、水平安装于灯体(1)内的PCBA板(2)、安装于该PCBA板(2)上的光源(3)和盖设于灯体(1)上端的外透镜(4),其特征在于:所述PCBA板(2)上端面安装有一水平分布并呈平板状的导光板(5),该光源(3)置于导光板(5)旁侧,并且该光源(3)侧面的出光面(30)朝向导光板(5)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充电指示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5)的背面设置有用于改善配光均匀性的渐变光学微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薄型充电指示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光学微结构包括有多行并列分布的凹槽组,在每行凹槽组包括有多个面积逐渐变大的凹槽(50),其中,第一个凹槽(50)的面积最小,最后一个凹槽(50)的面积最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超薄型充电指示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0)底面呈球形面。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超薄型充电指示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5)的厚度为5

7mm。6.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超薄型充电指示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3)包括有壳体(31)以及安装于该壳体(31)内的LED,该LED的出光方向朝向壳体(31)的侧面,使壳体(31)侧面作为所述出光面(30)。7.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超薄型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泉
申请(专利权)人:格尔翰汽车配件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