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彦奇专利>正文

一种灌溉引水管道及其监测机构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9902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灌溉引水管道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灌溉引水管道及其监测机构,所述引水管道处于河道中的一端上侧连通有伸缩筒,所述伸缩筒的顶端连通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顶端转动设置有滤筒,所述滤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浮筒,将本引水管道在河道上的一端进行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引水时能够使引水管道进水口跟随浮筒处于水面以下20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溉引水管道及其监测机构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灌溉引水管道
,具体为一种灌溉引水管道及其监测机构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节水灌溉面积约为 1866.7 万 hm 2 ,仅占全部灌溉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管道工程仅占26.7%,其余均为渠道工程,渠道工程会带来较大的水分蒸发和下渗,造成水源传输过程中的传输消耗。
[0003]管道工程越来越成为现如今国内灌区的主要输水方式,现如今的管道引河道水还存在着一些弊端,河流中存在泥沙、水草以及漂浮物等杂质,这些杂质进入到管道后,会造成管道的底面抬高以及堵塞等问题,与主管道相连的副管道在采用电力泵水时,还会磨损水泵中的导叶等过流部件,造成水泵损害。
[0004]河道中,其水表面存在较多的漂浮物,底部则存在较多的泥沙,中部存在一些随水流动的水草,当将管道的引水口设置在水面一下的固定距离时,则可以使获得最少的杂质进入,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少杂质的进入,如何对进入的杂质进行拦截和监测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灌溉引水管道及其监测机构和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溉引水管道及其监测机构和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少杂质的进入,如何对进入的杂质进行拦截和监测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灌溉引水管道及其监测机构和方法,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灌溉引水管道及其监测机构和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一种灌溉引水管道及其监测机构,包括引水管道,所述引水管道处于河道中的一端上侧连通有伸缩筒,所述伸缩筒的顶端连通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顶端转动设置有滤筒,所述滤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浮筒,通过所述浮筒使滤筒处于水面以下20cm

30cm;在上述设置下,使用时,将本引水管道在河道上的一端进行安装,本专利技术引水时能够使引水管道进水口跟随浮筒处于水面以下20cm

30cm的位置并跟随水面的高低进行自动调整,设置的伸缩筒起到高度补偿的作用,使引水管道对该位置的河水进行引流,一方面能够避免河流表面的漂浮物,一方面能够避免河流下层的一些泥沙等,使引水管道的引水端处于一个相对较为干净的引水位置,减少杂质进入到引水管道内,减少造成引水管道底面抬高以及堵塞的问题;其中,浮筒的浮力可以通过注水或排水来调节,从而使引水管道的引水端在不同情况下的河流内进行调整;
设置的滤筒用于过滤水中的水草等物质,防止水草进入引水管道并相互打结缠绕影响引水管道的流通效果;所述连接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带有通孔的上挡板,所述上挡板上设置有倾斜部;在上述设置下,设置的上挡板能够减少引水管道进水端上侧的水向进水端的流动,增加进水端附近的水流的水平运动,减少进水端附近水流的垂直运动,防止取水量大时,进水端出现旋涡,使水面漂浮物卷入;上挡板上设置的倾斜部,在挡板脱离水面时,如需要将引水管道排空时,倾斜部上侧的杂质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所述滤筒的一侧被连接筒包裹,在该包裹处,所述连接筒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侧挡板,两个所述侧挡板围成半封闭空间,其中一个所述侧挡板上还固定连接有折板,另一个所述侧挡板上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通往半封闭空间的入口门,所述入口门可以向半封闭空间内打开。
[0008]在上述设置下,当引水管道引水时,设置的滤筒会开始逆时针转动,滤筒上附着的杂质会跟随滤筒转动,当滤筒滑过位于前侧的侧挡板时,滤筒上附着的杂质会跟随滤筒进入并停留在两个所述侧挡板围成半封闭空间内,实现滤筒的自我清理,防止水草等杂质卡在滤筒的缝隙内,影响滤筒的通透性;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灌溉引水管道及其监测机构和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另一个所述侧挡板上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入口门的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另一个所述侧挡板和入口门固定连接以维持入口门不受力时的关闭状态。
[0009]在上述设置下,设置的伸缩杆和第一弹簧使入口门存在一个向左侧运动的力,在这种运动力的驱使下,在杂质进入到半封闭空间内后,入口门会关闭,从而防止杂质的倒流,处于半封闭空间内的杂质会逐渐跟随水流流出,安装时,可以将两个侧挡板的入口方向迎着河道水流的流动方向;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灌溉引水管道及其监测机构和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该装置还包括定位杆,所述定位杆锚固在河道内,所述定位杆与上挡板滑动连接用以起到限位的作用,所述定位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上滑动连接有软管,通过所述软管还可以实现对浮筒内侧的注水,所述软管的底端与浮筒相连通,所述浮筒的底端连通有排水冒。
[0010]在上述设置下,定位杆可以采用水下水泥进行固定,设置的定位杆用于起到对引水端口的活动进行限位的作用,防止引水端口出现换晃动,软管的底端与浮筒相连通,软管的设置一方面起到对浮筒进行拖拽的作用,使在引水管道需要排空时,通过拖拽软管,使浮筒和滤筒高于水面,隔绝引水管道进水端的进水,使引水管道排空;一方面能够通过软管对浮筒的内侧进行注水,改变浮筒的浮力,改变滤筒的引水水深;控制引水管道的引水流量,当滤筒在水下越深时,水压越大,引水管道的引水流速越大;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灌溉引水管道及其监测机构和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筒的底端内侧呈收拢状设置,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连接筒底端内侧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杆和滤筒上的齿环,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螺旋扇叶,所述螺旋扇叶设置在连接筒底端的收拢处,所述连接筒的顶端内侧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内侧设置有锥齿轮组,所述螺旋扇叶与锥齿轮组的输入端同轴设置,所述锥齿轮组的输出端同轴设
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环相啮合。
[0011]在上述设置下,本专利技术中的滤筒通过驱动机构实现转动,驱动力为水的重力,当通过滤筒引水时,水流通过螺旋扇叶时,会驱动螺旋扇叶转动,螺旋扇叶的转动会带动锥齿轮组组转动,其中,锥齿轮组为两个相互结啮合的锥齿轮,通过锥齿轮组实现动力的传递,锥齿轮组转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的转动通过齿环带动滤筒转动,其中,齿轮的直径远小于齿环的直径,这种设置用于起到增加扭矩的作用,保证滤筒的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灌溉引水管道及其监测机构和方法的一种可选方案,其中:所述引水管道的底端间隔设置有用于拦截汇集泥沙的泥沙监测机构,所述泥沙监测机构包括固定在引水管道内的阻拦网板,所述阻拦网板迎着引水管道的流动方向呈倾斜状设置,所述阻拦网板上固定连接有空心杆,所述空心杆的顶端和底端均连通有气球,引水管道排空时,通过观察上侧气球的碰撞状态来分析阻拦网板处的泥沙沉积量,所述引水管道在阻拦网板的下侧螺旋连接有螺旋冒。
[0012]在上述设置下,本专利技术中还设置有泥沙监测机构,用于监测引水管道中的引水含量,本专利技术在引水管道的内侧设置阻拦网板,阻拦网板的倾斜设置能够更有效的将泥沙拦住,进入到引水管道内的泥沙会在此堆积,减少副管道的泥沙进入量,引水管道通水时,下侧气球内的气体被挤压,通过空心杆进入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溉引水管道及其监测机构,包括引水管道(1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管道(12)处于河道中的一端上侧连通有伸缩筒(9),所述伸缩筒(9)的顶端连通有连接筒(11),所述连接筒(11)的顶端转动设置有滤筒(13),所述滤筒(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浮筒(4),通过所述浮筒(4)使滤筒(13)处于水面以下20cm

30cm;所述连接筒(1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带有通孔的上挡板(6),所述上挡板(6)上设置有倾斜部(23);所述滤筒(13)的一侧被连接筒(11)包裹,在该包裹处,所述连接筒(1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侧挡板(7),两个所述侧挡板(7)围成半封闭空间,其中一个所述侧挡板(7)上还固定连接有折板(8),另一个所述侧挡板(7)上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通往半封闭空间的入口门(10),所述入口门(10)可以向半封闭空间内打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溉引水管道及其监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另一个所述侧挡板(7)上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伸缩杆(18),所述伸缩杆(18)的另一端与入口门(10)的一端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18)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簧(17),所述第一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另一个所述侧挡板(7)和入口门(10)固定连接以维持入口门(10)不受力时的关闭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灌溉引水管道及其监测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定位杆(1),所述定位杆(1)锚固在河道内,所述定位杆(1)与上挡板(6)滑动连接用以起到限位的作用,所述定位杆(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架(2),所述连接架(2)的上滑动连接有软管(3),通过所述软管(3)还可以实现对浮筒(4)内侧的注水,所述软管(3)的底端与浮筒(4)相连通,所述浮筒(4)的底端连通有排水冒(5)。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灌溉引水管道及其监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11)的底端内侧呈收拢状设置,所述驱动机构(19)还包括设置在连接筒(11)底端内侧起支撑作用的支撑杆(191)和滤筒(13)上的齿环(193),所述支撑杆(19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螺旋扇叶(192),所述螺旋扇叶(192)设置在连接筒(11)底端的收拢处,所述连接筒(11)的顶端内侧设置有防护罩(195),所述防护罩(195)的内侧设置有锥齿轮组(196),所述螺旋扇叶(192)与锥齿轮组(196)的输入端同轴设置,所述锥齿轮组(196)的输出端同轴设置有齿轮(194),所述齿轮(194)与齿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彦奇
申请(专利权)人:王彦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