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返工双面泡棉胶带、返工方法和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983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返工双面泡棉胶带,包括:撕拉层,具有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两层泡棉层,分别设置于撕拉层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两层压敏胶层,分别设置于泡棉层背向撕拉层的表面;撕拉层包括若干个撕拉条,若干个撕拉条的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相邻撕拉条之间排列设置,相邻撕拉条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和/或通过点断线连接。该返工双面泡棉胶带的层叠结构合理,撕拉层设置为沿同一方向延伸的条状撕拉条,相邻撕拉条之间设置的间隔便于撕拉,或利用相邻撕拉条之间设置的点断线撕拉,进而撕拉条相分离,实现撕拉层两表面的泡棉层相分离达到返工目的,减少返工操作中手动分割泡棉层的工作量,操作简便,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返工双面泡棉胶带、返工方法和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胶带
,具体涉及一种返工双面泡棉胶带、返工方法和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双面泡棉胶带是以泡棉层为基材,其厚度方向相对的两表面均涂布压敏胶的胶带,多用于电子产品的背壳固定、屏幕框体固定和电池固定等,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双面泡棉胶带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对位不准或者贴附工件损坏等问题,需要将双面胶带从两侧的工件表面移除,即返工处理,传统的泡棉胶带无法满足返工要求。
[0003]CN208218754U专利公开了一种PU黑色泡棉双面胶带材料,由上到下依次由易拉黏胶材料层、泡棉层、超薄黑色PET基材层、遮光黏胶材料层和双硅PET离型膜基材层相互黏结成型。该泡棉双面胶带材料返工操作包括:用刀片自胶带的厚度方向截面上将泡棉层一分为二,然后移除黏胶材料层、PET基材层和残留泡棉的层叠体。返工操作的缺陷在于:第一、泡棉层厚度较小,刀片将泡棉一分为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损伤PET基材层;第二、泡棉胶带粘附于两个硬质工件之间,刀片分割泡棉的操作动作受限,工作量较大,耗时长。另外,双面胶带所粘接的工件为嵌接结构,刀片无法伸入两工件之间,进而缩小了现有市售返工双面泡棉胶带的适用范围。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泡棉胶带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返工双面泡棉胶带,撕拉层设置为沿同一方向延伸的条状,相邻撕拉条之间设置的间隔或点断线便于撕拉将撕拉条相分离,实现撕拉层两表面的泡棉层相分离达到返工目的。
[0006]为了实现上述工艺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返工双面泡棉胶带,包括:撕拉层,具有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两层泡棉层,分别设置于所述撕拉层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两层粘接层,分别设置于所述泡棉层背向所述撕拉层的表面;所述撕拉层包括若干个撕拉条,若干个所述撕拉条的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相邻所述撕拉条之间并列设置,相邻所述撕拉条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和/或通过点断线连接。
[0007]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相邻所述撕拉条的点断线连接处设置有减薄单元,所述减薄单元的厚度沿并列方向由两侧向中间逐渐减小。
[0008]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方向与返工双面泡棉胶带的长度方向一致。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返工双面泡棉胶带的返工方法,工件通过双面泡棉胶带粘接,包括以下步骤:S1:自所述返工双面泡棉胶带边缘的厚度方向截面破坏两层泡棉层,直至所述返工双面泡棉胶带边缘的所述撕拉层与两层泡棉层分离,沿第一方向撕开撕拉条,得独立的撕拉条;
S2:沿并列方向并向工件的外侧牵引所述撕拉条,直至撕拉条与工件相脱离,得所述撕拉层与所述泡棉层完全分离;S3:自工件表面剥离包含粘接层和残留泡棉层的层叠体。
[0010]优选的技术方案为,S2中还包括:将S1所得独立撕拉条的端部设置有一一对应的延长段,得撕拉端部。
[00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撕拉层的表面为粗糙面。
[00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撕拉端部包括牵引段和固定段,所述牵引段翻折压设于所述固定段。
[0013]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撕拉条的宽度为0.5~1.5mm,所述撕拉条的厚度为10~30μm。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返工双面泡棉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21:配置表面衬设有离型膜的撕拉层,在所述撕拉层背向所述离型膜的表面施加发泡原料,发泡得第一泡棉层,制得泡棉芯层胚体;S22:去S21所得泡棉芯层胚体的离型膜,在所述撕拉层背向第一泡棉层的表面施加发泡原料,发泡得第二泡棉层,制得泡棉芯层;S23:在S22所得泡棉芯层的厚度方向相对的两表面施加胶黏剂,制得具有表面粘接层的返工双面泡棉胶带。
[0015]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泡棉层和第二泡棉层均为聚氨酯泡棉。
[0016]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该返工双面泡棉胶带采用泡棉层、撕拉层和泡棉层的层叠结构合理,通过撕拉层设置为沿同一方向延伸的条状,形成撕拉条,相邻撕拉条之间设置的间隔便于撕拉,进而撕拉条相分离,通过撕拉条的牵引力将间隔中条形泡棉切割,实现撕拉层两表面的泡棉层相分离达到返工目的;利用相邻撕拉条之间设置的点断线撕拉断开,相邻撕拉条之间相分离,也可实现撕拉层两表面的泡棉层相分离达到返工目的,减少返工操作中手动分割泡棉层的工作量,操作简便,效率高;在撕拉层表面发泡制备泡棉层、撕拉层和泡棉层的层叠结构,产品总厚度可控可调,灵活性更佳,进而可适用于不同场合;利用泡棉层和撕拉层之间内聚合,进而降低使用过程中出现分层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返工双面泡棉胶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返工双面泡棉胶带的返工工艺使用状态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单独的撕拉层撕拉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单独的撕拉层撕拉状态一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单独的撕拉层撕拉状态二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单独的撕拉层撕拉状态三的示意图。
[0018]图中:1、撕拉层;2、泡棉层;3、粘接层;4、离型层;10、撕拉条;11、间隔;12、点断线;101、撕拉延长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原料撕拉层:PET聚酯,型号FG21,由中国乐凯有限公司供应;粘接层:丙烯酸压敏胶黏剂,型号LT

0356,由宁波绿田胶黏剂有限公司供应;泡棉层的制备:首先发泡主剂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按摩尔比1.1:1混合,按质量分数计,除发泡主剂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外,发泡原料中还含有0.35%的催化剂(型号A

33),4%的发泡剂,1.75%的泡沫稳定剂,2.5%的色浆;发泡温度为70~75℃,发泡时间为5min,所得发泡的密度为195~215kg/m2。
[0021]双面泡棉胶带至少一层粘接层表面贴合设置有离型层,用以保护粘接层;进一步的,离型层为双面离型层,便于双面泡棉胶带通过一层离型层实现收卷。
[0022]两层泡棉层的总层厚为150~1200μm;粘接层的层厚为2~80μm。
[0023]返工双面泡棉胶带中用于粘接工件的粘接层通常为压敏胶,可选的为丙烯酸酯压敏胶、橡胶压敏胶、聚氨酯压敏胶。泡棉层可选的为EVA、PE、XPE、PU、EPE等兼具弹性、可弯曲的片材。
[0024]第一方向第一方向与撕拉层的膜长方向呈任意夹角,即第一方向与撕拉层的膜长方向一致、或呈锐角设置、或呈钝角设置。撕拉层结合泡棉形成双面胶带使用时,为了顺利地将条状的撕拉条由工件的外侧边撕拉抽离,进一步的,第一方向与撕拉层的膜长方向呈锐角设置,锐角为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返工双面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撕拉层,具有厚度方向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两层泡棉层,分别设置于所述撕拉层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两层粘接层,分别设置于所述泡棉层背向所述撕拉层的表面;所述撕拉层包括若干个撕拉条,若干个所述撕拉条的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相邻所述撕拉条之间并列设置,相邻所述撕拉条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和/或通过点断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返工双面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撕拉条的点断线连接处设置有减薄单元,所述减薄单元的厚度沿并列方向由两侧向中间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返工双面泡棉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返工双面泡棉胶带的长度方向一致。4.一种返工双面泡棉胶带的返工方法,工件通过双面泡棉胶带粘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自所述返工双面泡棉胶带边缘的厚度方向截面破坏两层泡棉层,直至所述返工双面泡棉胶带边缘的所述撕拉层与两层泡棉层分离,沿第一方向撕开撕拉条,得独立的撕拉条;S2:沿并列方向并向工件的外侧牵引所述撕拉条,直至撕拉条与工件相脱离,得所述撕拉层与所述泡棉层完全分离;S3:自工件表面剥离包含粘接层和残留泡棉层的层叠体。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南王文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通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