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危重症患者的翻身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9678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危重症患者的翻身辅助装置,包括有病床和翻身辅助组件,所述翻身辅助组件设有三个,且所述翻身辅助组件由L型安装板、转动轴、活动板、弧形板和气囊组成,所述L型安装板的长板底部与转动轴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一端设有弧形板,且所述活动板远离弧形板的一端与转动轴活动连接,所述L型安装板与活动板相接触的一面均开设有气囊槽,所述气囊槽靠近转动轴,且所述气囊槽的内部设有气囊,所述气囊的进气口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远离气囊的一端连接有微型气泵,所述微型气泵的侧壁安装在L型安装板的短板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危重症患者的全身起到辅助翻身的作用,降低翻身时伤口恶化的可能性。降低翻身时伤口恶化的可能性。降低翻身时伤口恶化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危重症患者的翻身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医用护理的
,具体为一种用于危重症患者的翻身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压疮可发生于长期卧床的患者,也可发生于无法站立而长久坐卧及强迫体位的患者。患者受压部位持续受压,导致局部皮肤缺血缺氧引起发红、发黑、甚至溃疡、坏死等改变。多见于老年人、消瘦患者、营养不良患者、中风偏瘫以及恶性肿瘤晚期等病人。为了利于康复,压疮患者需要定时翻身,以改善受压处皮肤的供血供氧,减少进一步损伤。压疮重在预防,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基本要求每2

4小时翻身减压一次,现有的翻身辅助装置大多翻转腿部便于患者翻身,但是在翻转时容易出现患者上半身仍处于平躺状态,提高伤口恶化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用于危重症患者的翻身辅助装置,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用于危重症患者的翻身辅助装置,包括有病床和翻身辅助组件,所述翻身辅助组件设有六个分别均匀设置在病床的两侧,且所述翻身辅助组件由L型安装板、转动轴、活动板、弧形板和气囊组成,所述L型安装板的长板底部与转动轴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一端设有弧形板,且所述活动板远离弧形板的一端与转动轴活动连接,所述L型安装板与活动板相接触的一面均开设有气囊槽,所述气囊槽靠近转动轴,且所述气囊槽的内部设有气囊,所述气囊的进气口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远离气囊的一端连接有手动阀门,所述手动阀门的侧壁安装在L型安装板的短板一侧,所述手动阀门的底部连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通过软管连接有气泵。
[0006]进一步的,一侧所述翻身辅助组件(2)设置有三个且之间设有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L型安装板的短板侧壁连接。
[0007]进一步的,中间所述L型安装板的短板上设有开关,所述开关通过导线与气泵电性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L型安装板的短板处设有螺栓,所述L型安装板通过螺栓与病床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的一端与弧形板相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板与滑槽滑动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伸缩板和弧形板上均开设有透气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病床的上表面非字型设有六个凹槽,每个所述凹槽中均嵌入有翻
身辅助组件。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本技术将三个翻身辅助组件安装在病床一侧,分别对应患者的上半身、臀部和腿部,并使危重症患者的身体一侧位于活动板上,微型气泵对气囊充气,位于转动轴一侧的气囊膨胀时,可以使活动板通过转动轴进行角度的抬升,进而实现对危重症患者的全身起到辅助翻身的作用,降低翻身时伤口恶化的可能性。通过伸缩板可以对弧形板的位置进行改变,以便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通过螺栓可以对翻身辅助组件进行装拆,便于对辅助患者的另一侧辅助翻身。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翻身辅助组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病床凹槽示意图。
[0020]图中:1、病床;2、翻身辅助组件;3、L型安装板;4、螺栓; 5、连接板;6、手动阀门;7、活动板;8、伸缩板;9、弧形板;10、气囊槽;11、气囊;12、导气管;13、透气孔;14、开关;15、转动轴;16、滑槽;17、三通管;18、气泵;1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4]请着重参照附图1

3所示,一种用于危重症患者的翻身辅助装置,包括有病床1和翻身辅助组件2,所述翻身辅助组件2设有六个并均匀设置在病床1的两侧,所述病床1的上表面非字型设有六个凹槽 19,每个所述凹槽19中均嵌入有翻身辅助组件2,嵌入凹槽19中的翻身辅助组件2与病床1的表面平齐,降低患者不舒适的感觉,平时不使用翻身辅助组件2时,可用相适配的嵌板将凹槽19填充,防止躺着睡的时候不舒适,一侧所述翻身辅助组件2设置有三个且之间设有两个连接板5,三个翻身辅助组件2分别对应患者的上半身、臀部和腿部。且所述翻身辅助组件2由L型安装板3、转动轴15、活动板 7、弧形板9和气囊11组成,两
个所述连接板5的两端分别与L型安装板3的短板侧壁连接,所述L型安装板3的长板底部与转动轴15 连接,所述L型安装板3的短板处设有螺栓4,所述L型安装板3通过螺栓4与病床1连接,螺栓4可以对翻身辅助组件2进行装拆。所述活动板7的一端设有弧形板9,所述活动板7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6,所述滑槽16内设有伸缩板8,所述伸缩板8的一端与弧形板9相连接,所述伸缩板8与滑槽16滑动连接,弧形板9可以对患者的侧身进行勾住,防止翻身时翻倒,伸缩板8可以对弧形板9的位置进行改变,以便对不同体型的患者侧身进行勾住。且所述活动板7远离弧形板9的一端与转动轴15活动连接,所述L型安装板3与活动板7相接触的一面均开设有气囊槽10,所述气囊槽10靠近转动轴15,且所述气囊槽10的内部设有气囊11,所述气囊11的进气口连接有导气管12,所述导气管12远离气囊11的一端连接有手动阀门6,所述手动阀门6的侧壁安装在L型安装板3的短板一侧,中间所述L型安装板3的短板上设有开关14,所述开关14通过导线与气泵18电性连接,气泵18的型号为JYK50,并放置在病床1的床底,开关14便于使气泵18工作,在需要单独对上半身、臀部或腿部进行翻转时,只需要打开对应的手动阀门6,使气泵18通过对该手动阀门6连接的气囊11进行充气,全身都需要翻转时,打开全部的手动阀门6,使气泵18对三个气囊11充气,位于转动轴15一侧的气囊11膨胀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危重症患者的翻身辅助装置,包括有病床(1)和翻身辅助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辅助组件(2)设有六个均匀设置在病床(1)的两侧,且所述翻身辅助组件(2)由L型安装板(3)、转动轴(15)、活动板(7)、弧形板(9)和气囊(11)组成,所述L型安装板(3)的长板底部与转动轴(15)连接,所述活动板(7)的一端设有弧形板(9),且所述活动板(7)远离弧形板(9)的一端与转动轴(15)活动连接,所述L型安装板(3)与活动板(7)相接触的一面均开设有气囊槽(10),所述气囊槽(10)靠近转动轴(15),且所述气囊槽(10)的内部设有气囊(11),所述气囊(11)的进气口连接有导气管(12),所述导气管(12)远离气囊(11)的一端连接有手动阀门(6),所述手动阀门(6)的侧壁安装在L型安装板(3)的短板一侧,所述手动阀门(6)的底部连接有三通管(17),所述三通管(17)通过软管连接有气泵(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危重症患者的翻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侧所述翻身辅助组件(2)设置有三个且之间设有两个连接板(5),两个所述连接板(5)的两端分别与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