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延安大学专利>正文

高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李小食心虫性诱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960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高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由(Z)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李小食心虫性诱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李小食心虫引诱
,涉及高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还涉及高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和李小食心虫G.funebrana均属鳞翅目卷蛾科,是危害苹果、梨、桃、李、杏、樱桃等果树的重要蛀果害虫。在国内除西藏未见报道外,两种食心虫遍及国内各个水果产区。据20世纪80、90年代的研究报道,梨小食心虫偏好为害桃梢、桃果和梨果,李小食心虫喜好取食李果和杏果。近年来,随着我国果树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苹果、梨、桃三种果树集约化、大面积的种植,李小食心虫在苹果、梨、桃园的种群数量逐年上升,已呈现出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混合发生危害的态势。两种食心虫的幼虫均钻蛀危害,生活隐蔽,喷施化学农药防治效果不佳且易产生抗药性及农药残留。精准预测预报两种食心虫成虫的发生高峰期,抓住关键时期进行防治是治理该虫的核心所在。
[0003]目前商用的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与李小食心虫性诱剂享有共同的性信息素,故使用的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性诱剂具有交互引诱能力,即两种食心虫的性诱剂均能引诱种内和种间雄蛾,缺乏种的特异性。梨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属于同域近缘物种,加之形态特征极为相似,利用性诱剂诱捕到粘虫板上的两种雄蛾常常难以区分,给准确监测两种食心虫的发生带来了极大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高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解决了现有李小食心虫性诱剂无法抑制梨小食心虫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高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由(Z)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E)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和(Z)
‑8‑
十四碳烯基乙酸酯组成,所述(Z)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E)
‑8‑
十二碳烯乙酸酯和(Z)
‑8‑
十四碳烯基乙酸酯的质量比为:100:4:1~30。
[0007]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
[0008](Z)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E)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和(Z)
‑8‑
十四碳烯基乙酸酯的化学纯度≥90%。
[0009]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高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0010]步骤1,将2,6

二叔丁基对甲酚溶于正己烷中配制成溶液A,将空诱芯浸入溶液A中后整体置于摇床上进行振荡浸泡,结束后取出空诱芯至正己烷完全挥发;
[0011]步骤2,称取原料:(Z)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E)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和(Z)
‑8‑
十四碳烯基乙酸酯的质量比为:100:4:1~30,将称取的原料溶于正庚烷中并搅拌均匀,再
加入经步骤1处理的空诱芯中,待正庚烷完全挥发后,得到性诱芯,将性诱芯装入铝箔自立自封袋中封口保存备用。
[0012]本专利技术另一技术方案的特征还在于,
[0013]步骤1中,摇床的温度为20
±
1℃,浸泡时间为10h~15h。
[0014](Z)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E)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和(Z)
‑8‑
十四碳烯基乙酸酯的化学纯度≥90%。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专利技术高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李小食心虫性诱剂,添加有(Z)
‑8‑
十四碳烯基乙酸酯,在不影响种内雄蛾的诱捕效果下,对梨小食心虫雄蛾的诱捕量显著降低,与未添加(Z)
‑8‑
十四碳烯基乙酸酯的对照性诱剂诱捕量相比,下降达87.40%~96.54%,从而能够更精准地监测李小食心虫成虫在果园的种群消长动态,有利于抓住关键防治期对其进行治理,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轻果品农药残留;并且本专利技术性诱剂属于昆虫次要性信息素组分,化合物无毒、不伤害天敌、不会产生抗药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性诱剂诱捕监测李小食心虫发生动态规律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由(Z)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E)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和(Z)
‑8‑
十四碳烯基乙酸酯组成,(Z)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E)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和(Z)
‑8‑
十四碳烯基乙酸酯的质量比为:100:4:1~30。
[0020](Z)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E)
‑8‑
十二碳烯乙酸酯和(Z)
‑8‑
十四碳烯基乙酸酯的化学纯度均≥90%。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0022]步骤1,将抗氧化剂2,6

二叔丁基对甲酚溶于正己烷中配制成溶液A,2,6

二叔丁基对甲酚与正己烷的质量比为0.5:100,将空诱芯浸入溶液A中后整体置于温度为20
±
1℃、转速为160rpm的摇床上进行振荡浸泡10h~15h,结束后取出空诱芯至正己烷完全挥发;
[0023]步骤2,称取原料:(Z)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E)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和(Z)
‑8‑
十四碳烯基乙酸酯的质量比为:100:4:1~30,将称取的原料溶于正庚烷中并搅拌均匀,得到性信息素混合溶液,用移液枪将性信息素混合溶液加入经步骤1处理的空诱芯中,待正庚烷12h~15h完全挥发后,得到性诱芯,将性诱芯装入铝箔自立自封袋中封口保存备用。
[0024]其中,(Z)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CAS号为28079

04

1),结构式为:
[0025][0026](E)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CAS号为38363

29

0),结构式为:
[0027][0028](Z)
‑8‑
十四碳烯基乙酸酯(CAS号为35835

80

4),结构式为:
[0029][0030](Z)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李小食心虫性诱剂,其特征在于,由(Z)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E)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和(Z)
‑8‑
十四碳烯基乙酸酯组成,所述(Z)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E)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和(Z)
‑8‑
十四碳烯基乙酸酯的质量比为:100:4:1~30。2.根据权利要求1高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李小食心虫性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Z)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E)
‑8‑
十二碳烯基乙酸酯和(Z)
‑8‑
十四碳烯基乙酸酯的化学纯度≥90%。3.高效抑制梨小食心虫的李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将2,6

二叔丁基对甲酚溶于正己烷中配制成溶液A,将空诱芯浸入溶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伟李春沁陈秀琳徐世才李伯辽罗坤
申请(专利权)人:延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