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9603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三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通孔,所述框体的旁侧设有两个汇流管,且每个所述汇流管均与框体一侧壁上的三个通孔相连通;还包括:滑动件,设置在框体上,且所述滑动件与六个通孔相对接;注流件,设有两个,两个注流件对称位于框体的旁侧,且每个所述注流件均与一个汇流管相连通;控制件,呈T型结构设置,且所述控制件套设在两个注流件的出液端上,所述控制件分别与两个注流件相抵触,该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能够实现对液流的控制,实现单向或者双向的同时出液,并且通过滑动件的设置,能够使液体均匀分流之后,统一出液,使液体充分分散。使液体充分分散。使液体充分分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


[0001]本技术涉及全钒液流电池
,具体为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

技术介绍

[0002]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氧化还原电池,该电池能使储存溶液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全钒液流电池需要在液流框内实现电解液的循环流动,但现在的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0003]如公开号为CN206134824U的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液流框,电解液通过泵从储液罐输送到正极液流框上的进液口,流经进液端主流道,经过主流道与进液端第一级分流道之间的间隙进入三维多孔结构的进液端第一级分流道,在流经进液端第一级分流道后,进入进液端第一级分流道与进液端第二级分流道之间的间隙,接着再进入进液端第二级分流道,经过挡板结构的进液端第二级分流道之后,电解液汇聚于中空部分(即多孔电极反应区)发生反应,而后从出液端第二级分流道分道流出,经过出液端第二级分流道与出液端第一级分流道之间的间隙进入出液端第一级分流道,然后从出液端第一级分流道流出,进入出液端第一级分流道与出液端主流道之间的间隙,再从出液端主流道流出,最终从正极出液口流出,回到储液罐,完成一个循环;
[0004]在上述装置实际的使用的过程中,电解液通过泵从储液罐输送到正极液流框上的进液口,流经进液端主流道,再由多级分流道汇聚在中空部分,进行反应,在重复操作从正极出液口流出,回到储液罐,完成一个循环,使电解液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均匀一致性,但该方式进通过多级分流道进行分流汇聚,但随着电解液的流动,靠近出液端处的出液量要大于远离出液端处的出液量,导致电解液的出液不够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电解液通过泵从储液罐输送到正极液流框上的进液口,流经进液端主流道,再由多级分流道汇聚在中空部分,进行反应,在重复操作从正极出液口流出,回到储液罐,完成一个循环,使电解液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均匀一致性,但该方式进通过多级分流道进行分流汇聚,但随着电解液的流动,靠近出液端处的出液量要大于远离出液端处的出液量,导致电解液的出液不够均匀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三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通孔,所述框体的旁侧设有两个汇流管,且每个所述汇流管均与框体一侧壁上的三个通孔相连通;
[0007]还包括:
[0008]滑动件,设置在框体上,且所述滑动件与六个通孔相对接;
[0009]注流件,设有两个,两个注流件对称位于框体的旁侧,且每个所述注流件均与一个汇流管相连通;
[0010]控制件,呈T型结构设置,且所述控制件套设在两个注流件的出液端上,所述控制件分别与两个注流件相抵触。
[0011]优选的,所述滑动件包括移动螺杆,所述移动螺杆设有两个,两个移动螺杆间隔位于框体内,且每个所述移动螺杆均位于框体一侧上三个通孔的旁侧,每个所述移动螺杆上均套设有三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堵塞块,且每个所述堵塞块的侧壁均可与一个通孔抵触插接,每个堵塞块的外侧壁均与框体的内底壁滑动连接,每个所述堵塞块的侧壁均为半圆状结构。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使用时,驱动电机带动移动螺杆转动,使套设在其上的堵塞块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因堵塞块的半圆状机构,使堵塞块在移动的过程因框体的抵触而在框体内滑动,将通孔打开。
[0013]优选的,每个所述移动螺杆的两端均设有滑动块,且每个所述滑动块均与框体滑动连接,每个所述滑动块均与框体弹簧连接,所述框体的侧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一个滑动块与一个移动螺杆固定连接,两个同侧的滑动块上均转动设有转动盘,且每个所述转动盘均与一个移动螺杆固定连接,所述框体的旁侧水平设有伸缩杆,且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动盘的侧壁转动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使用时,驱动电机带动移动螺杆转动,并随着堵塞块移动的过程中,堵塞块抵触移动螺杆,使移动螺杆产生位移,从而带动其两端的滑动块在框体内滑动,同时一个转动盘转动,通过伸缩杆的连接,使另一个转动盘同步转动,两个移动螺杆可以同时转动,将两侧的通孔打开。
[0015]优选的,每个所述注流件均包括盛液箱,所述盛液箱竖直设置,且所述盛液箱的下段设有与其相连通的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内滑动设有抵触辊,所述抵触辊的一端延伸至盛液箱内并与盛液箱的内侧壁相贴合,抵触辊的另一端延伸至出液管内,所述抵触辊的中段与盛液箱的外侧壁弹簧连接,每个所述出液管均与一个汇流管相连通。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使用时,需要向框体内进行注液时,移动控制件并按压抵触辊,使抵触辊的一端不与盛液箱的内侧壁相贴合,使盛液箱内的液体能够流至出液管内,并通过出液管流至汇流管内,进行注液。
[0017]优选的,所述控制件包括T型管,所述T型管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出液管上,且所述T型管内水平设有正反螺纹杆,所述正反螺纹杆与T型管的内壁转动连接,且所述正反螺纹杆的两端分别套设有抵触盘,每个所述抵触盘均与一个抵触辊相抵触,所述正反螺纹杆的中段设有从动伞齿。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使用时,移动手动移动T型管,通过T型管内的抵触盘抵触抵触辊,使盛液箱内的液体能够流出,对液体的流出进行控制,实现单向液体的流出。
[0019]优选的,所述T型管内竖直转动设有转动杆,且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贯穿T型管并延伸出去,转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从动伞齿的旁侧,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上设有与从动伞齿啮合的主动伞齿,转动杆的一端设有转柄。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使用时,转动转柄,带动转动杆转动,使主动伞齿带动从动伞齿转动,使套设在正反螺纹杆上的两个抵触盘相两侧移动,可同时抵触两边的抵触辊,实现双向的液体流出。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能够实现对液流的控制,实现单向或者双向的同时出液,并且通过滑动件的设置,能够使液体均匀分流之后,统一出液,使液体充分分散,具体内容如下:
[0022]1、设置有滑动件,当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使用时,驱动电机带动移动螺杆转动,使套设在其上的堵塞块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因堵塞块的半圆状机构,使堵塞块在移动的过程因框体的抵触而在框体内滑动,将通孔打开,驱动电机带动移动螺杆转动,并随着堵塞块移动的过程中,堵塞块抵触移动螺杆,使移动螺杆产生位移,从而带动其两端的滑动块在框体内滑动,同时一个转动盘转动,通过伸缩杆的连接,使另一个转动盘同步转动,两个移动螺杆可以同时转动,将两侧的通孔打开;
[0023]2、设置有注流件,当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使用时,需要向框体内进行注液时,移动控制件并按压抵触辊,使抵触辊的一端不与盛液箱的内侧壁相贴合,使盛液箱内的液体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包括框体(1),所述框体(1)的两侧壁上均设有三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通孔,所述框体(1)的旁侧设有两个汇流管(2),且每个所述汇流管(2)均与框体(1)一侧壁上的三个通孔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件(3),设置在框体(1)上,且所述滑动件(3)与六个通孔相对接;注流件(4),设有两个,两个注流件(4)对称位于框体(1)的旁侧,且每个所述注流件(4)均与一个汇流管(2)相连通;控制件(5),呈T型结构设置,且所述控制件(5)套设在两个注流件(4)的出液端上,所述控制件(5)分别与两个注流件(4)相抵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3)包括移动螺杆(31),所述移动螺杆(31)设有两个,两个移动螺杆(31)间隔位于框体(1)内,且每个所述移动螺杆(31)均位于框体(1)一侧上三个通孔的旁侧,每个所述移动螺杆(31)上均套设有三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堵塞块(32),且每个所述堵塞块(32)的侧壁均可与一个通孔抵触插接,每个堵塞块(32)的外侧壁均与框体(1)的内底壁滑动连接,每个所述堵塞块(32)的侧壁均为半圆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钒液流电池用液流框,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移动螺杆(31)的两端均设有滑动块(33),且每个所述滑动块(33)均与框体(1)滑动连接,每个所述滑动块(33)均与框体(1)弹簧连接,所述框体(1)的侧壁上安装有驱动电机(34),且所述驱动电机(34)的输出端贯穿一个滑动块(33)与一个移动螺杆(31)固定连接,两个同侧的滑动块(33)上均转动设有转动盘(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逸
申请(专利权)人:寰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