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被动踝泵运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9506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被动踝泵运动装置,涉及神经外科技术领域,包括箱体、驱动组件和按摩组件,箱体内安装有挡板,挡板侧面安装有固定杆,固定杆一端设有脚踏,箱体侧面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穿设有放置板,用于放置患者小腿,以便于患者脚底与脚踏紧贴;驱动组件设置于脚踏与箱体之间,用于带动脚踏进行旋转;及按摩组件设置于脚踏上,用于在对患者进行踝泵运动的同时按摩患者脚部以辅助患者康复。该种装置通过驱动组件的设置,能够在对患者进行踝泵运动的同时,对患者脚部进行按摩,以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康复效率,同时能够根据患者踝关节的情况来调节踝泵运动的强度。强度。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被动踝泵运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神经外科
,具体是一种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被动踝泵运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神经外科是主治由于外伤导致的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的疾病,例如脑出血出血量危及生命,车祸致脑部外伤,或脑部有肿瘤压迫需手术治疗等。
[0003]而在进行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无法走动,需要长时间静卧休息,而长时间的静卧休息后,患者下肢会出现血液不畅,导致下肢肌肉有不同程度的萎缩,难以行走,此时需要对患者的下肢进行踝泵运动,以加快患者术后下肢功能康复,踝泵运动是指通过下肢肌肉节律性的收缩带动踝关节运动,从而使下肢肌肉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和淋巴循环,以此来促进下肢水肿消退,预防下肢血栓形成,同时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和踝关节僵硬,它包括踝关节的屈伸和环转运动。踝泵运动对于长期卧床及下肢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目前对一般是由医护人员或陪护人员对患者下肢做被动的踝泵运动,以此锻炼患者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被动踝泵运动装置,包括箱体、驱动组件和按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侧面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设有脚踏,所述箱体侧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穿设有放置板,用于放置患者小腿,以便于患者脚底与所述脚踏紧贴;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脚踏与所述箱体之间,用于带动所述脚踏进行旋转;及所述按摩组件设置于所述脚踏上,用于在对患者进行踝泵运动的同时按摩患者脚部以辅助患者康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被动踝泵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箱体内部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上方驱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固定杆一端的外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板;设于所述驱动杆外侧的主动轮,所述挡板上设有传动齿轮,所述旋转板靠近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设有齿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被动踝泵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穿设有顶块,且所述顶块上开设有多个呈水平均排列分布的顶孔,所述旋转板侧面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内穿设有与其配套使用的螺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被动踝泵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一端开设有球形槽,所述球形槽内设有万向球,所述万向球上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板,且所述连接板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术后长期卧床患者被动踝泵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外侧设有主锥齿轮,且所述主锥齿轮位于所述主动轮上方,所述挡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丹英李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