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9145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柱,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含有外层、主体层、加强筋和填充层,所述主体层位于外层的内腔,所述加强筋和填充层均位于外层和主体层之间,外层包含有防锈涂层、加强层和抗氧化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安装机构,方便对支撑机构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固定机构,方便对钢管进行固定,将钢管置于上半圆槽和下半圆槽内,向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内穿入螺栓螺母,可对钢管进行夹持,由外层、主体层、加强筋和填充层组成支撑机构,可提高支撑机构的承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柱不便于对横向钢管进行连接,且承载力有限的问题。且承载力有限的问题。且承载力有限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柱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柱。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而在建筑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支撑装置来辅助完成。
[0003]专利公开号CN212773153U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柱”,包括方柱、圆柱、螺纹柱和加筋箍,方柱的顶端和底端与圆柱的顶端和底端相齐平,方柱和圆柱对应的两对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圆孔,每个侧面上的圆孔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每四个对应的第一圆孔内均设置有对拉单元,方柱和圆柱之间均填充有素混凝土,增加了承重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柱的支撑强度,但其不便于对横向钢管进行连接,且承载力有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柱,实现了便于对横向钢管进行连接,且承载力强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柱不便于对横向钢管进行连接,且承载力有限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柱,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含有外层、主体层、加强筋和填充层,所述主体层位于外层的内腔,所述加强筋和填充层均位于外层和主体层之间,所述外层包含有防锈涂层、加强层和抗氧化涂层,所述防锈涂层位于加强层的外表面,所述抗氧化涂层位于加强层的内表面,所述主体层包含有耐腐蚀涂层和不锈钢层,所述支撑机构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含有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所述下固定块的底部与支撑机构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块的底部开设有上半圆槽,所述上固定块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所述下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下半圆槽,所述下固定块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内腔均开设有连接孔。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机构包含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与支撑机构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底座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内腔开设有安装孔。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强层为钨钴合金层,所述填充层为混凝土层。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耐腐蚀涂层位于不锈钢层的外表面,所述耐腐蚀涂层为聚脲涂料层。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锈涂层为锌制镀层,所述抗氧化涂层为聚氨酯涂层。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主体层、加强筋、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均为不锈钢,所述上固
定块和下固定块的表面均涂抹有红丹防锈漆层。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强筋为圆柱形结构,且加强筋均匀分布于外层和主体层之间。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柱,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采用安装机构,方便对支撑机构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固定机构,方便对钢管进行固定,将钢管置于上半圆槽和下半圆槽内,向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内穿入螺栓螺母,可对钢管进行夹持,由外层、主体层、加强筋和填充层组成支撑机构,可提高支撑机构的承载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支撑柱不便于对横向钢管进行连接,且承载力有限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支撑机构俯视状态下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外层部分截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主体层部分截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支撑机构;101、外层;1011、防锈涂层;1012、加强层;1013、抗氧化涂层;102、主体层;1021、耐腐蚀涂层;1022、不锈钢层;103、加强筋;104、填充层;2、安装机构;201、安装底座;202、安装块;203、安装孔;3、固定机构;301、上固定块;302、下固定块;303、上半圆槽;304、第一连接板;305、第二连接板;306、下半圆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请参阅图1

5,本技术: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柱,包括支撑机构1,支撑机构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机构2,支撑机构1包含有外层101、主体层102、加强筋103和填充层104,主体层102位于外层101的内腔,加强筋103和填充层104均位于外层101和主体层102之
间,外层101包含有防锈涂层1011、加强层1012和抗氧化涂层1013,防锈涂层1011位于加强层1012的外表面,抗氧化涂层1013位于加强层1012的内表面,主体层102包含有耐腐蚀涂层1021和不锈钢层1022,支撑机构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包含有上固定块301和下固定块302,下固定块302的底部与支撑机构1固定连接,上固定块301的底部开设有上半圆槽303,上固定块301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304,下固定块302的顶部开设有下半圆槽306,下固定块302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板305,第一连接板304和第二连接板305的内腔均开设有连接孔。
[0027]安装机构2包含有安装底座201,安装底座201与支撑机构1固定连接,安装底座201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202,安装块202的内腔开设有安装孔203。
[00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向安装孔203内穿入螺栓,可对安装块202进行固定,从而使安装底座201稳固,完成对装置的固定。
[0029]加强层1012为钨钴合金层,填充层104为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支撑柱,包括支撑机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机构(2),所述支撑机构(1)包含有外层(101)、主体层(102)、加强筋(103)和填充层(104),所述主体层(102)位于外层(101)的内腔,所述加强筋(103)和填充层(104)均位于外层(101)和主体层(102)之间,所述外层(101)包含有防锈涂层(1011)、加强层(1012)和抗氧化涂层(1013),所述防锈涂层(1011)位于加强层(1012)的外表面,所述抗氧化涂层(1013)位于加强层(1012)的内表面,所述主体层(102)包含有耐腐蚀涂层(1021)和不锈钢层(1022),所述支撑机构(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3),所述固定机构(3)包含有上固定块(301)和下固定块(302),所述下固定块(302)的底部与支撑机构(1)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块(301)的底部开设有上半圆槽(303),所述上固定块(301)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板(304),所述下固定块(302)的顶部开设有下半圆槽(306),所述下固定块(302)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板(305),所述第一连接板(304)和第二连接板(305)的内腔均开设有连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新建陆海荣陈蒙蒙张翀姜新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烟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