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桩基自动化预判及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9120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BIM的桩基自动化预判及优化方法;包括建立以模型参数化为载体的基础数据文件库;建立基于BIM的桩基长度优化分析控制系统基于BIM的自动化桩基预判:1)数据处理模块;2)参数化编程模块;3)分析运算模块;4)模型复核模块:按照不同桩基类型复核桩基模型,并与设计文件进行比对,确保程序运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可视化编程手段,实现自动化分析计算桩基端部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是否满足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投入;提升了桩基的有效优化空间,增加配桩方案的可选择性及可控性,有效避免因桩长测算过于保守而造成成本浪费,为后期工程结算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数据支撑。数据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桩基自动化预判及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信息模型的搭建
,具体是一种基于BIM的桩基自动化预判及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桩基优化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从传统桩基作业来看,技术员主要根据地勘资料中距离桩基最近的勘探孔布置图来计算桩长,可参考数据比较保守,精准度较低,人工反复计算耗时耗力。
[0003]现有技术中,一种桩基础长度优化方法,是通过将地质模型和桩基础合并到同一坐标系,调整模型中桩基础的长度,使其满足入岩深度并随着持力层的起伏而变化;申请号CN108804780A一种三维分析桩基持力层的方法,是通过三维建模后将任意桩图纸导入三维模型中进行比对优化;已公开技术方法主要涉及BIM三维建模技术在桩基长度优化方面应用,其目的是直观、快速地进行桩基相关参数的确认和桩基施工方法的选择,减少因桩长预估不准造成的浪费;但是在上述技术方法进行桩基优化过程中均为单桩或任意桩手动比对调整,以此达到优化桩长的目的,相对于传统方法虽然提升了桩长优化准确度,但是该技术方法仅适用于场地狭小或桩基数量较少项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桩基自动化预判及优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步骤1、建立以模型参数化为载体的基础数据文件库,包括根据地质地形工程资料确定上下地质层间接触关系,建立目标曲面空间信息库,然后创建参数化桩基模型;步骤2、建立基于BIM的桩基长度优化分析控制系统,包括1)基于目标曲面空间信息库读取空间坐标信息,拾取至曲面生成模块自动生成目标曲面;2)将设计文件转入桩基定位识别模块,读取桩基所在图层,将桩基信息转换为程序内可识别的几何信息:坐标信息、桩径信息;3)创建桩基优化分析程序模块,进行桩基长度分析优化;4)选择预制的桩基族模型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江平郭潇邓江锋刘思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