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维单粒子态的多方半量子秘密共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28928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d维单粒子态的多方半量子秘密共享方法,其中,发送者的密钥可被不同接收者共享,且只有当所有接收者一起合作时才能合成该密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以树形方式传输单粒子。详细的安全性分析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能成功抵御外部攻击和参与者攻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有如下优点:(1)适用于d维量子系统;(2)使用d维单粒子态而不是d维量子纠缠态作为初始量子资源;(3)不使用量子纠缠交换或酉操作。(3)不使用量子纠缠交换或酉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d维单粒子态的多方半量子秘密共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量子密码学领域。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基于d维单粒子态的多方半量子秘密共享方法,实现“发送者的密钥可被不同接收者共享,且只有当所有接收者一起合作时才能合成该密钥”这一目标。

技术介绍

[0002]1984年,Bennett和Brassard[1]提出了第一个量子密钥分配(Quantumkeydistribution,QKD)方法,这意味着量子密码学的诞生。此后,量子密码学被演化出许多分支,如QKD[1

2]、量子安全直接通信(Quantumsecuredirectcommunication,QSDC)[3]、量子对话(Quantumdialogue,QD)[4

10]、量子秘密共享(Quantumsecretsharing,QSS)[11

15]等。作为量子密码学最重要的应用之一,QSS允许发送者的密钥被不同接收者共享,且只有所有接收者一起合作才能合成出这个密钥。然而,每个先前的QSS方法都存在一个问题:所有通信者都被要求拥有完全量子能力。但在一些实际情形下,这可能要求太高而不切实际。
[0003]2007年,Boyer等人[16]利用单光子设计了第一个半量子密码方法,以减轻部分用户的量子资源和操作的负担,其中这部分用户在半量子密码学领域通常被称为经典用户。经典用户通常被局限于以下四种操作[16,17]:通过量子信道传输粒子、使用{|0>,|1>}基测量粒子、产生粒子处于{|0>,|1>}基和对粒子进行重新排序。随后,双自由度单光子被Ye等人[18,19]用于构造半量子密钥分配(Semiquantumkeydistribution,SQKD)方法。除了SQKD之外,半量子秘密共享(Semiquantumsecretsharing,SQSS)近年来也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20

26]。然而,以往的大多数SQSS方法[20

25]只适用于二维量子系统。目前只有两个适用于d维量子系统的SQSS方法[26]。因此,如何设计出适用于d维量子系统的SQSS方法仍值得研究。
[0004]基于以上分析,为了进一步发展d维量子系统SQSS,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基于d维单粒子态的多方半量子秘密共享(Multipartysemiquantumsecretsharing,MSQSS)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适用于d维量子系统;(2)使用d维单粒子态而不是d维量子纠缠态作为初始量子资源;(3)不使用量子纠缠交换或酉操作。
[0005]参考文献
[0006][1]Bennett,C.H.,Brassard,G.:Quantumcryptography:public

keydistributionandcointossing.In:Proceedingsofthe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s,SystemsandSignalProcessing,pp.175

179,IEEEPress,Bangalore(1984)
[0007][2]Cabello,A.:QuantumkeydistributionintheHolevolimit.Phys.Rev.Lett.85,5635(2000)
[0008][3]Long,G.L.,Liu,X.S.:Theoreticallyefficienthigh

capacityquantum

key

distributionscheme.Phys.Rev.A65,032302(2002)
[0009][4]Nguyen,B.A.:Quantumdialogue.Phys.Lett.A328(1),6

10(2004)
[0010][5]Zhang,Z.J.,Man,Z.X.:SecuredirectbidirectionalcommunicationprotocolusingtheEinstein

Podolsky

Rosenpairblock.http://arxiv.org/pdf/quant

ph/0403215.pdf(2004)
[0011][6]Ye,T.Y.,Jiang,L.Z.:QuantumdialoguewithoutinformationleakagebasedontheentanglementswappingbetweenanytwoBellstatesandthesharedsecretBellstate.Phys.Scr.89(1),015103(2014)
[0012][7]Ye,T.Y.:Quantumsecuredialoguewithquantumencryption.Commun.Theor.Phys.62(3),338

342(2014)
[0013][8]Ye,T.Y.:RobustquantumdialoguebasedontheentanglementswappingbetweenanytwologicalBellstatesandthesharedauxiliarylogicalBellstate.QuantumInf.Process.14(4),1469

1486(2015)
[0014][9]Ye,T.Y.:Faulttolerantchannel

encryptingquantumdialogueagainstcollectivenoise.Sci.ChinaPhys.Mech.Astron.58(4),040301(2015)
[0015][10]Ye,T.Y.,Li,H.K.,Hu,J.L.:Informationleakageresistantquantumdialoguewithsinglephotonsinbothpolarizationandspatial

modedegreesoffreedom.QuantumInf.Process.20,209(2021)
[0016][11]Hillery,M.,Buzek,V.,Berthiaume,A.:Quantumsecretsharing.Phys.Rev.A59,1829(1999)
[0017][12]Karlsson,A.,Koashi,M.,Imoto,N.:Quantumentanglementforsecretsharingandsecretsplitting.Phys.Rev.A59(1),162

168(1999)
[0018][13]Hwang,T.,Hwang,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d维单粒子态的多方半量子秘密共享方法,实现“发送者的密钥可被不同接收者共享,且只有当所有接收者一起合作时才能合成该密钥”这一目标;以树形方式传输单粒子;适用于d维量子系统;使用d维单粒子态而不是d维量子纠缠态作为初始量子资源;不使用量子纠缠交换或酉操作;共包括以下五个过程:S1)Alice制备N组单粒子态序列,分别记为S1,S2,...,S
N
,其中,i=1,2,...,N;这里,是S
i
的第j个单粒子,且是以相同概率从Z基或X基中随机选出,以及j=1,2,...,8n;Z基和X基分别被定义为Z={|0>,|1>,...,|d

1>}和X={F|0>,F|1>,...,F|d

1>},其中F为离散量子傅里叶变换,j=0,1,...,d

1;然后,Alice将S
i
的粒子一个接一个地分别传送给P
i
;除了S
i
的第一个粒子外,只有在接收到前一个粒子后,Alice才会传送下一个粒子;S2)P
i
(i=1,2,...,N)对每个接收到的S
i
的粒子随机施加以下两种操作之一:

MEASURE:采用Z基测量接收到的粒子,产生一个处于所发现状态的新粒子并将其传送给Alice;

REFLECT:将接收到的粒子直接返回给Alice;至于Alice,她储存来自P
i
的所有粒子;S3)P
i
(i=1,2,...,N)宣布S
i
中哪些粒子她选择了MEASURE操作;有三种不同的情形需要加以说明;情形1:对于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颖李霞叶天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