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华凤专利>正文

一种加热板大小不同的直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797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直发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板大小不同的直发器,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的尾端和所述第一夹板的尾端活动连接,还包括送风组件、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所述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板内部的前端,所述第一夹板上还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送风组件连通;所述第一加热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板上靠近所述第二夹板的端面;所述第二加热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板上靠近所述第一夹板的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所述第二加热板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加热板的横截面积,配合旁侧设置出风口的通风结构,提升了直发过程中的高温与冷风之间的温差,缩短了直发过程中由热至冷的时间,极大提升了直发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板大小不同的直发器


[0001]本技术属于直发器
,尤其涉及一种加热板大小不同的直发器。

技术介绍

[0002]直发器,又叫电夹板,通俗的叫夹板,是通过电流加热直发器的发热体MCH或PTC或发热丝,传导到铝板或陶瓷板发热,通过发热来加热头发,以实现直发效果。
[0003]目前,市面上的直发器的种类多种多样,但是其加热结构均是上下夹板分别安装发热板大小一致,如申请号为CN201821414139.0的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直发器,用于解决现有的直发器中的导热板采用平板式的设计,导致用户在使用时容易对头发造成折痕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包括相互铰接且可夹合和打开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导热板;第二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导热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内部均设置有发热体;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均与发热体贴合;第一导热板包括第一平板部;第一平板部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第一弧形部;第一弧形部的一端与第一平板部连接,另一端安装于第一壳体的内侧边缘;第二导热板包括第二平板部;第二平板部的两侧边缘均设置有第二弧形部;第二弧形部的一端与第二平板部连接,另一端安装于第二壳体的内侧边缘。
[0004]上述专利文件中公开的直发器中包含了结构相同且对应的第一导热板和第二导热板,具体请阅上述专利文件[0032]段中记载。但是,这种发热体相同的直发器结构存在弊端,因设置了相同的加热结构后,再进行出风结构的设置时,有两种设置方式,第一种为设置在夹板的侧端,这样产生因出风口距离头发较远导致的降温效果不佳的问题,第二种则是在第一导热板或第二导热板的旁侧设置出风口的单一出风结构,但是这种又导致另一夹板上存在多余的空间进而导致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利用率低,以及加热效果及降温效果均不佳的问题,进而导致影响直发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板大小不同的直发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直发器因设置了两个相同大小的发热板导致设置出风结构时产生降温效果不佳、对直发器的空间结构利用率不高问题以及进而影响降温不佳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板大小不同的直发器,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的尾端和所述第一夹板的尾端活动连接,还包括送风组件、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所述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板内部的前端,所述第一夹板上还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送风组件连通,以使所述送风组件向所述出风口送风;所述第一加热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板上靠近所述第二夹板的端面,所述第一加热板位于于所述出风口的旁侧;所述第二加热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板上靠近所述第一夹板的端面;
[0007]所述第二加热板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加热板的横截面积。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板内设有安装腔,所述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夹板上端面的两侧设有凸起部,所述出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0009]可选地,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出风口等间隔设置于所述凸起部,且各所述出风口的口部背离所述第一加热板。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板包括底板和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底板后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盖板上,所述第一加热板安装于所述盖板的上端面。
[0011]可选地,所述盖板的底部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包括导风部,所述导风部靠近所述送风组件,所述导风部的末端朝向所述出风口弯折并形成转向部,以将所述送风组件输送的风向所述出风口传导。
[0012]可选地,所述安装腔的横向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加热板的横截面积。
[0013]可选地,所述送风组件包括马达固定架、送风马达和风叶,所述马达固定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送风马达安装于所述马达固定架,所述风叶与所述送风马达的输出轴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马达固定架远离所述安装腔的端部还设有多个过滤孔,各所述过滤孔形成第一过滤结构。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夹板的前端还设有进风口,相邻所述进风口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阻挡局部过滤孔。
[0016]可选地,还包括第一电控板和第二电控板,所述第一电控板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加热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控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夹板内并与所述第二加热板电连接。
[00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板大小不同的直发器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0018]本技术在所述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板的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了所述第二加热板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夹板的横截面积,这样在未设置送风组件的第二夹板上设置了更大的第二加热板,实现了对第二夹板上空间的高效利用,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同时还设置了第一加热板位于于所述出风口的旁侧,以及送风组件设置于第一夹板的前端,实现了短风道结构,使出风口输出的风在直发时能够直接作用于头发,保证了降温效果,另外设置第二加热板和第一加热板的一大一小结构,较之现有技术中加热板相同的结构所带来的加热面积,本技术实现了更大的加热面积,进而实现了较高的加热温度,并配合旁侧设置出风口的通风结构,提升了直发过程中的高温与冷风之间的温差,缩短了直发过程中由热至冷的时间,极大提升了直发效果。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板大小不同的直发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板大小不同的直发器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板的爆炸示意图;
[0025]图6为图5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27]100、第一夹板;110、底板;111、凸起部;120、盖板;121、进风口;122、加强筋;130、安装腔;140、导风板;141、导风部;142、转向部;150、第一加热板;200、第二夹板;210、第二加热板;300、送风组件;310、马达固定架;311、过滤孔;312、第一过滤结构;320、送风马达;330、风叶;400、出风口;510、第一电控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板大小不同的直发器,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的尾端和所述第一夹板的尾端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风组件、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所述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板内部的前端,所述第一夹板上还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送风组件连通,以使所述送风组件向所述出风口送风;所述第一加热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板上靠近所述第二夹板的端面,所述第一加热板位于于所述出风口的旁侧;所述第二加热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板上靠近所述第一夹板的端面;所述第二加热板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加热板的横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板大小不同的直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内设有安装腔,所述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夹板上端面的两侧设有凸起部,所述出风口贯穿设置于所述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板大小不同的直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各所述出风口等间隔设置于所述凸起部,且各所述出风口的口部背离所述第一加热板。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板大小不同的直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包括底板和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底板后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盖板上,所述第一加热板安装于所述盖板的上端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板大小不同的直发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华凤
申请(专利权)人:郭华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