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8717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包括:喷淋机构,其用于对客车内部进行防病毒消杀,且喷淋机构设置于车厢顶部;储液机构,其用于对消毒剂进行存储,且储液机构设置于车厢内靠近发动机舱部位;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喷淋机构局部零件进行摆动,且驱动机构设置于车厢内驾驶舱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喷淋机构并结合储液机构,可以使液滴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紧密吸附物体表面,并且能够捕捉空气中的悬浮颗粒,从而对覆盖在物体背面,甚至隐蔽的、难以到达的表面上达到高效、彻底的持续性消毒效果;通过驱动机构并结合防护机构,可以有效的控制消毒剂的喷雾方向,实现左右摆动喷雾消毒,使得消毒剂快速充分地扩散至车厢内各个角落。消毒剂快速充分地扩散至车厢内各个角落。消毒剂快速充分地扩散至车厢内各个角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客车消杀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消灭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消灭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0003]客车做为一种公共出行交通工具载体,空间密闭,人员拥挤,一旦有新冠病人上车,而车又没有进行及时的病毒消杀,整台客车不可避免的成为病毒传染的中转站,现有的客车的防病毒消杀都是人工进行的,费时费力,且存在消杀不彻底,消杀效果因人而异。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用于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包括:
[0008]喷淋机构,其用于对客车内部进行防病毒消杀,且所述喷淋机构设置于车厢顶部;
[0009]储液机构,其用于对消毒剂进行存储,且所述储液机构设置于车厢内靠近发动机舱部位;
[0010]驱动机构,其用于驱动喷淋机构局部零件进行摆动,且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车厢内驾驶舱的顶部;
[0011]防护机构,其用于对喷淋机构进行遮挡,且所述防护机构设置于车厢内顶部的两侧。
[0012]作为优选,所述喷淋机构包括安装于客车车厢内靠近发动机舱部位的高压无油单缸柱塞泵,所述高压无油单缸柱塞泵的出水端连通有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顶端设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另两端均连通有一第一支管,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管的表面连通有连管,所述连管远离第一支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的表面连通有雾化喷头,两个所述第一支管相对的一端与第二支管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通过螺钉与车厢内部固定连接。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分别位于车厢内顶部的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关于车厢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0014]作为优选,所述储液机构包括与高压无油单缸柱塞泵进水端连通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顶部开设有添液口,所述储液箱上铰接有与添液口相适配的密封盖。
[0015]作为优选,所述储液机构还包括水位传感器,所述密封盖上开设有供水位传感器穿过的安装孔,所述水位传感器的表面套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钉与密封盖的底
部固定连接。
[0016]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孔的内腔从上至下依次插设有第一橡胶圈和第二橡胶圈,所述第一橡胶圈的外表面与安装孔的内壁面胶合,所述第二橡胶圈的底部与安装板的顶部胶合,所述第一橡胶圈与第二橡胶圈的内壁面均与水位传感器的表面贴合。
[0017]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车厢驾驶室顶部的外壳,所述连管位于外壳的内腔,所述外壳的内腔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齿条,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表面的端部均固定连接有与齿条相啮合的半齿轮。
[001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的端部均通过密封轴承与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连管的两端均连通有一第一软管,两个所述第一软管远离连管的一端分别贯穿至外壳的外侧并与对应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的表面连通,所述主管道与三通管之间连通有第二软管。
[0019]作为优选,所述连管表面的两侧均固定套设有管座,所述管座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内壁面固定连接。
[0020]作为优选,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安装于车厢顶部两侧的一防护罩,所述第二支管和第一支管分别位于两个防护罩的内腔,所述防护罩上铰接有第二检修门,所述外壳的两侧分别与两个防护罩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罩的底部开设有供雾化喷头穿过的通孔。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22]1、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通过喷淋机构并结合储液机构,可以有效的将消毒剂液滴破碎为直径细小均匀的雾滴,雾滴经过喷头高压电场后克服液滴表面张力,再次破碎为细小均匀的雾滴,双重雾化通道破解雾滴,雾滴携带电荷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全方位附着到目标物表面,静电效应使液滴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紧密吸附物体表面,并且能够捕捉空气中的悬浮颗粒,从而对覆盖在物体背面,甚至隐蔽的、难以到达的表面上达到高效、彻底的持续性消毒效果;
[0023]2、本专利技术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通过驱动机构并结合防护机构,可以有效的控制消毒剂的喷雾方向,实现左右摆动喷雾消毒,使得消毒剂快速充分地扩散至车厢内各个角落,进一步地提高了喷雾效果。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的喷淋机构和储液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的喷淋机构和驱动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的储液机构的打开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的储液机构的剖开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的密封盖与水位传感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的密封盖与水位传感器的连接结构爆炸示意图;
[0033]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的控制模块图。
[0034]图中:
[0035]1、喷淋机构;101、高压无油单缸柱塞泵;102、主管道;103、三通管;104、第一支管;105、连管;106、第二支管;107、雾化喷头;108、连接座;
[0036]2、储液机构;201、储液箱;202、添液口;203、密封盖;204、水位传感器;205、安装孔;206、安装板;207、第一橡胶圈;208、第二橡胶圈;209、防护箱;210、第一检修门;
[0037]3、驱动机构;301、外壳;302、电动推杆;303、推块;304、齿条;305、半齿轮;
[0038]4、防护机构;401、防护罩;402、第二检修门;403、通孔;
[0039]5、第一软管;
[0040]6、第二软管;
[0041]7、管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淋机构(1),其用于对客车内部进行防病毒消杀,且所述喷淋机构(1)设置于车厢顶部;储液机构(2),其用于对消毒剂进行存储,且所述储液机构(2)设置于车厢内靠近发动机舱部位;驱动机构(3),其用于驱动喷淋机构(1)局部零件进行摆动,且所述驱动机构(3)设置于车厢内驾驶舱的顶部;防护机构(4),其用于对喷淋机构(1)进行遮挡,且所述防护机构(4)设置于车厢内顶部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机构(1)包括安装于客车车厢内靠近发动机舱部位的高压无油单缸柱塞泵(101),所述高压无油单缸柱塞泵(101)的出水端连通有主管道(102),所述主管道(102)的顶端设有三通管(103),所述三通管(103)的另两端均连通有一第一支管(104),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管(104)的表面连通有连管(105),所述连管(105)远离第一支管(104)的一端连通有第二支管(106),所述第一支管(104)与第二支管(106)的表面连通有雾化喷头(107),两个所述第一支管(104)相对的一端与第二支管(106)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座(108),所述连接座(108)通过螺钉与车厢内部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104)与第二支管(106)分别位于车厢内顶部的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支管(104)与第二支管(106)关于车厢的中心线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机构(2)包括与高压无油单缸柱塞泵(101)进水端连通的储液箱(201),所述储液箱(201)的顶部开设有添液口(202),所述储液箱(201)上铰接有与添液口(202)相适配的密封盖(20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互联客车消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机构(2)还包括水位传感器(204),所述密封盖(203)上开设有供水位传感器(204)穿过的安装孔(205),所述水位传感器(204)的表面套设有安装板(206),所述安装板(206)通过螺钉与密封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运发孔祥青段圣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微笑伊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