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降低配管的噪音的配管降噪装置,涉及一种通过将消散构件结合于其厚度沿延伸方向变薄的低减部来集中并消散从配管产生的振动的配管降噪装置。配管产生的振动的配管降噪装置。配管产生的振动的配管降噪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配管降噪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配管降噪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减少由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产生的振动和噪音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空气调节装置是一种在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传递热能以使空调空间舒适的装置。作为传递热能的介质使用制冷剂,制冷剂在循环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同时被压缩、冷凝、膨胀、蒸发并形成循环。此时,作为用于加压并压缩制冷剂的构成使用压缩机,并且在压缩机被驱动时会引发振动和噪音。因此,通常,压缩机被设置在室外机中。
[0003]在压缩机的内部设置有旋转体,旋转体以规定的频率旋转并引发振动和噪音。尤其,当被加压前的制冷剂流经流入压缩机的配管时,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振动和噪音。
[0004]并且,供制冷剂流动的配管通常使用铜配管,因此由制冷剂产生的振动和噪音不可避免地直接传递到配管。因此,即使压缩机一般设置在室外机中,也需要减小从配管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0005]当参照图1观察第一现有装置10时,第一现有装置10形成为环形并减小从配管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0006]更具体而言,第一现有装置10形成为环形并包括内周面11和外周面15,并且还包括衔接内周面11和外周面15而形成规定的厚度的低减部13。另外,在第一现有装置10设置有开口部17,开口部17的一侧呈开口并与配管结合。
[0007]因此,根据形成在内周面11和外周面15之间的低减部13的体积,能够减小从配管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0008]但是,存在无法充分增加从内周面11向外周面15延伸的低减部13的情况。在连接储液器1和压缩机5的吸入配管3的情况下,由于形成有弯折部3a、3b,因此,第一现有装置10在吸入配管3的安装位置上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
[0009]例如,第一现有装置10可能会无法与弯折部3a、3b邻近设置。这是因为,低减部13和弯折部3a、3b可能会彼此接触。
[0010]另外,当减小从内周面11向外周面15延伸的低减部13的延伸程度以使第一现有装置10与弯折部3a、3b邻近设置时,无法充分减小从吸入配管3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如上所述,这是因为,第一现有装置10减小从配管产生的振动和噪音的程度将与低减部13的体积成正比。
[0011]并且,根据韩国公开公报KR20130056743A,配管降噪装置(以下,简称为第二现有装置)形成为环形并以包围配管的方式设置。第二现有装置包括第一减振器,并且固定配管和公告中的配管降噪装置。另外,第一现有装置包括从外周面向与内周面远离的方向结合的第二减振器,第二减振器消散经由第一减振器传递的振动。
[0012]第二现有装置并不是与第二现有装置的体积成正比地减小配管的噪音和振动,但是需要包括复数个第二减振器以减小从配管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0013]因此,其形状不可避免地变得复杂且制作困难。并且,由于形成为环形并以包围配管的方式设置,因此在包括上述的弯折部3a、3b的配管的情况下,其安装可能会受到限制。
[0014]因此,需要一种具有新形状的配管降噪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15]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6]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减少从配管产生的1KHZ以上的高频噪音的配管降噪装置。
[0017]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与配管的形状无关地设置的配管降噪装置。
[0018]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中并消散从配管产生的振动和噪音的配管降噪装置。
[0019]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从配管产生的振动和噪音碰撞消散的配管降噪装置。
[0020]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2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可以利用动态吸收(Dynamic Absorber)原理和冲击吸收(Impact absorber)原理。
[002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具有ABH形状的配管降噪装置。通过所述ABH形状,从配管产生的振动和噪音可以被集中到配管降噪装置的端部。
[002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配管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结合于配管;引导部,从所述支撑部沿所述配管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配管隔开,传递所述配管的振动;低减部,从所述引导部沿所述配管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及消散构件,贴附于所述低减部,抵消所述配管的振动,所述低减部的厚度沿所述低减部的延伸方向变薄。
[0024]所述低减部可以包括:第一面,由平面构成;以及第二面,由曲面构成,与所述第一面隔开并与所述第一面形成所述厚度。
[0025]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中的一个面可以设置在与所述配管相向的位置。
[0026]所述消散构件可以结合于所述第一面且与所述配管隔开配置。
[0027]所述低减部的宽度可以沿所述低减部的延伸方向变大。
[0028]所述引导部可以包括:第一引导部,从所述支撑部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引导部,从所述支撑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彼此隔开以形成供将所述支撑部固定到所述配管的结合构件结合于所述支撑部的空间。
[002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可以提供一种配管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结合于配管;引导部,从所述支撑部沿与所述配管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传递所述配管的振动;低减部,从所述引导部沿与所述配管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以及消散构件,贴附于所述低减部,抵消所述配管的振动,所述低减部的厚度沿所述低减部的延伸方向变薄。
[0030]所述支撑部可以包括:结合部,从所述支撑部朝所述配管凹陷形成,以使将所述支
撑部固定到所述配管的结合构件能够结合于所述支撑部。
[0031]所述低减部的所述厚度变薄的程度可以沿所述低减部的延伸方向减小。
[0032]所述消散构件可以由橡胶构成。
[0033]所述引导部可以包括:第三引导部,从所述支撑部沿第三方向延伸;以及第四引导部,从所述支撑部沿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延伸,所述低减部可以包括:第三低减部,从所述第三引导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以及第四低减部,从所述第四引导部沿所述第四方向延伸。
[0034]所述消散构件可以包括:外壳,贴附于所述低减部,形成容纳空间;以及复数个碰撞构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消散所述配管的振动。
[0035]所述外壳可以包括:第一外壳,贴附于所述第三低减部;以及第二外壳,贴附于所述第四低减部,所述消散构件还可以包括: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配管结合。
[0036]所述连接部可以位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配管之间。
[0037]技术效果
[003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即使在配管弯折的情况下也能够与配管结合,从而能够消散从配管产生的振动和噪音。
[003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配管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结合于配管;引导部,从所述支撑部沿所述配管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配管隔开,传递所述配管的振动;低减部,从所述引导部沿所述配管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及消散构件,贴附于所述低减部,抵消所述配管的振动,所述低减部的厚度沿所述低减部的延伸方向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管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减部包括:第一面,由平面构成;以及第二面,由曲面构成,与所述第一面隔开并与所述第一面形成所述低减部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管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设置在与所述配管相向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管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设置在与所述配管相向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配管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散构件结合于所述第一面且与所述配管隔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管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减部的宽度沿所述低减部的延伸方向变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管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包括:第一引导部,从所述支撑部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引导部,从所述支撑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引导部和所述第二引导部彼此隔开以形成供将所述支撑部固定到所述配管的结合构件结合于所述支撑部的空间。8.一种配管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结合于配管;引导部,从所述支撑部沿与所述配管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传递所述配管的振动;低减部,从所述引导部沿与所述配管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祥珍,金美成,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