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升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8623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3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升降机;包括控制机构、动力机构、随行线缆、曳引绳、滑轮组、对重、承重梁和吊笼,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柜和控制盒,控制柜与动力机构电连接,控制盒设置在吊笼内,控制盒与控制柜之间通过随行线缆连接,随行线缆由多个模块化的随行子线缆首尾连接组成,曳引绳绕滑轮组连接动力机构与对重,承重梁设置在井道内,吊笼通过曳引绳悬吊在承重梁的下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随行线缆由多个模块化的随行子线缆首尾连接组成,能够根据不同的长度需要进行拼接,来获取适合施工建筑的长度,并且使用完成后能够进行重新拼接使用到别的施工建筑中,由此能够避免材料的浪费,降低成本。降低成本。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升降机


[0001]本技术涉及升降机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升降机。

技术介绍

[0002]施工升降机是一种大型垂直运输设备,能够将人或物料进行垂直升降和搬运,施工升降机中,通常使用随行线缆来进行数据信号传输和电源的传输。在现有技术中,施工时随行线缆通常为固定的长度,只能适用于相应建筑的高度,当该建筑施工完成后,需要将升降机拆除,应用到下个施工建筑中,而该升降机的随行线缆长度固定,当应用到另一施工建筑时,随行线缆或长或短,长时需要截短适用,造成材料的浪费,短时不能适用,需要重新采购新的随行线缆,使原有的随行线缆不能重复使用,同样会造成材料的浪费,而增加成本。因此现有的随行线缆不能根据需要设置合适的长度而使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升降机,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随行线缆不能根据需要设置合适的长度而使成本增加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建筑升降机,包括控制机构、动力机构、随行线缆、曳引绳、滑轮组、对重、承重梁和吊笼,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柜和控制盒,控制柜与动力机构电连接,控制盒设置在吊笼内,控制盒与控制柜之间通过随行线缆连接,随行线缆由多个模块化的随行子线缆首尾连接组成,曳引绳绕滑轮组连接动力机构与对重,承重梁设置在井道内,吊笼通过曳引绳悬吊在承重梁的下侧。
[0005]优选的,相邻的随行子线缆通过快速接头连接,快速接头包括有公头和母头,公头和母头分别设置在随行子线缆的两端,该随行子线缆的公头与前一个随行子线缆的母头连接,该随行子线缆的母头与后一个随行子线缆的公头连接。
[0006]优选的,对重的底部与吊笼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补偿链绳。
[0007]优选的,井道的顶部设置有防护板,防护板用于防止杂物掉落进井道内。
[0008]优选的,防护板的一端铰接在井道处,防护板以预设角度倾斜设置。
[0009]优选的,防护板下侧的井道上设置有吊梁,吊梁用于悬吊承重梁。
[0010]优选的,动力机构设置在吊笼的上部,滑轮组包括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第一定滑轮与第二定滑轮并列设置,曳引绳先从上向下绕动力机构,然后从下向上绕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最后再从上向下与对重连接。
[0011]优选的,动力机构设置在承重梁的上部,滑轮组包括动滑轮和顶部定滑轮,动力机构与顶部定滑轮并列设置,曳引绳先从上向下绕动滑轮,然后从下向上绕动力机构和顶部定滑轮,最后再从上向下与对重连接。
[0012]优选的,控制柜设置在承重梁的上部,随行线缆从吊笼的底部与控制柜连接。
[0013]优选的,控制柜设置在井道的外侧,随行线缆穿过井道与控制柜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随行线缆由多个模块化的随行子线缆首尾
连接组成,能够根据不同的长度需要进行拼接,来获取适合施工建筑的长度,并且使用完成后能够进行重新拼接使用到别的施工建筑中,由此能够避免材料的浪费,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根据本技术建筑升降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根据本技术建筑升降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根据本技术建筑升降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根据本技术建筑升降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0]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1]图1

图4显示了本技术建筑升降机的实施例,包括控制机构10、动力机构20、随行线缆30、曳引绳40、滑轮组、对重60、承重梁70和吊笼80,控制机构10包括控制柜101和控制盒102,控制柜101与动力机构20电连接,控制盒102设置在吊笼80内,控制盒102与控制柜101之间通过随行线缆30 连接,随行线缆30由多个模块化的随行子线缆301首尾连接组成,曳引绳40 绕滑轮组连接动力机构20与对重60,承重梁70设置在井道1内,吊笼80通过曳引绳40悬吊在承重梁70的下侧。
[0022]本技术中,当工作人员在吊笼80内时,可通过吊笼80内的控制盒102 向控制柜101发送指令,控制柜101根据该指令使动力机构20运行,动力机构 20通过曳引绳40带动吊笼80上下移动,从而能够将人或物料进行垂直升降和搬运。
[0023]优选的,控制柜101与动力机构20可通过动力线和数据线进行连接。
[0024]建筑升降机还可以包括安全系统(安全钳、限速器和传感器等)、物联网系统和吊笼系统(控制面板、照明、认证模块、摄像头和通信模块等)等。
[0025]优选的,动力机构20包括曳引机或卷扬机。
[0026]优选的,控制柜101包括单片机或PLC。
[0027]优选的,控制盒102可连接吊笼80内吊笼系统。控制盒102内包括单片机或PLC等。
[0028]优选的,相邻的随行子线缆301通过快速接头302连接,例如航空插头、插座和插头等结构。快速接头302包括有公头和母头,公头和母头分别设置在随行子线缆301的两端,该随行子线缆301的公头与前一个随行子线缆301的母头连接,该随行子线缆301的母头与后一个随行子线缆301的公头连接。
[0029]公头与母头适配,公头可插设在母头内,公头和母头上连接线与随行子线缆301的连接线一一对应,进行通信连接和/或电连接,通过公头和母头的配合能够快速的连接随行
子线缆301来组成随行线缆30,由此能够提高随行子线缆 301的安装效率。
[0030]随行子线缆的长度为10米

30米,优选15米。
[0031]优选的,对重60的底部与吊笼80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补偿链绳90。通过补偿链绳90能够补偿掉运行过程中曳引绳40和随行线缆30的重量失衡变化,从而确保吊笼80升降的稳定性,以及对重60升降时的稳定性,提高升降机升降时的平稳性。
[0032]优选的,如图1所示,井道1的顶部设置有防护板100,防护板100用于防止杂物掉落进井道1内。防护板100的截面与井道1的形状适配。
[0033]优选的,防护板100可伸缩,防护板100可由截面大小不同的两个板状结构组成,截面较小的板能够相对于截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机构、动力机构、随行线缆、曳引绳、滑轮组、对重、承重梁和吊笼,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柜和控制盒,所述控制柜与所述动力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盒设置在所述吊笼内,所述控制盒与所述控制柜之间通过所述随行线缆连接,所述随行线缆由多个模块化的随行子线缆首尾连接组成,所述曳引绳绕所述滑轮组连接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对重,所述承重梁设置在井道内,所述吊笼通过所述曳引绳悬吊在所述承重梁的下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升降机,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随行子线缆通过快速接头连接,所述快速接头包括有公头和母头,所述公头和母头分别设置在所述随行子线缆的两端,该随行子线缆的所述公头与前一个所述随行子线缆的母头连接,该随行子线缆的所述母头与后一个所述随行子线缆的公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的底部与所述吊笼的底部之间设置有补偿链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井道的顶部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用于防止杂物掉落进所述井道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隆森智能装备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